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小者生存策略
廖育正
都是自費想瞭想不如
先進監獄算瞭沒想到
那裏竟然有低消攜帶
寵物和撰寫論文者則
外加一成服務費我靠
論文若是地獄,柏伶領我們觀落陰。她從地府曆劫歸來,倖存於「廢結閤」 狀態,口中唸著自編的怪異詩詞。地獄十層有八,閻王扮教授,刀山是理論,油鍋炸文本,掀開筆電像開鍘,排排坐著唇亡齒寒的則是平日一同瞎扯蛋的學姊長妹弟。這是柏伶的阿鼻地獄遊記。她沿途紀聞,嬉遊論文的陰曹十殿:
想要畢業就要
起一間樓仔厝
即使無人欲住
即使是鬼屋或
凶宅也不能夠
否認有的同業
每一個月都能
準時完工成交
接下一筆訂單
鬼島特低的齣生率和特高的碩博士比率,加深文科研究生的徬徨。對未來不安,對就業睏惑,對收入放空,對房租唸咒,諸種睏境使人心灰挫敗。長期一事無成、虛擲光陰,自我感覺不良好,為世俗價值所棄的切身感受,柏伶的同行應該都能體會。如果「並不是隻有我這麼含慢」, 那麼人生能否迴到「還沒被論文寫之前的樣子」?
這種研究生式的天問,來自於無時無刻的論文焦慮、年紀焦慮、人生焦慮。它們無所不在──在耳機中播放,在餐盤裏堆疊,在飲水機前流淌、在浴室鏡麵起霧。萬般惶然以無視脈絡的方式,在最尷尬的時機,荒謬地連結在一起,形成一番獨特的研究生現象學。
不過卻又過瞭
整整一個禮拜
隻有要迴傢前
不管多晚的風
還是會強迫我
對剛剛過世的
每一天坦白:
自己就是兇手
柏伶浸淫文學正典,也以電影為精神食糧。她幽默地改編正典為護身咒語,避雅趨俗的語氣既是自我解嘲,也是對世俗標準的企圖解構。不管是和論文的「肝交關係」, 亦或夢中口考的「大體完整」vs.「略施小技」, 都反映瞭本地盛行的研究生密閉恐慌癥。她的「論文係列」詩,就像課本邊緣的即興塗鴉,宅生活的諸種瑣事簡直凡存在即閤理,師友同窗閨密則被反覆言及加波及。 這構成瞭柏伶的係譜。此係譜以清華為公約數,以人社院為運算式,在零碎的生活細節裏微觀,用同誌死黨心思敏銳的嬉笑為解釋,暗示瞭對學院權力的片麵考察。
或許清華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的身分太令人窒息,柏伶酷愛所有不登大雅之堂的玩意──把詞拆開,把音念破,把字寫歪,頻以諧音、錯彆字、閩南語,來戲弄國傢頒訂的標準字音字形。她對「標準」並無敬意,但對喜愛的文藝經典則懷以既崇敬又崩潰的心情。她的改寫,無關閩南對中原的顛覆。她的鬍鬧,是對正色正典處處心眼的拘謹中文係之頑皮調侃,也是對社會主流價值的紙上反對。她如此敏於自嘲,敏於在日常中進行言語惡搞,其實源於學院中人的疲憊。她自成一格的鬍謅歪寫,仰賴大量的諧音,成瞭青年寫實的心靈切片。這樣的幽默,彷彿一場流行語再造的行動,無意追求技藝的圓滿,有時應閤瞭廣義反傳統美學脈絡下的某種當代生活詩學。
充斥我們生活周遭的外來語、誤用語、閩南語等,在柏伶的選用下,體現齣奇特的質感。她像是在日常的文字圖景中調整光圈,凸顯齣本地語言和典故的種種滋長,再以特定的國字詞組進行構句,進而衍生齣怪怪的語意。這些詩暗示瞭「語」和「文」的權充及挪用,它們沿著一條條怪異的路徑而成形──而柏伶則在語匯的人孔蓋上靜靜拉筋,在電梯內悄悄抬腿,在滿堂高歌的伴唱帶前狂練瑜伽。當我們置身日常語文裏習而不察,唯柏伶在文字中時蹲時臥,扭腹下腰,憋氣伸展而沒法張揚,是這樣帶來一種生鮮的風格。
最抑鬱敏感的時候,柏伶意識著自己的身體。她把手伸進「自己的縫」,抽齣一張張五顔六色乾溼交雜的紙巾; 讓「上麵的唇」與「下麵的唇」緊張對峙; 或以女廁為舞颱,以天窗為聚光燈,像位名伶或聖母産下「非洲黑人」與「超級賽亞人」。 以令人不適的身體展演,若有似無地挑撥異男社會的女色想像。
蛇落下來瞭
模特兒一般
瘦的子宮頸
我最驕傲的
女動脈
柏伶筆下一條條落下的「蛇」,化月事為冰冷崩毀的身體感,構成特異的閱讀經驗。應對著世俗壓力的體內崩盤,正如汙穢之排泄,而柏伶不時使勁的括約肌仍屬女體的括約肌。小題要大作,穢物需聚焦;像模特兒一樣瘦的唯有子宮頸,流淌著具有性彆意識的女動脈。柏伶寫過兩本夏宇詩的學位論文,不循一般論述方式,是不摺不扣的纔女體。她的詩藝,偶爾藉用瞭機智的轉喻,那種在使用(use)和提及(mention)之間的靈活切換、交互定義,搭配不同程度的離題,隱約有著對夏宇的變造或呼應。
雖然大多時候刻意用俚俗來帶過一切,睹物感事的柏伶諷喻也憂傷:以pollution為破魯迅, 公路玉蘭花女子「像下午一點的陽光╱照在身上有點痛」, 或捷運上老婦人的「閤理活」, 乃至「李白傢具名床展」, 諸如此類的詩是一番正義躍然紙上。她從詼諧的語氣切換憂傷的頻道,語氣一轉又成無厘頭的自稱雖小:
麻雀雖小
也沒我小
因為我
超雖小
雖小者,乃相對於雖大者言。雖大者誰?教授也,俗世也,時代社會經濟價值也。「這個道理小時候我懂」便是雖小者隨口道齣逗趣又調侃的話,藏譏諷於童趣,寓意多重而鋒芒不露。柏伶雖小,不是不懂世故,而是盡己本分地認清雖小:以雖小挑逗雖中,逗雖中慫恿雖大。調侃世故,調戲正典,想死的時候迴到執戀的生活,雖小外還有雖爆的超雖超小──或許就是雖小者的最衰者生存策略。
李記
李記的logo是絕望的正方形
每一邊都是另一邊的再現
這一餐再現下一餐
這禮拜三再現上禮拜三
周休二日之前完全
等於周休二日之後
過年前是過年後
這個人
也是
那個人
甚至這首詩
或是那首詩
完全都沒有
李記不能描述的樣子
用最令人不安的方式來說
李記不隻是李記
即使我從小姓陳
李記就是
生活本身
李記就是
生命本身
就是
寂寞
本身
註:李記,日子的颱語。
這個月所有我要失去的
蛇落下來瞭
冷泠泠
每一條
都在背叛我
蛇落下來瞭
魔鬼的
長頭發
抒情不分叉
蛇落下來瞭
死掉的
上個月
這掌紋
迅速更新中
蛇落下來瞭
模特兒一般
瘦的子宮頸
我最驕傲的
女動脈
蛇落下來瞭
有時候
我明白
她的每句話
除瞭這一句
小記:
以此詩嚮方思的「夜性急地落下來瞭」和唐捐的「賽性急地落下來瞭」緻意。
《冰能》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閱讀的樂趣,更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心靈震撼。它以一種極其冷靜卻又充滿力量的敘事方式,描繪瞭一個在極地環境中生存的人們的故事。這裏的“冰能”,並非人們想象中的神秘力量,而是一種深藏在生命本源中的韌性、勇氣和對希望的執著。作者對細節的把握,可謂是登峰造極。每一片飄落的雪花,每一次寒風的呼嘯,甚至人物眼角眉梢的微小變化,都被描繪得淋灕盡緻,仿佛能讓讀者親身感受到那個世界的嚴酷與美麗。書中的人物,沒有耀眼的光環,他們隻是最普通的人,卻在絕境中展現齣瞭最不平凡的一麵。他們的對話,看似簡單,卻充滿瞭生活的智慧和情感的溫度。他們的行動,可能隻是微不足道的點滴,卻足以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支撐著他們走過漫長的嚴鼕。閱讀這本書,就像是與一群堅韌的靈魂進行瞭一場深刻的對話,讓我重新思考瞭生命的意義,以及在逆境中如何保持內心的火焰不滅。
评分《冰能》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受是如此的獨特,仿佛置身於一個被冰雪王國所籠罩的國度。然而,這並非一個冰冷空虛的世界,而是充滿瞭溫暖和生命力的。作者用極其細膩的筆觸,描繪瞭生活在嚴寒之地的人們,他們所展現齣的獨特“冰能”——一種在絕境中不屈不撓的精神,一種在寒冷中相互扶持的溫暖。我被書中那些平凡而又動人的故事所打動,被人物們麵對睏難時的勇氣和智慧所摺服。書中的細節描寫更是令人贊嘆,仿佛能聽到呼嘯的北風,能感受到刺骨的寒意,更能體會到人物內心深處的掙紮和渴望。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旅行,在冰冷的現實中,尋找著屬於自己的溫暖和力量。它讓我重新審視瞭生命的意義,思考瞭在逆境中如何保持內心的火焰不滅。
评分翻開《冰能》這本書,就如同走進瞭一個被冰雪覆蓋的世界,寒冷而寂靜,卻又暗藏著一股澎湃的生命力。作者的筆觸,仿佛帶著冰雪的觸感,將那個世界描繪得栩栩如生。書中的人物,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他們的生活普通而平凡,卻因為身處嚴酷的環境,而展現齣一種彆樣的堅韌和力量。我被書中對細節的描寫所震撼,每一個場景,每一句對話,都充滿瞭生命的氣息。我仿佛能聽到寒風呼嘯的聲音,能感受到冰雪凍結的寒意,更能體會到人物內心深處湧動的復雜情感。這本書並沒有給我明確的答案,卻引發瞭我對生命、對希望、對人性的深刻思考。它讓我明白,即使身處最艱難的境地,隻要心中還有一絲微弱的火焰,就永遠不會被徹底的寒冷所吞噬。閱讀的過程,是一種心靈的沉澱,也是一次精神的洗禮。
评分《冰能》給我帶來的震撼,是語言難以完全錶達的。它不似那些轟轟烈烈的史詩,也沒有蕩氣迴腸的愛情。相反,它以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將一個邊緣化的群體,一個被遺忘的角落,徐徐展現在讀者麵前。書中的人物,他們的生活軌跡,他們的喜怒哀樂,都那樣真實而平凡,卻又在不經意間觸動瞭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我常常會被一個場景,一個眼神,一段對話而久久不能釋懷。作者對於細節的把握,簡直到瞭令人發指的地步,無論是人物微小的動作,還是環境細微的變化,都充滿瞭象徵意義,仿佛每一個字都經過瞭精雕細琢,每一個詞語都飽含深意。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冰冷建築上凝結的霧氣,能聽到角色低語時帶著寒意的呼吸,更能感受到他們內心深處湧動的復雜情感。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生命”這個詞的定義,它不僅僅是呼吸、心跳,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在絕境中不屈的意誌,一種對美好未來的微弱期盼。它沒有給我具體的答案,卻引發瞭我無數的思考。它讓我明白瞭,即使身處最黑暗的境地,也總有一束光,能夠穿透冰層,照亮前行的道路。
评分初次接觸《冰能》這個書名,我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幅冰天雪地的壯麗景象,然而,深入閱讀之後,我纔發現,這絕非僅僅是對寒冷世界的描繪。作者以一種極其細膩且充滿力量的筆觸,勾勒齣一個在極端環境下,生命頑強生存、奮力綻放的圖景。書中的角色,沒有驚世駭俗的能力,他們的生活充斥著日常的瑣碎與不易,卻正是這些平凡的個體,在冰冷的現實中,憑藉著一種內在的“冰能”——對生存的渴望、對希望的堅守、對彼此的扶持——散發齣動人的光芒。他們的言語,樸實卻往往蘊含深邃的哲理;他們的行為,微小卻足以點燃他人心中的希望之火。我仿佛能聽到凜冽北風的呼嘯,感受到徹骨寒冷的侵襲,更能深切體會到角色們內心深處湧動的溫暖與堅韌。書中對環境的細緻描摹,更是達到瞭齣神入化的境界,每一處細節都仿佛擁有生命力,將我完全拉入那個世界,與主人公一同經曆那嚴酷的考驗。這不僅僅是物理上的冰冷,更是一種情感上的疏離與孤獨,然而,恰恰是這種孤獨,催生瞭人物之間更加真摯的情感連接,讓他們在冰冷的世界中找到瞭彼此的慰藉。
评分讀完《冰能》,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寜靜,卻又蘊含著一股強大的力量。這本書沒有刻意去煽情,也沒有刻意去宣揚什麼大道理,它隻是靜靜地講述著一群人在極端環境下如何生存,如何尋找屬於自己的“冰能”。這裏的“冰能”,並非物理學上的能量,而是一種精神上的韌性,一種在寒冷中燃燒的熱情,一種不被絕望吞噬的希望。書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片段,卻組成瞭人物們頑強生命力的注腳。我看到瞭他們在冰天雪地中尋找食物的艱辛,看到瞭他們在寒夜裏依靠微弱的爐火取暖的場景,更看到瞭他們在麵對睏難時,彼此扶持、相互鼓勵的溫暖瞬間。作者的文字,如同冰原上的一縷清泉,乾淨、純粹,卻又滋養著讀者的心靈。我被書中人物的真誠所打動,被他們的堅韌所感染。它讓我意識到,真正的力量,往往蘊藏在最平凡的生命之中,不需要張揚,卻能抵禦一切嚴寒。
评分《冰能》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體驗是如此的獨特,它如同寒風中一束溫暖的光,照亮瞭我內心深處。我一直以為,“冰”是冰冷、堅硬、缺乏生命力的象徵,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用一種極其細膩且富有張力的筆觸,描繪瞭一個被冰雪覆蓋的世界,卻在這個看似嚴酷的環境中,展現瞭生命蓬勃的“冰能”。這裏的“冰能”,並非超自然的力量,而是人類在極端環境下所爆發齣的驚人韌性、智慧和對未來的不懈追求。書中的人物,他們的生活軌跡,他們的喜怒哀樂,都那樣真實而平凡,卻又在不經意間觸動瞭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我被書中對於細節的刻畫所深深吸引,無論是環境中冰晶的形態,還是人物細微的錶情變化,都描繪得淋灕盡緻,讓我仿佛身臨其境,與他們一同呼吸,一同感受。它讓我明白,真正的力量,並非來自外在的強大,而是源於內心的堅定和對生命的敬畏。
评分《冰能》這本書,如同它名字所暗示的那樣,給我帶來瞭一種深入骨髓的寒意,但這種寒意並非令人絕望,反而有一種彆樣的魅力。我沉浸在作者構建的那個冰封的世界裏,感受著空氣中彌漫的冷冽氣息,仿佛能聽到風雪颳過窗欞的呼嘯。然而,在這嚴酷的環境之下,卻湧動著一股不為人知的生命力量,那就是書中人物所擁有的“冰能”。這種力量,不是超能力,也不是魔法,而是他們麵對絕境時的勇氣、智慧和永不放棄的精神。我驚嘆於作者對細節的刻畫,無論是冰雪的質感,還是人物微錶情的變化,都描繪得淋灕盡緻,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世界。書中的情節,並沒有大起大落,更多的是一種沉浸式的體驗,讓我跟隨主人公一起經曆著日常的挑戰,感受著生活的點滴。我從他們身上看到瞭人性的光輝,看到瞭在最艱難的時刻,依然能夠閃耀的希望之光。讀這本書,像是在進行一場靈魂的探險,在冰冷的現實中,尋找著屬於自己的溫暖和力量。
评分初見《冰能》這個名字,腦海中便勾勒齣一幅冰雪覆蓋、寒氣逼人的畫麵,仿佛置身於一個被冰封的世界。然而,當我翻開書頁,卻驚喜地發現,這不僅僅是關於寒冷的故事。作者用極其細膩的筆觸,描繪瞭一個冰雪之下湧動的生命力,一種在極端環境下掙紮、求生、甚至綻放的獨特力量。書中的人物,沒有驚天動地的能力,也沒有拯救世界的宏圖偉誌,他們隻是生活在那個冰冷世界中的普通人,卻因著對生存的渴望,對希望的執著,展現齣瞭令人動容的光輝。他們的對話,往往樸實無華,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他們的行動,可能微不足道,卻能點亮他人心中的微光。我仿佛能聽到呼嘯的北風,感受到刺骨的寒意,更能體會到角色們內心深處的溫暖與堅韌。書中對環境的描寫更是達到瞭齣神入化的地步,每一個細節都充滿瞭生命力,讓我仿佛身臨其境,與主人公一同經曆那嚴酷的考驗。不僅僅是物理上的冰冷,更有一種情感上的疏離和孤獨,但正是這種孤獨,催生瞭人物之間更加真摯的情感連接,讓他們在冰冷的現實中找到瞭彼此的溫暖。閱讀的過程,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反思生命的意義,思考在逆境中如何保持內心的火焰不滅。
评分當我拿起《冰能》,以為會讀到一個關於冰雪世界的冷酷童話,卻沒想到,它是一首關於生命頑強不息的贊歌。作者用一種近乎詩意的語言,描繪瞭一個被冰雪覆蓋的世界,但這個世界並非死寂,而是充滿瞭暗流湧動的生命力。書中的人物,沒有英雄的壯舉,他們的生活平凡而艱辛,卻因為在極端環境中生存,而展現齣一種令人敬畏的“冰能”——那是一種不屈服於寒冷的意誌,一種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的希望,一種在孤獨中相互取暖的情感。我沉浸在作者細膩的筆觸中,仿佛能聽到風雪的低語,能感受到冰雪的寒意,更能體會到人物內心深處湧動的各種情感。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片段,卻組成瞭人物們頑強生命力的注腳。這本書沒有給我任何明確的教導,卻在不經意間觸動瞭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讓我反思生命的意義,思考在逆境中如何保持內心的火焰不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