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推薦 最奇妙的閱讀體驗!
彷彿身處迷霧中,隻能盯著遠方影影綽綽的昏黃燭光,繼續走下去………
如此精彩的幻想小說,讓人不敢相信,在日本居然有這樣的人材。-亞馬遜讀者好評
作者皆川博子口中的「死亡」,令人著迷卻又無可奈何。著迷之處在於逝者可永遠活在生者心中,無奈的是,逝者的身影仍鮮明地像在眼前活著。以文字堆砌而成的舞颱彷彿一處時空錯置的世界,讓過往的逝者鮮明地於現世復生,鬼魂也變得令人憐愛。
整部作品以舞颱為主軸,將周邊的人事物交織成一篇篇的短篇故事。故事情節雖毫無關聯,卻以「逝去」、「玄妙」貫連,隱約吐露作者對於「死亡」的那份惋惜。過去雖已逝去,記憶雖已模糊,那份由「死亡」紮在心裏的無奈卻依舊清晰。全書讀畢,讓人不禁陷入淡淡的哀愁之中,卻又不捨離去。
譯者 許鬱文
名傢導讀(節選)
魔異舞颱•窺看幻夢的奇術師──皆川博子 皆川博子,日本的知名小說傢,文筆精湛而題材廣博,結構精細的字裏行間潛藏著魔魅之眼,窺看世間森羅萬象。她的寫作生涯從1972年齣版第一本小說齣道之後,四十多年來已經創作八十本以上的小說,稱贊為著作等身的文壇女王也不為過。
不論是幻想小說、推理懸疑、兒童文學,皆川博子皆榮獲日本文壇盛譽。她囊括的日本文學奬包含學研兒童文學奬、小說現代新人奬、日本推理作傢協會奬、直木奬(通俗文學最高奬項)、柴田鍊三郎奬、吉川英治文學奬、本格推理大奬、日本推理文學大奬(相當於終身成就奬),在2015年更與《窗邊的小荳荳》作者黑柳徹子皆當選日本文化功勞者的莫大榮譽。
…………
《薔薇忌》的劇場怪譚
「舞颱本來就是『虛構』的世界,不是『現實』世界,製作者和觀眾對這一點都心知肚明,但依然會被舞颱上呈現的世界吸引,慢慢從『虛』變『實』,這正是戲劇有趣之處。」
閱讀皆川博子的幻想小說《薔薇忌》,以「戲劇舞颱」為故事主軸的小說背景,讓我的心中不停迴憶起日本舞颱設計的當代大師妹尾河童在《窺看舞颱》中,悠悠談述「舞颱」乃是處於現世與幻想之間的罅隙;舞颱提供瞭如同望遠鏡的透視功能,在「此岸」鏡窺「彼岸」,魔相瞬間降臨,正是戲劇神髓。
《薔薇忌》中的七篇小說,猶如彩虹的七色光譜,太陽光綫在空氣中的水滴有瞭色散和摺射,因而産生迷幻炫麗的光學現象。就如同想要欣賞到虹色,必須站立於背對太陽的正確位置,而戲劇同樣也必須有一座適當的「舞颱」,觀者纔能經曆如夢如幻、如親臨天堂地獄的觀戲體驗。
「劇場」(Theatre)一詞,源自「Theatron」,代錶古希臘劇場的階梯觀眾席,也是「觀看」的動詞變化。在西方戲劇裏,古希臘的露天劇場、古羅馬的圓形競技場、乃至於現代的鏡框式舞颱,這些劇場結構,都是為瞭提供觀眾「去看」、「去觀察」。因為有瞭「觀眾席」(真實)與「演戲場所」(虛假)的區隔,藉由「觀看」的動作來連結現世與幻想,我們得以進入神秘的戲劇世界。這也是一種催眠的過程,觀戲者是帶著自願被催眠的心情,纔踏入觀眾座位,就如同妹尾河童所說,真正的戲癡,會在內心深處渴望著被欺騙,若被騙得不夠高明,反而會埋怨不過癮。
在這本小說集中,<禱鬼>、<紅地獄>、<化鳥>皆是以古典戲劇「歌舞伎」為題材。歌舞伎的起源,相傳是在十七世紀初,一位名叫「阿國」的巫女,於京都河灘錶演舞蹈,因而受到人們喜愛。經過四百多年發展,成為日本文化極為重要的傳統戲劇,更在2005年被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産。現今知名的歌舞伎劇場,東京有「歌舞伎座劇場」、「國立劇場」,京都有「南座劇場」,大阪則是「鬆竹座劇場」。
…………
在歌舞伎的舞颱中,華麗的背後,是虛無與秘密的駐足。當觀眾見到黑衣時,是必須要假裝黑衣是「不存在」的,就算黑衣遞送道具或者協助演員換裝,觀眾都要視而不見。既存在,但又不存在,舞颱的真真假假,又有誰能辨認呢?
就如同在《吃人地獄》裏,皆川博子以「會吃人的奈落」傳說為題材,書寫舞颱上的愛恨情仇。隻要在舞颱上,眾人皆能成鬼成神,但誰又能說鬼比人可怕?
最可怕的是「記憶」的糾纏,往昔的記憶將成為人們臉上的麵具,麵具戴久瞭就摘不下來。總以為隻是普通觀眾的我們,能夠肯定站在舞颱上麵的人,不是自己嗎?
燈光暗下,戲即將開演。
《怪物們的迷宮》小說傢 何敬堯
【導讀者簡介】何敬堯,小說傢。創作風格融鑄奇幻、推理、曆史,曾獲全球華文青年文學奬、文化部年度新秀,美國佛濛特藝術中心駐村作傢。作品有小說《幻之港―塗角窟異夢錄》(2014年)、《怪物們的迷宮》(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