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作 AI 的門檻已逐漸降低, 也不再是專業研究人員纔能觸碰的領域, 本套件排除瞭需要具備專業知識與能力纔能實作 AI 應用的障礙, 直接應用既有的機器學習服務 Teachable Machine, 僅需要簡單幾步驟即可訓練自己的分類器模型, 再利用網路服務來橋接開發闆及各項硬體, 便利且迅速完成各種應用及實驗。
本產品會帶領讀者使用 Teachable Machine 服務一步步來建立自己的機器學習模型, 內容囊括『聲音辨識』、『姿態辨識』以及『影像辨識』三類, 完成模型後再匯入到我們已經準備好的應用網頁, 直接實現 AI 辨識實作應用, 例如先建立不同錶情分類, 再根據分類拍攝相對應的錶情樣本, 經過訓練後即可得到分類自己錶情的模型, 匯入預先準備好的實驗網頁, 即完成瞭透過網頁和 webcam 來辨識心情的分類器, 接著學習 Python 程式語言讓開發闆取得網頁辨識結果, 再根據結果控製硬體, 如 LED 條燈, 就可以將使用者的心情透過 LED 燈不同的特效來錶現, 若將配戴口罩與否的照片訓練後做成分類器, 再搭配蜂鳴器發齣警示音, 即可完成口罩偵測警報係統;搭配 IFTTT 物聯網服務還可以做成隻有特定的人物纔能讀取 LINE 訊息。
另外還有聲音辨識可以訓練成自己專屬的颱語小老師, 隨機齣題考考你, 答對瞭就會放音樂;聲控心情特效燈, 隻要說齣你的心情, 就可以切換氣氛 LED 燈!姿態辨識鬧鐘讓你設定起床的時間到, 一定要起身對著鏡頭做齣特定動作纔能解除!若將自己不熟練的瑜珈動作製作成模型, 搭配網頁立刻就變成瞭瑜伽小老師, 隨機齣題陪你不斷練習~
還有不需自己訓練模型也可以實現的語音辨識 API, 隻要念齣音樂簡譜上的數字, 就可以讓蜂鳴器幫你唱齣正確的音調, 豐富多樣的 AI 實作且不用先學會 AI。
本產品除實驗手冊外,實驗過程中有任何問題或是建議都可以在 Facebook 粉絲專頁《旗標創客‧自造者工作坊》中留言,即有專人為您服務。
本產品 Windows / Mac 皆適用
操作本產品需要視訊鏡頭 (筆電內建或 USB 外接 webcam 皆可)
本書特色
● 實作 AI 不用先會 AI
● 簡單步驟就可以訓練自己的模型
● 模型上傳雲端使用超便利
● 機器學習概念超入門
● AI 入門必學 Python 語言
● AI 辨識整閤硬體大應用
● AI 聲音辨識
● AI 姿態辨識
● AI 影像辨識
組裝產品料件:
D1 mini 相容控製闆 × 1 片
全彩 RGB LED 燈條 × 1 條
Micro-USB 傳輸線 × 1 條
公對公杜邦線 × 1 排
無源蜂鳴器 × 1 個
麵包闆 × 1 片
《電子積木創意啟濛:從零開始的互動裝置設計指南》 一、 概述:點燃動手實作的火花 本書旨在為所有對電子製作、物聯網(IoT)以及互動裝置設計充滿好奇心的人士提供一份詳盡且實用的入門手冊。不同於專注於特定軟體或進階編程的書籍,《電子積木創意啟濛:從零開始的互動裝置設計指南》 聚焦於基礎電學原理、常用感測器模組的應用,以及如何將這些元件整閤起來,創造齣具有實際功能和趣味性的互動作品。 我們深信,真正的創新往往誕生於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因此,本書的結構完全圍繞著「動手做」的核心理念展開,力求讓讀者在每一步操作中都能清晰理解背後的原理,並建立起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不會涉及複雜的深度學習模型或專業的圖像處理算法,而是著重於如何利用市麵上容易取得的基礎電子元件,搭建齣反應靈敏、穩定可靠的互動係統。 二、 核心章節詳述:循序漸進的學習路徑 全書共分為五個主要單元,每個單元都設計有清晰的理論講解和對應的實作專案。 單元一:電子學基礎與工作區整備(The Workshop Foundation) 此單元為所有後續專案打下堅實的基礎。內容涵蓋基礎電學概念,如電壓、電流、電阻(歐姆定律的實用解讀),以及串聯與並聯電路的基礎判斷。 安全操作守則: 詳盡解說在進行電路實驗時必須遵守的各項安全規範,特別是電源管理和元件保護的重要性。 工具箱的選配: 詳細介紹入門級電子工作者必備的工具,包括數位萬用錶的正確使用方法、烙鐵與無鉛焊錫的使用技巧、麵包闆(Breadboard)的佈線規範。 基礎元件辨識: 專注於介紹電阻、電容、LED、開關等最基礎的無源與有源元件,學習如何閱讀元件規格書(Datasheet)的關鍵資訊。 專案實作: 製作一個簡單的LED閃爍電路(不依賴微控製器),純粹理解電路的閉閤與通斷。 單元二:微控製器初探:入門級係統的核心(The Brains of Interaction) 本單元將讀者引入微控製器(MCU)的世界,但我們選擇使用最直觀、社群支援最豐富的平颱作為起點,專注於輸入/輸齣(I/O)的基礎操作。 硬體環境搭建: 詳細指導如何安裝必要的開發環境、驅動程式,以及編譯和燒錄第一個「點燈程式」。 數位輸入與輸齣(Digital I/O): 深入探討如何讀取按鈕狀態和控製LED的開關,理解高電位(High)與低電位(Low)的物理意義。 類比輸入的運用(Analog Input): 介紹如何讀取可變電阻或光敏電阻(LDR)的數值,將現實世界的連續信號轉換為數位係統可處理的數據。 專案實作: 開發一個「光控夜燈」,利用光敏電阻的數值變化,自動控製特定LED的亮度或開關。 單元三:感測器集成:捕捉環境的變化(Sensing the World) 此單元著重於擴展微控製器的「感官」,學習如何接入各種常見的環境感測器。我們強調的是如何正確連接感測器並解析其輸齣的原始數據。 溫濕度感測(如DHT係列簡化應用): 學習如何初始化特定通訊協定(如單總線協議的基礎操作),讀取溫度與濕度數據,並將結果顯示在基礎的液晶顯示器(LCD)上。 距離感測與障礙物檢測: 專注於超音波感測器的基本原理(聲波發射與迴傳時間測量),並校準其測量距離的準確性。 運動與震動檢測: 使用簡單的傾斜開關或基礎的加速規模組,觸發不同的係統反應。 專案實作: 構建一個「基礎環境監測站」,即時顯示溫濕度,並在偵測到接近障礙物時發齣警示聲響(使用蜂鳴器)。 單元四:輸齣與驅動:讓裝置動起來(Actuation and Display) 當係統接收到信號後,需要有方式來呈現結果或執行動作。本單元專注於基礎的執行器(Actuator)和訊息顯示技術。 基礎馬達控製: 介紹直流馬達的基本驅動方式,以及如何使用簡單的電晶體開關(如BJT或MOSFET)來驅動比LED耗電量更大的元件。 伺服馬達的角度控製: 理解脈衝寬度調變(PWM)在控製精確角度上的應用,並編寫程式來讓馬達穩定地移動到指定位置。 資訊視覺化: 除瞭基礎的LCD,本單元也會涵蓋如何使用多顆LED組閤成簡單的燈光矩陣,以較直觀的方式呈現數據變化趨勢(例如,用不同數量的燈光代錶溫度高低)。 專案實作: 設計一個「簡易自動化擺頭裝置」,利用伺服馬達模擬一個可調整方嚮的感測器支架。 單元五:係統整閤與專案優化(Putting It All Together) 最後一單元將前四單元的知識點串聯起來,指導讀者進行係統性的專案規劃、除錯(Debugging)以及成品的外觀設計。 模組化設計思維: 如何將複雜的功能分解成獨立的小模組(如感測器模組、顯示模組),方便測試和替換。 電源管理策略: 討論不同供電方式(USB、電池)的優缺點,以及如何設計基礎的穩壓電路以保護元件。 結構與外殼簡介: 提供使用基礎工具(如切割墊、手工工具)來設計和製作簡單裝置外殼的建議,強調人機互動的易用性。 綜閤專案: 讀者將被引導完成一個包含多個感測輸入、MCU處理和多重輸齣(顯示與驅動)的最終作品,例如一個「室內微氣候調節器」雛形。 三、 本書的獨特優勢 本書的編寫風格務求清晰、務實,避免過多的抽象理論。我們採用的範例程式碼都經過嚴格測試,力求精簡高效。與其他側重於軟體介麵的書籍不同,本書的核心價值在於建立讀者對硬體層麵「為什麼會這樣運作」的深刻理解,從而能夠自信地麵對未來更複雜的技術挑戰。這是一本真正屬於動手實踐者的工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