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台灣劇場(2版)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介紹
☆☆☆☆☆
著者
齣版者 出版社:五南 訂閱出版社新書快訊 新功能介紹
翻譯者
齣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6/03/25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下載鏈接在頁麵底部
下載連結1
下載連結2
下載連結3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錶於2025-02-08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當代台灣劇場的一手觀察分析,為「偉大的成功」和「壯烈的失敗」留下記錄。
捕捉時代精神,針砭文化生態,以劇場作為社會論壇場域,確立藝術的戰鬥位置。
鴻鴻長期觀察台灣劇場動態與發展,以及特別興味於關注新世代青年劇團,包括2014年剛露面的集體獨立製作、讀演劇人,這些觀察、紀錄、評論,再次提供了台灣戲劇發展史必要的參考文件,不僅是撰寫人個人評論觀察與美學觀點的抒發,更是檢視戲劇發展脈絡與創作能量的重要依據。
以劇團為歸類方法,評論台灣當前最為活躍的大小劇團。新世紀劇場評論書寫同步開展舊的觀照與新的視野:舊的觀照如表坊、金枝演社、綠光、果陀、當代等跨度逾二十年的資深劇團,見微知著,單一作品評述即可拉出歷史縱深;新的視野如台南人劇團、Ex亞洲、莫比斯環、窮劇場(高俊耀)、三缺一、風格涉、再拒、再現、阮劇團、飛人集社、台灣海筆子、黃蝶南天等。從論述裡,可見這些劇團創新意圖與風格美學的建立,從而及於作品與社會連結強度。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鴻鴻
詩人、導演與策展人。 1964年生於台南。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畢業,現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電影系專任助理教授。著有詩集、散文、小說、劇本、評論多種,並為唐山出版社主編「當代經典劇作譯叢」。曾獲2008年度詩人獎、南瀛文學獎文學傑出獎、第36屆吳三連文藝獎。
先後創立密獵者劇團及黑眼睛跨劇團,迄今擔任四十餘齣戲劇、舞蹈、及歌劇之導演。2004年起多次擔任台北詩歌節之策展人。曾任《現代詩》、《現在詩》與《表演藝術》主編,並於2008年創立《衛生紙+》詩刊。2011年起擔任「表演藝術評論台」駐站評論人。
曾與楊德昌等人合著電影劇本《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獲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電影導演作品則曾獲南特影展最佳導演獎、芝加哥影展費比西獎等,並多次擔任金鐘獎、金馬獎、費比西獎評審委員。
新世紀台灣劇場(2版)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推薦序 為未來(讀者)書寫/紀慧玲
導論 穿梭體制內外──21世紀台灣劇場
第一篇 文化生態
當代台灣劇場的政治性
小劇場=反政府?
劇場不是文創產業
建立表演藝術資料館刻不容緩
尋找劇作家
城市藝術節的Why and How
衛武營大拜拜
《夢想家》事件一年省思
新象三十──劇場的啟蒙時代
蘭陵三十──台灣劇場的結算與再出發
台灣劇場的幾項陋習
第二篇 時代精神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河床劇團
表演工作坊
台南人劇團
金枝演社
Ex亞洲劇團
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
三缺一劇團
讀演劇人
阮劇團
果陀劇團
綠光劇團
禾劇場/窮劇場
栢優座&創作社
風格涉
身體氣象館
柳春春劇社
台灣海筆子
黃蝶南天舞踏團
蔡明亮
非常林弈華
進念‧二十面體
北京小劇場
學院製作
第三篇 繼續實驗
多媒體裝置劇場
音樂影像劇場
默劇
女性劇場
兒童偶戲
物件劇場
老人劇團
跨文化劇場
暴力劇場
肢體劇場
餐飲劇場
公寓劇場
詩劇場
老屋劇場
天體劇場
書店劇場
旅館劇場
實境劇場
街道劇場
新人新視野
第四篇 戲曲、歌劇、音樂劇場
譚盾《門》
樂興之時《大兵的故事》
NSO歌劇《托斯卡》
NSO歌劇《畫魂》
NSO歌劇《莎樂美》
當代傳奇劇場《暴風雨》
國光劇團《豔后和她的小丑們》
漢唐樂府《洛神賦》
唐美雲歌仔戲團《碧桃花開》《狐公子綺譚》
奇巧劇團《波麗士灰闌記》《我可能不會度化你》
兩廳院+羅伯威爾森《鄭和1433》
兩廳院+鈴木忠志《茶花女》
後記 劇場──在場的藝術
圖書序言
政治永不缺席──當代台灣劇場的政治性
前陣子跟一位研究1980年代小劇場的學生討論,她認為在那個年代,劇場界「關注社會」的迫切跟主動性格,是很明顯的,這樣的介入使命感好像在現今的劇場界很難看到。我回顧起來,那種「遍地開花」的小劇場抗爭精神,確實已像暈染了懷舊美好情懷的記憶;然而,今日的抗爭,也有著不同的情懷與型態。這也是我在2011年推出紀錄片《為了明天的歌唱》的心情,希望以台灣海筆子的帳篷劇和藍貝芝的移工劇場,呈現當代劇場中政治與社會議題的面向。但從該片完成至今,隨著公民運動的再度波瀾壯闊,以政治觀點思索社會議題的劇場氛圍也似乎開始重新復甦。
比較不同的是,1980年代,批判性的劇場簡直是主流,連表坊(《這一夜,誰來說相聲》、《台灣怪譚》)、屏風(《民國76備忘錄》、《民國78備忘錄》)也批判性很強,更別提許多青年學生和藝術家以個人的盲動衝動,來發洩整體社會的壓抑。當時的社會急需一個對現況表達不滿的管道,劇場是當時很多年輕人最直接的抒發方式,而媒體也因劇場往往跑在議題前面而爭相報導。反觀目前,晚期資本主義的問題以及民主的病徵一一顯露,已非打倒單一抗爭目標能夠解決。當社會不再處處受限,反思社會的劇場創作也往往得由創作者對行動的自省出發。
革命的失敗與反省
這種自省,在王墨林2011年的《荒原》中,非常明顯。在滿劇場的廢報紙堆中,透過兩個統、獨不同立場的80年代學運份子時移事往的滄桑對話,哀悼了彼此浪擲的無償青春:「1987年,我們以為一場戰役起碼會改變一點點生命的意義,戒嚴時生命恍若孤魂野鬼、徬徨無主,解嚴後生命像精蟲亂竄,一直想找到一顆卵子附著在上面。但是一場戰役下來,只是幫助了那些政客達到奪權的陽謀。」這是1980年代意志昂揚的抗爭劇場不可能出現的聲音。
2011年差事劇團也推出《台北歌手》,以呂赫若的形象,召喚左翼的靈魂。但是編導鍾喬不再歌頌理想,反而逆向操作,諷刺「革命」的符號已成為當代商品的一部分,甚至還帶出光鮮亮麗的科技產品背後,血汗工廠等勞動剝削的議題。
圖書試讀
None
新世紀台灣劇場(2版) pdf 下載 epub 下載 txt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新世紀台灣劇場(2版) pdf 下載 epub 下載 txt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新世紀台灣劇場(2版)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5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新世紀台灣劇場(2版) pdf epub mobi txt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