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安涅絲.華達 Agnès Varda 艾未未 Ai Weiwei 艾伯特.狄伯特 Albert Dubout 艾蜜米亞.範布倫 Amelia Van Buren 安迪.沃荷 Andy Warhol 亞瑟.瑞格罕 Arthur Rackham 巴爾蒂斯 Balthus 布萊恩.伊諾 Brian Eno 剋勞德.卡恩 Claude Cahun 迪亞哥.賈剋梅蒂 Diego Giacometti 愛德華.高栗 Edward Gorey 愛德華.威斯頓 Edward Weston 恩奇.畢拉 Enki Bilal 愛瑞卡.麥當勞 Erica Macdonald 佛羅倫斯.亨利 Florence Henri 法蘭剋.史帖拉 Frank Stella 芙烈達.卡蘿 Frida Kahlo 喬治.馬金 Georges Malkine 喬治亞.歐姬芙 Georgia O’Keeffe 摩西奶奶 Grandma Moses 古斯塔夫.剋林姆 Gustav Klimt 赫姆.紐頓 Helmut Newton 亨利.卡提耶-布列鬆與瑪蒂妮.法蘭剋Henri Cartier-Bresson and Martine Franck 亨利.馬諦斯 Henri Matisse 赫伯特.托比亞斯 Herbert Tobias 赫曼.赫塞 Hermann Hesse 賈剋.維庸、馬歇爾. 杜象、雷濛. 杜象-維庸 Jacques Villon, Marcel Duchamp, Raymond Duchamp-Villon 尚.考剋多 Jean Cocteau 尚-米榭.巴斯奎特 Jean-Michel Basquiat 吉姆.亨森 Jim Henson 約翰.凱吉 John Cage 約翰.藍儂與小野洋子 John Lennon and Yoko Ono 路易斯.韋恩 Louis Wain 瑪格麗特.柏剋-懷特 Margaret Bourke-White 林瓔 Maya Lin 巴布羅.畢卡索 Pablo Picasso 佩蒂.史密斯 Patti Smith 保羅.剋利與莉莉.史頓普夫 Paul Klee and Lily Stumpf 菲利浦.伯恩-瓊斯 Philip Burne-Jones 羅伯特.印第安納與安迪.沃荷 Robert Indiana and Andy Warhol 羅梅爾.畢爾登 Romare Bearden 薩爾瓦多.達利 Salvador Dalí 索爾.史坦伯格 Saul Steinberg 蘇珊娜. 瓦拉東、莫裏斯. 尤特裏羅、安德烈.烏特Suzanne Valadon, Maurice Utrillo, André Utter 藤田嗣治 Tsuguharu Foujita 薇露希卡 Veruschka 汪達.佳榖 Wanda Gág 威廉.布洛斯 William S. Burroughs 參考書目 圖片來源 感謝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心理學係在2010年的執行一份研究計畫,研究者們調查超過4000位自我認同為「貓型或狗型人」(cat or dog people)的誌願者(也包括二種特質兼備或者二種皆非的參加者)。利用五大性格模型(Big Five model)「評量開放性(openness)、嚴謹性(conscientiousness)、 外嚮性(extraversion)、親和性(agreeableness)以及情緒不穩定性(neuroticism)」進行評估,得齣如下結論:相較於自認為狗型人的參與者,「貓型人」再情緒上較神經質、不擅交際、內嚮,隻有很少是開放型的。聽起來是不是很像你認識的貓呢?
心理學教授、加州剋萊濛大學生活品質研究中心(the 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Center in Claremont)創辦人與共同主持人米哈裏.齊剋森米哈裏(Mihaly Csikszentmihalyi)對於研究創作者的生活風格與習慣進行研究超過30年。《當代心理學》雜誌(Psychology Today)在為《創意:91位名人的作品與生活》(Creativity: The Work and Lives of 91 Eminent People)一書所做的摘要中指齣:藝術傢在某個階段心無旁鶩地、專心緻誌地從事創作,作品完成後則完全放空是很正常的現象。這種極度對立的生活方式能為藝術傢充電,並以不循常軌的方式組織他們的工作之流,而此,也與貓無異。傢貓不需要費力覓食(我們樂於為牠們準備盤中飧)、和天敵對抗(精力充沛的手足例外)、為瞭水和住處而遷徙(以現代來說就是:你的床、筆電、你想讀的書、你的衣服堆,也可能是你的頭)。然而,基因並沒有改變。野貓每天睡覺時間高達20小時,這也是我們以為懶散成疾的傢貓的天性(平均每天睡12到20小時,而且到哪兒都能睡)。很顯然地,人類與動物界中那些孤僻的、叛逆的(可能還有嗜睡的),可以成為靈魂伴侶。
古埃及人對貓非常崇敬,貓是他們的宗教信仰之一,化身為貓首人身女神巴斯特(Bastet, Bast)。數十萬貓咪崇拜者每年到貓咪崇拜的起源地布巴斯提斯城(Bubastis)朝聖。如同人類,受人喜愛的貓咪死後會被製成木乃伊,供人憑弔。當埃及的貓咪崇拜在史書中佔有一定篇幅的同時,沿地中海的其他文化中,此崇拜也延續瞭好幾世代。2010年在亞曆山大港(Alexandria)發現一座由埃及托勒密王朝第三位統治者托勒密三世(King Ptolemy III Euergetes)之妻、女王貝勒尼基二世(Queen Berenice II)所建之供奉巴斯特的神殿,間接說明古希臘人也崇拜貓咪。羅馬人尊重貓咪的獨立習性,並將貓咪帶至戰場,利用牠們的捕鼠天性,使食糧與皮革貨物免於鼠害。貓咪更被認為是自由女神(the goddess Liberty)的使者,在許多繪畫中總有貓咪蜷縮於她腳邊。再來,根據19世紀傳遞巫術知識的《雅拉迪雅,女巫的福音書》(Aradia, or the Gospel of the Witches),另一位掌管月亮,並且看顧野生動物的羅馬女神黛安娜(Diana)化身為貓,在夜晚潛入光明之神路西法(Lucifer)的房間以引誘他。
約翰‧藍儂JOHN LENNO (1940-1980) 與小野洋子NYOKO ONO (1933-)
雖然大傢最熟悉的是約翰‧ 藍儂的音樂傳奇,但他也喜愛文學與視覺藝術。在組披頭四樂團之前,約翰‧ 藍儂就讀於利物浦藝術學院(Liverpool College of Art),並且受到姨丈喬治‧ 史密斯(George Smith)的鼓勵, 創作素描與油畫。約翰‧ 藍儂情感細膩,使他天生就是貓咪良伴。這位傳奇藝術傢自年幼起便非常喜愛貓咪,他每天都騎腳踏車到伍爾頓3 (Woolton) 某傢魚鋪花大錢買狗鱈(hake)餵他的寵物貓。藍儂很常畫貓,有幾張畫還齣現在《作品中的西班牙人》(A Spaniard in the Works)這本書中, 裏麵有他創作的無俚頭故事、詩與繪畫。他為兒子尚(Sean)所創作的圖畫書《真實的愛:為尚而畫》(Real Love: The Drawings for Sean)中展露更多他對貓咪的愛。藍儂認識第二任妻子,也是前衛藝術傢小野洋子之後,閤作瞭一些作品,最有名的是他們的Bed-In6 抗議活動。讓藍儂愛到入迷的貓咪有堤希(Tich)、提姆(Tim,從雪地救迴來的流浪貓)、山姆(Sam)、咪咪(Mimi,為紀念阿姨而取的名字)、巴巴基(Babaghi)、耶穌(Jesus,藍儂曾經在受訪時說披頭四「比耶穌更受歡迎」,因此引起眾怒。這名字就是為瞭揶揄此事件而取的)、大調小調(Major and Minor), 以及艾維斯7 (Elvis,他最早養的貓,後來被發現是母貓)。藍儂和小野養瞭好幾隻貓:二隻漂亮的波斯貓莎莎(Shasha)和米恰(Micha)、艾莉絲(Alice,讓人難過的是她從藍儂和小野位於紐約達柯塔大樓8 的高層公寓一扇沒關上的窗跳齣去),還有巧若(Charo,藍儂喜歡對著她說:「巧若,你的臉好好笑喔!」)還有二隻名字很有趣的貓咪,白貓鬍椒(Pepper)和黑貓鹽(Salt),證明這二位藝術傢喜歡反傳統的淘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