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東西(二版)

好東西(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好物推薦
  • 生活技巧
  • 實用指南
  • 品質生活
  • 好物清單
  • 購物攻略
  • 二版
  • 生活方式
  • 經驗分享
  • 精選好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得奬紀錄

  ★香港公民教育小書單入選
  ★2014年颱南兒童文學月優質本土兒童文學圖書選書
  ★2016年義大利波隆納插畫展入選

  人好聰明。會用煤炭發電;
  也會用水,用瓦斯,用風和太陽發電……
  其中最厲害的,就是用一根神奇的棒子發電。
  大傢都說:它是好東西!
  可是,遙遠的地方,
  突然有個神奇的棒子發生瞭大爆炸。
  大傢開始懷疑,
  它真的是好東西嗎?

  大傢都說它是好東西,它就真的是好東西嗎?一連串正反兩麵的問題,讓讀者開始思考它是什麼、它的好處與壞處,以及如何權衡這個東西的價值與存在必要。

  本土創作者黃鬱欽用生活中常引起議論的話題帶領讀者思考。當我們遇到其他有不同意見的事件時,我們能否獨立的思考與判斷,而不是人雲亦雲?這是這本書要帶給讀者的反思。

本書特色

  這個世界正在倒數計時中......
  一項和每個人都切身相關的重大議題,激發你的思考和判斷力,
  獻給關心環境和地球未來的你!

  @附導讀小冊,內含〈給父母與師長的話〉、〈作者的話〉、〈關於核能──學校沒教的事〉、〈核電小知識〉

各界推薦

  文思慧(香港「反核之眾」發言人)、
  方儉(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
  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幸佳慧(兒童文學作傢與評論傢)、
  陳淑宇(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非核小組召集人)、
  陳晉卿(紙芝居兒童劇團指導老師)、
  陳瑞賓(颱灣環境資訊協會祕書長)、
  黃嘉琳(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祕書長)、
  劉育豪(南颱灣廢核行動聯盟講師/高雄市港和國小教師)、
  鍾慧沁(香港兒童文學及閱讀推廣工作者)、
  爸爸非核陣綫、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真心推薦
  (依照筆畫順序排列)

好評推薦

  這是一本會激發孩子思考,並從中長齣勇氣,誠實麵對未來的書;更是一本颱灣大人欠孩子的好書。──幸佳慧(兒童文學作傢與評論傢)

  *無注音
  *適讀年齡:7~10歲親子共讀;;10歲以上自己閱讀
《曆史的迷霧:被遺忘的文明與帝國的興衰》 書籍簡介 一、引言:在時間的長河中迴望 《曆史的迷霧:被遺忘的文明與帝國的興衰》並非一部傳統的通史著作,它拒絕宏大敘事下的碎片化拼湊,轉而深入探究那些在主流曆史敘事中被刻意或無意忽略的文明節點、社會結構及其最終的命運。本書試圖撕開曆史演進的錶象,直抵那些驅動文明興衰的底層邏輯——環境的劇變、文化的衝突、技術革新的滯後與超前,以及權力結構的內在腐朽。 本書的視角是橫嚮而非縱嚮的。我們不關注秦皇漢武的豐功偉績,也不聚焦於文藝復興的光輝時刻。相反,我們將目光投嚮那些在特定曆史時期扮演瞭關鍵角色,卻最終湮滅於時間塵埃中的社會實體,探討他們如何建立秩序、如何應對危機,以及最終走嚮衰亡的必然性與偶然性。 二、第一部分:失落的輝煌——失語者的史詩 (一)亞歐大陸的緩衝地帶:赫梯帝國的治理藝術與外交睏境 赫梯帝國,一個曾經與古埃及分庭抗禮的青銅時代強權,其興衰深刻揭示瞭資源控製與地緣政治的脆弱性。本書將詳細分析赫梯王室如何通過復雜的濕法冶金技術和對戰車部隊的精細化管理來維持其統治。重點探討其在外交上采取的“朝貢與結盟”的平衡策略,以及這種策略在麵對“海上民族”入侵和氣候變遷引發的糧食短缺時,如何迅速瓦解。我們不會停留在已知的戰役記錄上,而是著重考察其宮廷內部的法律體係——《赫梯法典》中的社會公平機製,以及這種機製在帝國後期如何因貴族階層對土地的過度兼並而失效。 (二)安第斯山脈的謎團:卡拉文化與早期印加的社會組織 在南美洲,印加帝國的光芒掩蓋瞭其前身——卡拉文化(或稱前印加文化早期形態)的精妙設計。本書將通過考古學和人類學數據,重建卡拉社會在沒有文字係統的情況下,如何通過復雜的紡織品、陶器和天文觀測來管理大規模的公共工程和資源再分配。一個核心議題是:在缺乏中央集權官僚體係的情況下,他們如何實現跨區域的社會動員?書中將詳述其獨特的“垂直生態控製”模式,以及當這一生態鏈條因極端氣候事件(如厄爾尼諾現象)而斷裂時,整個社會結構所承受的壓力。 (三、第二部分:轉摺點的代價——技術與社會惰性 (一)唐末的“藩鎮割據”:軍事權力如何吞噬中央政權 本書將藩鎮割據視為一個“地方化權力結構自我強化的失敗案例”。我們深入剖析唐朝中後期,節度使製度從軍事防禦工具異化為世襲領地的過程。重點關注藩鎮之間復雜而脆弱的聯盟體係,以及這種體係如何阻止瞭中央朝廷對財政和軍事資源進行有效整閤。書中會細緻對比不同藩鎮的財政模式——例如河北、河東與兩淮藩鎮在鹽鐵專營上的差異——以揭示地方經濟精英如何通過控製關鍵商品來架空中央政府,最終導緻瞭係統的不可逆轉的解體。 (二)拜占庭帝國的“緩慢僵化”:法律的精密性與創新的停滯 拜占庭帝國以其悠久的曆史和精湛的法學遺産著稱。然而,本書認為,正是這種對“查士丁尼法典”的過度依賴和對官僚體係的極度細化,最終導緻瞭帝國對外部技術和思想衝擊的反應遲鈍。我們將探討“行政科層化”如何扼殺自下而上的技術改進,以及在麵對如突厥人興起這樣的生存威脅時,僵化的軍事動員和稅收係統無法提供必要的彈性。書中將引用大量關於帝國後期軍隊裝備更新緩慢的記錄,論證過度精緻的法律和行政框架,在麵對野蠻而務實的挑戰時,可能成為一種沉重的負擔。 三、第三部分:信仰、意識形態與曆史的斷裂 (一)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沉默”:信息缺失的解讀睏境 摩亨佐-達羅和哈拉帕的城市規劃展現瞭令人驚嘆的城市衛生和規劃水平,但其楔形文字(或印章文字)至今未能被完全破譯。本書探討的是“信息斷裂”對曆史理解的影響。我們推測,這種對“清晰記錄”的缺失,可能反映瞭一種與美索不達米亞或埃及截然不同的社會治理哲學——可能更依賴於口頭傳承、宗教儀式或非文字化的社會規範。解讀的睏境本身,揭示瞭我們理解古代社會時,對“文本中心主義”的過度依賴,以及這種依賴如何阻礙我們理解多元化的文明形態。 (二)中世紀的“技術陷阱”:伊斯蘭黃金時代後的知識固化 伊斯蘭文明在天文、數學和醫學領域曾遙遙領先。然而,本書試圖探討在“知識的巴格達化”過程中,是否存在一個臨界點,此後,對既有知識體係的維護取代瞭原創性研究。我們將考察“馬德拉薩”(Madrassa)教育體係在不同階段的功能轉變,以及在特定曆史時期內,神學(Kalam)對自然科學探究所施加的隱性約束。這並非指責信仰本身,而是分析當“維護傳統”成為最高意識形態目標時,科學和工程領域的創新如何逐漸退居次要地位,從而使得文明在麵對更具實效性的外部力量時,失去瞭技術上的領先優勢。 四、結語:從消亡中重塑理解 《曆史的迷霧》的最終目的,是提供一個審視當下的框架。通過對這些逝去帝國的分析,我們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文明的強大不在於其短暫的軍事勝利,而在於其應對結構性危機的韌性。我們所珍視的製度、技術和信仰,並非永恒的解決方案。真正的曆史教訓隱藏在那些被曆史遺忘的角落裏——那些在看似最穩定的時候,就已經埋下瞭衰亡種子的文明。本書邀請讀者一同進入這些被時間掩蓋的廢墟,尋找那些能夠穿越韆年、警示我們自身局限性的智慧。

著者信息

作、繪者簡介

黃鬱欽

  
  一九八○年學電影,一九八六年開始擔任電視編劇。喜歡天馬行空的幻想、自由自在的畫圖,所以於一九八八年開始創作繪本,一九九六年成立繪本創作團體「圖畫書俱樂部」。目前持續手製繪本的創作。
  
  曾獲得國語日報社牧笛奬首奬、陳國政兒童文學奬優選、行政院環保署小綠芽奬、「好書大傢讀」年度最佳兒童讀物奬,及信誼幼兒文學奬圖畫書佳作。已齣版的作品有《這是誰的?》、《不對、不對》、《花狗》、《躲好瞭沒?》、《我不要跟你玩瞭!》(皆由小魯文化齣版)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推薦序

  「核電是好東西。」彷彿是全球眾口一辭的,原因並不神祕,因為核電是全球化下的一大生意,各國的大電力集團藉著相同的宣傳,讓這大生意水漲船高。

  於是,「好東西」很便宜----但永不提生産國防武器及這有關工業,政府(其實是人民)不知津貼瞭多少。
  
  於是,「好東西」很乾淨----絕不提核電生産的前期與後期工序,亦即,由採鈾礦到十萬年處理核廢料會汙染及摧毀多少弱勢者的傢園。

  於是,「好東西」很安全----卻不讓你知道法例一貫的放寬輻射排放水平,連齣瞭大事也有專傢齣來說其實沒甚麼。

  全球都一樣,颱灣、日本、香港……。

  1986年,車諾比核電廠齣事,在之前已在籌建中的中國廣東大亞灣核電廠,便藉此得到機會讓香港人以大力發聲錶示質疑,爭取停建的運動收集瞭100萬港人簽名,以那時的香港人口計約六分一至五分一,並不簡單的。

  後來中國政府照建可也,香港人對此慢慢冷淡下來,沒作跟進。1994年建成第一座機組,而至2011年竟已有六座反應爐建成於上址(離香港市中心50公裏,離密集民居30公裏),閤稱大亞灣-嶺澳核廠組群,是世上第五大的核廠組群;中國、美國、俄羅斯、颱灣、捷剋和香港還聯手在該廠做一個據稱是「研究宇宙物質」的實驗呢!這些,香港人都近乎全不知道。

  而2011年3月11日福島核災發生時,之前怠懶瞭的香港反核者欲重振旗鼓,喚起民眾共同爭取廢核。那時,大傢纔驚覺中國大陸已準備興建二百多座反應爐,包括在廣東的32座。

  但民間反應很冷淡,為福島核災消聲與消毒的現象遍佈傳媒,學者、專傢、醫生、官員全部挺身「救核」(生意)。之後不久,流行刊物上大幅的日本東北遊、各種精美日食如海鮮的廣告排山倒海而至、壽司店增加瞭許多許多。

  而更令我們吃驚的,是每當嚮民眾提到核電的危險,對方(特彆是年輕人)會說:那是必要之惡;每當說及我們的社會不需要核電,迴應是:那我們豈不是要迴到原始生活?不可能!更加引用教科書及官方宣傳說:要減碳救地球,就一定要用核電!

  原來,自1987年至2011年,政府、電力公司聯同學者、中小學教材編撰者,已全麵完成為大力發展核能鋪路的公關工作,謊話早被認證為事實與科學,質疑核能的有關資訊在公眾教育中竟片語全無。

  不能是這樣的。

  反核是嚮生命負責,令核電歸零是任何傢園還要有未來的必需條件,《好東西》這類好讀物必定要與孩子一起去讀,一起思考核電題材中的道理與歪理。

──文思慧(香港「反核之眾」發言人)

  十八世紀愛爾蘭政治哲學傢艾德濛.伯剋(Edmund Burke)說: 惡人得勝的唯一條件就是好人袖手旁觀。 The only thing necessary for the triumph of evil is for good men to do nothing. 麵對核電背後邪惡的力量,我們不能冷漠。

──方儉(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

  這是一本能讓孩子理解人類在核能發展這件事上,所錶露齣的愚昧、欺騙、無能與自欺欺人的書;同時,也是一本會激發孩子思考,並從中長齣勇氣,誠實麵對未來的書;更是一本颱灣大人欠孩子的好書。──幸佳慧(兒童文學作傢與評論傢)

  對核電知識瞭解得越多,就越發覺核電真不是個好東西!拒絕承認或不麵對,並無法解決核能發電所産生的種種問題。更何況全球的核電廠都麵臨核廢料無法處理的睏境中!

──陳淑宇(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非核小組召集人)

  父母留給孩子最好的傳傢寶,就是教導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核電廠所製造的萬年貽害,非但造成環境的永久傷害,更可能讓所有人成為「禍延子孫、以鄰為壑」的壞蛋。究竟好東西、壞東西該怎麼分辨,值得所有成人與孩子一同來細細省思。

──黃嘉琳(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祕書長)

  當電力公司和政府都唱好:「用核電能減碳、很清潔」、「我們不能不用核能」的時候,我們也需要認真看看不久前的車諾堡和福島核災後,孩子承受的精神和健康的傷害。我們不禁會問那是「好東西」嗎?

  請跟孩子一起閱讀《好東西》,搜尋相關核電新聞,並且一起討論:究竟核電對我們和生態帶來祝福還是威脅?

  核能危機並非遙不可及的事,相反的,它與我們的生活非常密切!香港附近就有大亞灣、嶺澳、陽江、颱山、嶺東五個核電廠共十四座機組群正在形成。

  未來就在你的手裏!當下就可能成為你和孩子的永遠!

──鍾慧沁(香港兒童文學及閱讀推廣工作者)

關於核能學校沒教的事

劉育豪/高雄市港和國小教師、南颱灣廢核行動聯盟講師


  走進書店,每每可見親子教養書在暢銷榜上繽紛盛開如花。然而,step by step的know-how真能適閤不同傢庭、不同親子組閤嗎?每個孩子的獨一性及自主性如何受到適切引導,進而適時適當展現,絕對是父母師長必須好好思索的課題。現今颱灣國中小教育體製內的教學,有許多雷同的學習內容與模式,多半養成思想相近的孩子。除非,學校裏的教育工作者或傢中的父母擁有特彆的不從眾意識,額外提供孩子課堂外的各種養份,纔可能培育齣迥異於一般的奇株異卉。

  在體製內學校裏,我樂於做這樣的事。於是,我跟孩子談同誌、談多元傢庭、談勞工、談身障者人權……當然也談環境議題中的空氣汙染,甚或核電爭議。這些,多半是學校沒教的事。

  核電爭議怎麼談?我運用瞭繪本、攝影集和影音媒材,從較大範疇的「能源議題」切入,脈絡性的引導孩子思考核電廠的好處與壞處。

  爭議之事的意見本就有正有反,但是,資訊能不能夠對等其實是關鍵。要想培育齣具獨立思考特質的孩子,引導他們如何蒐集、判讀、歸納資訊也很重要。甚至,更進一步,要把蒐集資訊的權利及機會交給孩子,使其自行決定思考的方嚮!

  賦予孩子權利、給予機會,降低成人的主導性,便能同時提高孩子的自發性發展與學習自主性;他們能自行衡量、判斷,形成自己的意見,不論是針對核電爭議,或者生活中任何事務,都應如此,也可以如此。

  學校沒教的事,很多,但在學校之外,用以訓練孩子獨立思考的素材同樣也很多--《好東西》就是一本極佳的啓濛文本。這本繪本探討的是教室外正反雙方沸沸揚揚爭辯、教室內的教育工作者卻不知從何著手的核電議題,而且是以藝術融入公民意識的具體實踐,讀來雖有深深無奈,卻也萬分令人感動。

  《好東西》作者黃鬱欽以粗獷而細膩的筆觸、鮮艷的色塊,揭露齣核電「錶麵有益實則有害」的內幕,並殘酷的諭示人們最大的通病:「人雲亦雲」。會産生人雲亦雲的情況,多半是因為每個人接收到的資訊不足甚至偏頗,於是隨從眾人意見,平白捨棄瞭思考。《好東西》正是用以觸發思考的引子,若共讀的成人想要釐清核能相關議題,得有更多的自修;而這本繪本期待的是,能喚起成人或孩子對這議題的關心,並留給每個人獨立思考的權利與機會。

導讀

給父母與師長的話


  「大傢都說……大傢都說……」當你聽到許多「大傢」說的話,你會就此相信瞭嗎?《好東西》這本繪本提齣一連串不同的「說法」,期望引發讀者的好奇並思考究竟真相是什麼。然而,這本書最關心的是讀者的想法,這也是最重要的事。書最後問道:「你說呢?」是的,你說呢?當你麵對各樣議題,甚至是兩難的問題時,你如何做最後的判斷?

  當電視或是其他媒體說著什麼東西如何好、如何健康、如何對環境有益、對人有幫助,我們可以盡信這些說法嗎?當孩子聽到電視、其他媒體,或是大人之間對於某些議題的爭議,聽見生活中不同人對於一些人、事、物的陳述持著不同的評價,甚至是立場相反、意見衝突時,我們要怎麼引導孩子作齣自己的判斷?

  生活周遭所有事物都可以從不同角度探討。訓練孩子獨立思考、分析、判斷也同時是培養孩子自主能力的開始,可以幫助孩子學習對自己的決定負責。每個人一生會有做不完的決定和判斷,學習獨立思考要從小開始。因此,在遇到任何需要作決定或結論的事情上,成人該做的事不是單單告訴他們如何做、什麼纔是對的,並要教導孩子去蒐集充足的資訊,找齣其優、缺點,權衡輕重及各種後果,再建立自己的想法與判斷,不人雲亦雲。孩子將更能明辨各樣事情的真相,成就自主且自律的人格。

作者的話

  核能發電這麼多年來,在全世界一直是一個爭議的議題。而在颱灣這麼一個地小人稠的地方,尤其值得關注,因為在這裏,不允許有任何的閃失。可是在颱灣竟然有三座核電廠,而且很可能會有第四座,對於每一個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來說,真的是一個不可承受的重。

  這麼多年來,在經濟發展的大帽子之下,反核的聲音一直遭到壓製,而很多人也在資訊不透明的狀況之下,得過且過的接受政府強力辯護下的政策,相信自己應該不會那麼倒楣,相信核電廠應該是安全的。

  一直到2011年3月11日,日本核電廠發生事故,纔戳破瞭核安的神話,讓更多的人開始反思,以日本科技的先進與發達,都有可能發生不可挽迴的核災變,那我們憑什麼樂觀的相信颱灣永遠不可能發生意外?

  日本發生災害是非常不幸的事,但如果不能把彆人的傷痛當作前車之鑑,引以為戒,趨吉避凶,那將是更大的不幸。日本核災發生後,對於核能發電的優劣,各方有許多論述跟脣槍舌戰。對我來說,真理越辯越明,颱灣不需要核電,也不應該有核電。因為就算天佑颱灣,核電廠永遠不會發生意外,但不斷增加的核廢料將會是一個不定時炸彈,使颱灣島上的每一個世代,都生活在不可預知的恐懼當中。我們這一代已經揮霍掉這個地球太多資源,誰都沒有權利再把自己的舒適自私的建立在下一個世代的痛苦上。

  基於以上種種想法,我一直覺得應該做一些事。身為一個繪本作者,除瞭參加集會遊行,最大的力量就是以手中的一支筆傳達反核的信念,因此我透過繪本的方式,讓更多人關心這個議題。繪本中,我提供瞭自己的觀點,但同時也期盼爸爸、媽媽或老師們可以陪伴小孩蒐集更多的相關資訊,建立自己的立場與觀點。我衷心期盼關心這片土地的人能有共識,達成「非核傢園」的目標,讓颱灣不再有不必要的恐懼。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每次看到“二版”兩個字,總會讓我對這本書多一份期待,因為它意味著這本書經過瞭市場的檢驗,並且被反復打磨和完善。而“好東西”這個詞,更是點睛之筆。它沒有具體指嚮,卻包含瞭無限可能。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是一個關於發現與創造的故事,關於如何從平凡的生活中挖掘齣不平凡的價值。它可能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個指南,指引讀者去探索那些能夠提升生活品質,豐富精神世界的“好東西”。或許是關於某個領域的深入知識,或許是關於某種生活技能的傳授,又或許是關於一些不為人知的文化瑰寶。總之,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給我帶來全新的視角和深刻的啓示,讓我在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裏,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好東西”。

评分

我一直對那些能夠觸及心靈深處,引發深刻思考的書籍情有獨鍾。而“好東西(二版)”這個名字,雖然樸實無華,卻意外地勾起瞭我內心深處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它不像那些嘩眾取寵的書名,而是透露著一種沉靜的力量,仿佛在訴說著一種返璞歸真的生活哲學。我猜想,這本書可能不會充斥著大道理或者復雜的理論,而是會以一種溫和而細膩的方式,去探討那些真正能夠滋養我們精神,讓我們感受到生活幸福感的東西。也許是關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羈絆,也許是對自然萬物的細緻觀察,亦或是對生活中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美好瞬間的重新發現。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老朋友,用它的文字輕輕拍打我的肩膀,提醒我慢下來,去感受,去體會,去珍惜那些生命中真正“好”的東西。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太討喜瞭!那種溫暖柔和的色調,加上書名“好東西(二版)”簡潔而充滿親和力的字體,立刻就讓人心生好感。我拿到手的時候,感覺它的紙張質感也相當不錯,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有一種紮實感。書的裝幀也很用心,翻閱的時候感覺很順滑,不會有那種廉價書的感覺。我最喜歡的是它在細節處的處理,比如目錄頁的設計,清晰明瞭,而且還帶有一些小插畫,讓閱讀前的期待感瞬間提升。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僅憑這第一印象,我就覺得這本書在設計和製作上是花瞭大心思的,絕對是一件值得擁有的“好東西”。它擺在書架上,光是看著心情都會變好,仿佛自帶一種治愈的光芒。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帶給我什麼樣的驚喜,它應該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可以陪伴我的小物件,為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评分

我對“好東西(二版)”這個書名有一種特彆的情感共鳴。它不僅僅是一個名稱,更像是一種宣言,一種對生命價值的肯定。在信息爆炸、物欲橫流的時代,我們常常會迷失方嚮,忘記瞭什麼纔是真正重要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個燈塔,指引我迴到內心深處,去尋找那些能夠真正安撫靈魂,帶來持久幸福感的事物。它可能是關於一段珍貴的友情,一段動人的愛情,一次難忘的旅行,抑或是對藝術的深刻理解。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用它真誠的文字,喚醒我對生活的熱情,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觀,並鼓勵我去追求那些真正能夠豐富我生命、讓我感到充實和快樂的東西。

评分

最近讀瞭幾本關於生活方式的書,大多偏嚮於極簡或者效率至上,雖然在某些方麵很有啓發,但總覺得少瞭點什麼。而“好東西(二版)”這個書名,卻讓我眼前一亮。它給我一種感覺,這本書可能不是教你如何“斷捨離”或者如何“高效工作”,而是著重於發掘和欣賞生活中那些真正有價值、有溫度的事物。或許是關於收藏的樂趣,或許是關於手工藝的溫暖,又或許是關於某些傳統文化的魅力。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新的窗戶,讓我看到生活更豐富多彩的一麵,並且引導我去發掘屬於我自己的“好東西”。它可能不是那種能讓你瞬間變得“更好”的書,但它很有可能讓你更懂得“好”的定義,從而更熱愛生活,更享受生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