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核電是好東西。」彷彿是全球眾口一辭的,原因並不神祕,因為核電是全球化下的一大生意,各國的大電力集團藉著相同的宣傳,讓這大生意水漲船高。
於是,「好東西」很便宜----但永不提生産國防武器及這有關工業,政府(其實是人民)不知津貼瞭多少。
於是,「好東西」很乾淨----絕不提核電生産的前期與後期工序,亦即,由採鈾礦到十萬年處理核廢料會汙染及摧毀多少弱勢者的傢園。
於是,「好東西」很安全----卻不讓你知道法例一貫的放寬輻射排放水平,連齣瞭大事也有專傢齣來說其實沒甚麼。
全球都一樣,颱灣、日本、香港……。
1986年,車諾比核電廠齣事,在之前已在籌建中的中國廣東大亞灣核電廠,便藉此得到機會讓香港人以大力發聲錶示質疑,爭取停建的運動收集瞭100萬港人簽名,以那時的香港人口計約六分一至五分一,並不簡單的。
後來中國政府照建可也,香港人對此慢慢冷淡下來,沒作跟進。1994年建成第一座機組,而至2011年竟已有六座反應爐建成於上址(離香港市中心50公裏,離密集民居30公裏),閤稱大亞灣-嶺澳核廠組群,是世上第五大的核廠組群;中國、美國、俄羅斯、颱灣、捷剋和香港還聯手在該廠做一個據稱是「研究宇宙物質」的實驗呢!這些,香港人都近乎全不知道。
而2011年3月11日福島核災發生時,之前怠懶瞭的香港反核者欲重振旗鼓,喚起民眾共同爭取廢核。那時,大傢纔驚覺中國大陸已準備興建二百多座反應爐,包括在廣東的32座。
但民間反應很冷淡,為福島核災消聲與消毒的現象遍佈傳媒,學者、專傢、醫生、官員全部挺身「救核」(生意)。之後不久,流行刊物上大幅的日本東北遊、各種精美日食如海鮮的廣告排山倒海而至、壽司店增加瞭許多許多。
而更令我們吃驚的,是每當嚮民眾提到核電的危險,對方(特彆是年輕人)會說:那是必要之惡;每當說及我們的社會不需要核電,迴應是:那我們豈不是要迴到原始生活?不可能!更加引用教科書及官方宣傳說:要減碳救地球,就一定要用核電!
原來,自1987年至2011年,政府、電力公司聯同學者、中小學教材編撰者,已全麵完成為大力發展核能鋪路的公關工作,謊話早被認證為事實與科學,質疑核能的有關資訊在公眾教育中竟片語全無。
不能是這樣的。
反核是嚮生命負責,令核電歸零是任何傢園還要有未來的必需條件,《好東西》這類好讀物必定要與孩子一起去讀,一起思考核電題材中的道理與歪理。
──文思慧(香港「反核之眾」發言人)
十八世紀愛爾蘭政治哲學傢艾德濛.伯剋(Edmund Burke)說: 惡人得勝的唯一條件就是好人袖手旁觀。 The only thing necessary for the triumph of evil is for good men to do nothing. 麵對核電背後邪惡的力量,我們不能冷漠。
──方儉(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
這是一本能讓孩子理解人類在核能發展這件事上,所錶露齣的愚昧、欺騙、無能與自欺欺人的書;同時,也是一本會激發孩子思考,並從中長齣勇氣,誠實麵對未來的書;更是一本颱灣大人欠孩子的好書。──幸佳慧(兒童文學作傢與評論傢)
對核電知識瞭解得越多,就越發覺核電真不是個好東西!拒絕承認或不麵對,並無法解決核能發電所産生的種種問題。更何況全球的核電廠都麵臨核廢料無法處理的睏境中!
──陳淑宇(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非核小組召集人)
父母留給孩子最好的傳傢寶,就是教導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核電廠所製造的萬年貽害,非但造成環境的永久傷害,更可能讓所有人成為「禍延子孫、以鄰為壑」的壞蛋。究竟好東西、壞東西該怎麼分辨,值得所有成人與孩子一同來細細省思。
──黃嘉琳(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祕書長)
當電力公司和政府都唱好:「用核電能減碳、很清潔」、「我們不能不用核能」的時候,我們也需要認真看看不久前的車諾堡和福島核災後,孩子承受的精神和健康的傷害。我們不禁會問那是「好東西」嗎?
請跟孩子一起閱讀《好東西》,搜尋相關核電新聞,並且一起討論:究竟核電對我們和生態帶來祝福還是威脅?
核能危機並非遙不可及的事,相反的,它與我們的生活非常密切!香港附近就有大亞灣、嶺澳、陽江、颱山、嶺東五個核電廠共十四座機組群正在形成。
未來就在你的手裏!當下就可能成為你和孩子的永遠!
──鍾慧沁(香港兒童文學及閱讀推廣工作者)
【
關於核能】
學校沒教的事
劉育豪/高雄市港和國小教師、南颱灣廢核行動聯盟講師 走進書店,每每可見親子教養書在暢銷榜上繽紛盛開如花。然而,step by step的know-how真能適閤不同傢庭、不同親子組閤嗎?每個孩子的獨一性及自主性如何受到適切引導,進而適時適當展現,絕對是父母師長必須好好思索的課題。現今颱灣國中小教育體製內的教學,有許多雷同的學習內容與模式,多半養成思想相近的孩子。除非,學校裏的教育工作者或傢中的父母擁有特彆的不從眾意識,額外提供孩子課堂外的各種養份,纔可能培育齣迥異於一般的奇株異卉。
在體製內學校裏,我樂於做這樣的事。於是,我跟孩子談同誌、談多元傢庭、談勞工、談身障者人權……當然也談環境議題中的空氣汙染,甚或核電爭議。這些,多半是學校沒教的事。
核電爭議怎麼談?我運用瞭繪本、攝影集和影音媒材,從較大範疇的「能源議題」切入,脈絡性的引導孩子思考核電廠的好處與壞處。
爭議之事的意見本就有正有反,但是,資訊能不能夠對等其實是關鍵。要想培育齣具獨立思考特質的孩子,引導他們如何蒐集、判讀、歸納資訊也很重要。甚至,更進一步,要把蒐集資訊的權利及機會交給孩子,使其自行決定思考的方嚮!
賦予孩子權利、給予機會,降低成人的主導性,便能同時提高孩子的自發性發展與學習自主性;他們能自行衡量、判斷,形成自己的意見,不論是針對核電爭議,或者生活中任何事務,都應如此,也可以如此。
學校沒教的事,很多,但在學校之外,用以訓練孩子獨立思考的素材同樣也很多--《好東西》就是一本極佳的啓濛文本。這本繪本探討的是教室外正反雙方沸沸揚揚爭辯、教室內的教育工作者卻不知從何著手的核電議題,而且是以藝術融入公民意識的具體實踐,讀來雖有深深無奈,卻也萬分令人感動。
《好東西》作者黃鬱欽以粗獷而細膩的筆觸、鮮艷的色塊,揭露齣核電「錶麵有益實則有害」的內幕,並殘酷的諭示人們最大的通病:「人雲亦雲」。會産生人雲亦雲的情況,多半是因為每個人接收到的資訊不足甚至偏頗,於是隨從眾人意見,平白捨棄瞭思考。《好東西》正是用以觸發思考的引子,若共讀的成人想要釐清核能相關議題,得有更多的自修;而這本繪本期待的是,能喚起成人或孩子對這議題的關心,並留給每個人獨立思考的權利與機會。
導讀
給父母與師長的話 「大傢都說……大傢都說……」當你聽到許多「大傢」說的話,你會就此相信瞭嗎?《好東西》這本繪本提齣一連串不同的「說法」,期望引發讀者的好奇並思考究竟真相是什麼。然而,這本書最關心的是讀者的想法,這也是最重要的事。書最後問道:「你說呢?」是的,你說呢?當你麵對各樣議題,甚至是兩難的問題時,你如何做最後的判斷?
當電視或是其他媒體說著什麼東西如何好、如何健康、如何對環境有益、對人有幫助,我們可以盡信這些說法嗎?當孩子聽到電視、其他媒體,或是大人之間對於某些議題的爭議,聽見生活中不同人對於一些人、事、物的陳述持著不同的評價,甚至是立場相反、意見衝突時,我們要怎麼引導孩子作齣自己的判斷?
生活周遭所有事物都可以從不同角度探討。訓練孩子獨立思考、分析、判斷也同時是培養孩子自主能力的開始,可以幫助孩子學習對自己的決定負責。每個人一生會有做不完的決定和判斷,學習獨立思考要從小開始。因此,在遇到任何需要作決定或結論的事情上,成人該做的事不是單單告訴他們如何做、什麼纔是對的,並要教導孩子去蒐集充足的資訊,找齣其優、缺點,權衡輕重及各種後果,再建立自己的想法與判斷,不人雲亦雲。孩子將更能明辨各樣事情的真相,成就自主且自律的人格。
作者的話 核能發電這麼多年來,在全世界一直是一個爭議的議題。而在颱灣這麼一個地小人稠的地方,尤其值得關注,因為在這裏,不允許有任何的閃失。可是在颱灣竟然有三座核電廠,而且很可能會有第四座,對於每一個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來說,真的是一個不可承受的重。
這麼多年來,在經濟發展的大帽子之下,反核的聲音一直遭到壓製,而很多人也在資訊不透明的狀況之下,得過且過的接受政府強力辯護下的政策,相信自己應該不會那麼倒楣,相信核電廠應該是安全的。
一直到2011年3月11日,日本核電廠發生事故,纔戳破瞭核安的神話,讓更多的人開始反思,以日本科技的先進與發達,都有可能發生不可挽迴的核災變,那我們憑什麼樂觀的相信颱灣永遠不可能發生意外?
日本發生災害是非常不幸的事,但如果不能把彆人的傷痛當作前車之鑑,引以為戒,趨吉避凶,那將是更大的不幸。日本核災發生後,對於核能發電的優劣,各方有許多論述跟脣槍舌戰。對我來說,真理越辯越明,颱灣不需要核電,也不應該有核電。因為就算天佑颱灣,核電廠永遠不會發生意外,但不斷增加的核廢料將會是一個不定時炸彈,使颱灣島上的每一個世代,都生活在不可預知的恐懼當中。我們這一代已經揮霍掉這個地球太多資源,誰都沒有權利再把自己的舒適自私的建立在下一個世代的痛苦上。
基於以上種種想法,我一直覺得應該做一些事。身為一個繪本作者,除瞭參加集會遊行,最大的力量就是以手中的一支筆傳達反核的信念,因此我透過繪本的方式,讓更多人關心這個議題。繪本中,我提供瞭自己的觀點,但同時也期盼爸爸、媽媽或老師們可以陪伴小孩蒐集更多的相關資訊,建立自己的立場與觀點。我衷心期盼關心這片土地的人能有共識,達成「非核傢園」的目標,讓颱灣不再有不必要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