綠色及可持續金融 : 從願景到市場實踐(一套2冊)

綠色及可持續金融 : 從願景到市場實踐(一套2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香港交易所
圖書標籤:
  • 綠色金融
  • 可持續金融
  • 金融
  • 環境經濟學
  • 投資
  • ESG
  • 可持續發展
  • 金融市場
  • 政策
  • 實踐案例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第26屆聯閤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印證瞭全球不同持份者加快投入資源應對氣候轉變,並共同努力令全球經濟達至2050碳中和目標的決心。
 
  不過,邁嚮碳中和的過程難免會有不少挑戰,並需要大量投資及一個創新的產品和服務生態係統以支持納入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因素的綠色及可持續金融。資本市場在當中可擔當重要角色,推動低碳及可持續經濟的發展,而業界通力閤作是實現這些全球性氣候相關目標的必要條件。
 
  在本書中,香港交易所邀請瞭不少全球頂尖的綠色及可持續金融機構及專傢,包括CFA協會、世界經濟論壇及國際金融公司等,分析這個範疇內市場創新、趨勢及常規。涵蓋的主題包括:中國在發展綠色及可持續金融的進程、香港作為可持續投資樞紐的潛能、碳交易所、ESG股票指數、ESG與信貸評級,以及環球市場ESG產品分類等。
 
  本書可以拋磚引玉、促進資訊交流,為環球市場參與者帶來真知灼見,一同解決現今這個世代其中一個最迫切的挑戰。
 
本書特色
 
  (1) 本書嘗試對交易所及各方在推動綠色及可持續金融來達至全球淨零轉型上可以發揮的各種作用作齣廣泛分析。
 
  (2) 本書檢視瞭全球綠色及可持續金融的生態圈,並以中國作為個案研究,細看中國如何發展綠色及可持續金融以實現其氣候目標、中國的綠色及可持續投資市場有何機遇,以及香港可如何發展為可持續金融樞紐。
 
  (3) 本書展示綠色及可持續金融工具冒起的趨勢,又探索金融科技的進步,用以衡量發行人的環境、社會和治理(Environment、Social、Governance,簡稱ESG)方麵的錶現;以及交易所在發展並強化更廣泛的綠色及可持續金融生態圈方麵的角色。
現代金融市場與風險管理:理論、實踐與監管前沿 圖書簡介 本書深入剖析瞭當代金融市場的復雜結構、核心運作機製,以及在日益嚴峻的全球經濟環境下,風險管理與審慎監管所麵臨的挑戰與創新路徑。全書共分為四大核心部分,涵蓋瞭從宏觀金融理論基礎到微觀市場實踐、再到前沿技術應用與全球監管框架的構建,旨在為金融專業人士、政策製定者以及高等院校師生提供一套全麵且具有前瞻性的知識體係。 --- 第一部分:金融市場基礎與宏觀經濟互動 本部分聚焦於現代金融市場的基石理論,並探討其與宏觀經濟環境的動態關聯。我們首先迴顧瞭資産定價的經典模型,如資本資産定價模型(CAPM)和套利定價理論(APT),並引入瞭行為金融學的視角,探討瞭市場異象的解釋,挑戰瞭傳統有效市場假說的局限性。 核心內容包括: 1. 資産定價的演進與挑戰: 詳細分析瞭無套利定價原理在衍生品定價中的應用,並深入探討瞭波動率微笑和期限結構等現象背後的機製。特彆關注瞭高頻數據對經典模型的修正需求。 2. 宏觀金融傳導機製: 闡述瞭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如何通過利率、信貸渠道和資産負債錶效應影響實體經濟與金融市場的反饋迴路。探討瞭金融摩擦(如信息不對稱、抵押約束)在經濟周期中的放大作用。 3. 全球金融周期與溢齣效應: 分析瞭全球資本流動、匯率波動對各國金融穩定的影響。通過計量經濟學模型,識彆瞭全球金融周期(Global Financial Cycle, GFC)的驅動因素,並評估瞭新興市場國傢麵對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嚮時的脆弱性。 4. 金融穩定性的宏觀審慎視角: 介紹瞭係統性風險的概念,從跨市場、跨機構的連接性角度分析瞭係統性風險的度量方法,如邊際期望缺口(MES)和係統重要性指標(SII)。 --- 第二部分:金融機構、公司金融與信貸市場實踐 本部分將焦點轉嚮金融機構的內部運作、公司層麵的投融資決策,以及核心的信貸市場結構。 核心內容包括: 1. 商業銀行的經營與資本管理: 深入解析瞭商業銀行的資産負債錶結構,包括存款的特性、貸款的風險定價。詳盡闡述瞭巴塞爾協議III(Basel III)下的資本充足率、杠杆率和流動性覆蓋率(LCR)、淨穩定資金比率(NSFR)的計算與監管意圖。 2. 投資銀行與資本市場活動: 詳細描述瞭首次公開募股(IPO)、兼並與收購(M&A)中的估值方法、交易結構設計與盡職調查流程。探討瞭承銷商在信息不對稱市場中扮演的信息中介角色。 3. 公司金融與投資決策: 結閤現代財務理論,分析瞭企業的投資決策(資本預算)、融資決策(資本結構)以及股利政策。特彆關注瞭信息不對稱環境下代理成本對公司治理結構的影響。 4. 信貸市場與違約風險建模: 介紹瞭信用風險評估的演變,從傳統的基於財務比率的評分卡模型,到結構化模型如Merton模型,再到現代依賴於機器學習的違約概率預測。詳述瞭企業債、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的市場結構與定價難點。 --- 第三部分:衍生品、投資組閤管理與市場微觀結構 本部分深入探討瞭金融工程的核心工具——衍生品,以及如何利用這些工具進行有效的風險對衝和投資組閤構建。 核心內容包括: 1. 衍生工具的定價與應用: 詳述瞭遠期、期貨、期權和互換閤約的構造原理和市場實踐。對布萊剋-斯科爾斯-默頓(BSM)模型進行瞭嚴格的數學推導,並討論瞭跳躍擴散模型等修正模型在處理極端事件中的優勢。 2. 風險度量與價值測量: 全麵比較瞭曆史模擬法、參數法和濛特卡洛模擬法在計算風險價值(VaR)和條件風險價值(CVaR)中的異同及其局限性。探討瞭壓力測試和情景分析在揭示尾部風險中的關鍵作用。 3. 投資組閤優化與績效歸因: 闡釋瞭馬科維茨均值-方差模型的理論框架,並引入瞭Black-Litterman模型以結閤主觀觀點。詳細介紹瞭多資産類彆投資組閤的構建,以及采用如Jensen's Alpha、Treynor Ratio和信息比率等工具對投資經理績效進行科學歸因的方法。 4. 市場微觀結構分析: 考察瞭不同交易機製(如限價訂單簿、做市商係統)對價格形成和流動性的影響。分析瞭訂單流的特徵,以及做市商在提供連續報價時麵臨的庫存和信息風險。 --- 第四部分:金融科技、監管前沿與未來趨勢 最後一部分關注驅動現代金融變革的關鍵技術力量,以及全球監管體係為應對新風險所做的調整。 核心內容包括: 1. 金融科技(FinTech)的顛覆性影響: 詳細分析瞭分布式賬本技術(DLT,特彆是區塊鏈)在支付、證券結算和智能閤約中的應用潛力。探討瞭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在量化交易、反欺詐(AML/KYC)和信用評估中的實際落地案例,以及數據隱私和模型可解釋性帶來的挑戰。 2. 監管科技(RegTech)的興起: 介紹瞭監管機構如何利用新技術來提升閤規效率和風險監控能力。重點分析瞭監管報告自動化、實時數據流分析在確保市場公平性中的作用。 3. 全球金融監管的協調與衝突: 總結瞭危機後全球監管改革的主要成果,如更嚴格的資本要求、係統重要性金融機構(SIFIs)的特殊監管框架。同時,探討瞭不同司法管轄區在數據跨境流動、金融消費者保護等方麵存在的監管套利空間與閤作難題。 4. 氣候變化與金融風險: 討論瞭物理風險(極端天氣)和轉型風險(政策變動)如何轉化為金融機構的資産負債錶風險。分析瞭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的框架,以及央行和監管機構在將氣候風險納入宏觀審慎框架中的初步探索。 本書結構嚴謹,理論闡述深入淺齣,同時緊密結閤最新的市場案例與監管實踐,為讀者理解現代金融係統的復雜性提供瞭堅實的分析工具和前瞻性的視野。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香港交易所
 
  巴曙鬆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首席中國經濟學傢、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傢
 
  許淑嫺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綠色及可持續發展金融主管
 
  蔡秀清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首席中國經濟學傢辦公室高級副總裁
 
  羅得恩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首席中國經濟學傢辦公室助理副總裁

圖書目錄

Volume 1
Foreword Green and sustainable finance: Evolving and mainstreaming
1 Current landscape and prospects: Global, Asia and China
Chapter 1 The sustainable finance and investment ecosystem
Chapter 2 Practice and prospect of green finance in China — Enhancing the green financial system to achieve carbon neutrality
Chapter 3 Green and sustainable investment in Mainland China
Chapter 4 Hong Kong’s role as East/West sustainability hub
2 Market practice and infrastructure
Chapter 5 Shifting mindsets and embracing common metrics for GSF and ESG investment: From global to China
Chapter 6 Classification of ESG investment products in the global market
Chapter 7 GSF for issuers and borrowers: A solution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apter 8 Rating the greenness: ESG in credit ratings and non-credit ESG analysis
Chapter 9 ESG indices: A potential driver of ESG product development

上冊
前言 綠色及可持續金融:不斷演變、漸成主流
1 當前格局與前景:全球、亞洲與中國
第1章 可持續發展金融和投資生態係統
第2章 中國的綠色金融實踐與前瞻 — 以碳中和為目標完善綠色金融體係
第3章 中國內地的綠色及可持續投資
第4章 香港 — 連接東西方的綠色及可持續金融樞紐
2 市場實踐與基礎設施
第5章 轉變觀念,實行通用指標,促進 GSF 和 ESG 投資:全球實踐,中國落地
第6章 環球 ESG 投資產品的分類
第7章 服務發行人與藉款人的綠色及可持續金融: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
第8章 評估綠色融資 — 信用評級中的 ESG 和非信用 ESG 分析
第9章 ESG 指數:ESG 產品發展的潛在推手

Volume 2
Chapter 10 Understanding your options in the burgeoning global ESG investment landscape
Chapter 11 Climate risk and financial innovation
Chapter 12 Green and sustainable finance in private equity investment: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Mainland China
Chapter 13 Financial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for green and sustainable investments
3 The role of exchanges in green and sustainable finance
Chapter 14 On policy and regul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and sustainable finance
Chapter 15 Returns and sustainability: ESG equity indices for global, regional and home markets
Chapter 16 ETFs and index funds are accelerating adoption of sustainable investing
Chapter 17 Fixed income markets: The rapid global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bonds
Chapter 18 The role of carbon exchanges in green and sustainable finance
Chapter 19 The role of exchange platforms in growing the investment product ecosystem and driving green and sustainable finance
Afterword Capital markets, the net-zero transition, and Hong Kong’s role as a change agent

下冊
第10章 在日益興旺的全球 ESG 投資格局中準確瞭解您的選擇
第11章 氣候風險與金融創新
第12章 私募股權投資中的綠色及可持續金融:中國內地實踐經驗
第13章 綠色及可持續投資的金融科技應用
3 交易所在綠色及可持續金融中的角色
第14章 推動綠色及可持續金融發展的政策與法規
第15章 投資迴報與可持續性:全球、地區及本地市場的 ESG 股票指數
第16章 ETF 及指數基金加快可持續投資的步伐
第17章 定息市場:可持續債券全球迅速發展
第18章 綠色及可持續金融 —碳交易所的角色
第19章 交易所平颱在促進投資產品生態圈成長與助推綠色及可持續金融的角色
後記 資本市場、淨零轉型及香港市場推動變革的角色

圖書序言

  • ISBN:9789620766787
  • 規格:精裝 / 928頁 / 17 x 24 x 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香港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觀察到,近幾年颱灣的金融機構在推廣綠色金融産品時,經常遇到的挑戰是如何確保“綠色”的真實性,也就是避免所謂的“漂綠”行為。這不僅僅是法規層麵的問題,更涉及到金融機構自身的盡職調查能力和信息披露透明度。因此,我非常好奇這套書是如何處理“驗證”和“治理”這個核心議題的。如果它能深入探討第三方驗證機構的角色、數據標準化的睏難,以及如何設計問責機製來約束資金流嚮,那它的價值就非同一般瞭。畢竟,金融的力量在於配置資源,如果資源被錯配到瞭那些徒有其錶的“綠色項目”上,那不僅浪費瞭資本,更耽誤瞭真正的氣候行動。這本書能否提供一個穩健的框架來對抗這種不透明性,是我非常想知道的重點。

评分

從書名中“願景到市場實踐”這個動態的描述來看,作者似乎想要描繪一個完整的演進過程。這暗示瞭本書不僅僅是羅列現狀,而是試圖闡釋這種轉變的內在驅動力。在颱灣的語境下,推動力往往來自於政府政策的引導,但真正的長期動力必須是商業利益和風險規避。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平衡這兩種力量的拉扯。例如,當綠色投資的短期迴報率不如傳統高碳排項目時,金融機構會如何調整其內部的激勵機製?這種內部博弈的描寫,往往是金融書籍最精彩的部分。如果能看到一些關於“棕色資産”退齣的策略,以及如何構建一個能夠在新舊經濟體之間平穩過渡的金融體係的討論,那這本書就真正抓住瞭當前全球經濟轉型的核心脈絡,值得所有關注未來趨勢的人細細品味。

评分

閱讀金融專業的書籍,最大的障礙往往是術語的堆砌和邏輯的跳躍。很多作者在從學術界走嚮實務界時,會不自覺地把很多背景知識默認讀者已經掌握瞭,導緻閱讀體驗像在爬陡坡。我個人比較偏愛那種結構清晰、論述嚴謹,但同時又能照顧到非科班齣身讀者的書籍。如果這套書能提供一個清晰的“路綫圖”,比如第一冊著重於概念框架和國際趨勢的梳理,第二冊則深入到工具、産品和監管細節,那簡直是完美。特彆是對於剛接觸綠色金融這個領域的年輕從業人員來說,一個好的入門教材,其價值遠超於那些隻談前沿研究的深度報告。我希望它能成為一本工具書,而不是一本讀完就束之高閣的“紀念品”。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的很有意思,那種用綠色和大地色係交織齣來的紋理,第一眼看到就讓人覺得很「接地氣」,不像有些金融書籍那樣冷冰冰的,感覺作者在努力拉近和讀者的距離。我特彆欣賞這種試圖在嚴肅的學術和日常的感知之間找到平衡的做法。特彆是當涉及到像“可持續發展”這種宏大敘事時,如果包裝不夠親和,大傢很容易就敬而遠之瞭。這套書光是看包裝,就已經暗示瞭它不是那種隻談理論的枯燥讀物,更像是一份可以讓人帶著咖啡,在周末的午後也能沉下心去啃的指南。而且,它明確標示瞭“一套2冊”,這本身就給我一種踏實感,意味著內容肯定夠紮實,不是那種蜻蜓點水、泛泛而談的單薄小冊子,而是真的準備係統地把一個復雜的議題給掰開揉碎瞭講清楚。我期待裏麵能有大量實際案例的分析,最好是能結閤颱灣本土的一些産業轉型經驗,這樣我們讀者在閱讀時纔能更有代入感,而不是光對著一堆外國的完美案例空想。

评分

說實在話,現在市麵上談“永續”的太多瞭,講得天花亂墜,但真正能落地、能看到錢怎麼流動的實操性內容卻非常稀缺。我希望這套書能在這方麵給我一些驚喜。畢竟,“金融”兩個字擺在那裏,就意味著最終還是要迴歸到資本的邏輯和風險管理上。如果它隻是空泛地鼓吹“綠色就是好”,那它就淪為公關文宣瞭。我關注的是,在企業進行綠色轉型時,傳統的信貸模型、債券結構,乃至新興的ESG評級體係,它們底層邏輯到底發生瞭哪些根本性的變化?特彆是對於我們這種中小型企業來說,要如何纔能負擔得起這些轉型帶來的初期成本,並且讓投資人看到清晰的迴報路徑?這本書的“市場實踐”這四個字,讓我對它抱有極高的期待,希望能看到一些具體的數據模型和操作框架,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政策解讀的層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