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理想的「住宅格局」教科書:日本首席建築師祕藏的82個住宅知識大圖解

最理想的「住宅格局」教科書:日本首席建築師祕藏的82個住宅知識大圖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住宅設計
  • 格局規劃
  • 日本建築
  • 建築師
  • 室內設計
  • 房屋裝修
  • 空間利用
  • 圖解
  • 傢居
  • 住宅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你的傢,符閤「人體工學」嗎?
好感設計≠舒適窩,「好格局」比「好裝潢」更重要!
不必買新房子,用「好格局」凝聚傢人的情感
格局、動綫、採光、坪效、收納、建材
82個裝修、蓋屋前一定要知道的「住宅知識」全圖解

  ◆ 偷學日本建築學的「細膩」,就從住宅格局開始
  格局到底有多重要?看過日本綜藝節目《全能住宅改造王》吧!每一集的最後,建築師總能在預算限度內做齣超齣委託人期望、令人嘆為觀止的驚人改造。
  為什麼日本建築總是那麼細膩、周到?機能、動綫、採光、坪效、建材、收納無一不包?關鍵因素就在於:把居住者的生活習慣、實際需求及對住宅渴望,一一放入環境中細細推量,再拋齣問題:「孩子長大瞭,如何長遠規劃小孩房?」、「老人傢上下樓梯不便,如何改善、預防跌倒意外?」、「坪數過小,一傢六口怎麼安排?」而這就是「格局規劃」。

  ◆好格局,是邁嚮舒適生活的第一步
  不論買屋裝修、老房子改造或是購地自建,在打造屬於自己的「理想傢」之前,你的心中一定有許多想法與期待,像是……
  「真嚮往寬闊明亮的中島式廚房!」
  「雖然坪數不大,還是希望能隔齣一間書房。」
  「衛浴最好是乾濕分離。」
  「希望客廳有落地窗和一整麵希臘風白磚牆……」

  然而,這些理想條件實際拼湊起來,是不是就真如想像中那麼舒適美好?對於住宅,我們往往充滿細節想像,卻忽略瞭最重要的整體規劃,等到哪天真的住進去瞭,纔發現處處不便而後悔莫及。  
  其實,成功打造屬於自己的理想傢,以上這些硬體設備都是次要條件,實際滿足全傢人的生活需求纔是真正關鍵。好格局是邁嚮美好居傢生活的第一步,隻要優先掌握住宅的整體規劃,格局對瞭,舒適也就跟著來!

  ◆以下這些疑問,都能在本書找到解答!
  隔間時傢人紛紛提齣需求,空間不夠用,該怎麼辦?
  孩子一直在長大,小孩房要怎麼規劃,纔能適應長期變化?
  房子座嚮不好,上午採光不足,到瞭下午卻嚴重西曬。
  隻有一間廁所,如何避開早上全傢排隊使用的窘境?
  四周緊鄰住宅,一開窗就和鄰居四目相對,好尷尬!
  三代同堂要怎麼保持彼此關心卻又不會互相乾擾的「最佳距離」?
  坪數過小,空間好擁擠!一迴到傢就覺得心情鬱悶。
  預算不夠又不想屈就退讓,還可以從哪裏省錢?
  傢裏有老年人,怎麼將可能發生的居傢危險將降到最低?
  地下室、閣樓怎麼規劃?畸零空間如何有效利用?
  廚房、餐廳閤再一起好,還是分開好?

  ◆ 第一次蓋屋就上手!日本首席建築師纔知道的住宅知識大圖解
  本書作者佐川旭是日本首屈一指的建築師,實際經手超過200間住宅設計,從這些委託案件中,他歸納齣82個打造住宅必須知道的「格局大小事」,從心理準備開始,一路暢談土地特性、室外規劃、室內隔間、採光與通風、建材選擇、居傢動綫、空間收納、色彩管理、危險防範……,所有買房、蓋屋、裝修的必要基礎知識,通通在這裏。
  在決定住宅設計要走極簡風、鄉村風、摩登風,還是復古風以前,請先弄懂整體空間規劃,找到最適閤全傢人的舒適格局,纔能快樂住上一輩子!

本書特色

  1、機能、動綫、採光、坪效、建材、收納等82個最多人想知道的建築知識,一次收錄。
  2、本書從心理準備開始,一路由「室外」延伸至「室內」,最後再談細節,章節清晰,循序漸進。
  3、超過450幅精選全彩插畫、隔間圖及照片,輔以文字說明,不僅易懂,更添閱讀樂趣。
  4、以圖錶列舉作者實際經手的住宅「失敗案例」與「成功案例」,從經驗中快速歸納重點。
  5、附錄「住宅格局Check List」,將所有注意事項清單化,幫助讀者逐一確認,避免遺漏。
《光影與空間的對話:現代建築的革新與實踐》 一、 建築美學與哲學思潮的深度交織 本書旨在深入探討二十世紀以來,現代主義建築思潮如何從理論走嚮實踐,並最終塑造瞭我們今日所見的城市景觀與居住環境。我們不關注具體的“住宅布局”指南,而是著眼於支撐這些布局背後的宏大哲學體係與美學原則。 1. 從功能主義到現象學迴歸:建築哲學的演變 本書開篇將追溯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新建築五點”如何對傳統結構形成顛覆性衝擊,重點分析其對標準化、工業化生産方式的推崇,以及這種理性主義如何影響瞭戰後大規模的城市規劃。 隨後,我們將細膩剖析現象學建築的興起。這一章節將聚焦於對“地方感”(Genius Loci)的重新發現,探討著名建築師如路易斯·康(Louis Kahn)如何通過對材料的本質錶達和對光綫的雕塑式運用,使建築不再僅僅是功能的容器,而成為一種精神體驗的場所。我們將詳細解讀康在薩剋生物研究所(Salk Institute)中對“服務空間”與“被服務空間”的劃分藝術,以及光綫如何作為一種非物質的建築元素,定義瞭空間的深度與時間流逝感。 2. 材質的“誠實性”與錶皮的意義 本書對材料的探討超越瞭簡單的成本考量,深入到材料的“誠實性”(Honesty of Materials)原則。我們將分析密斯·凡德羅(Mies van der Rohe)如何通過玻璃幕牆和鋼結構,實現瞭“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極緻錶達,探討這種透明性在建築與環境之間建立的全新對話關係。 同時,本書將用專門章節探討粗野主義(Brutalism)的興衰,分析保羅·魯道夫(Paul Rudolph)等人如何利用混凝土的原始紋理,創造齣具有強烈雕塑感和地域性的肌理。這種對原始材料的堅持,是對戰後浮華裝飾的反叛,也是對建築本體語言的迴歸。我們探討的不是如何選擇最佳的裝飾材料,而是材料本身如何講述空間的故事。 二、 結構邏輯與空間序列的編排藝術 本書的第二部分,重點在於解構現代建築中復雜的結構邏輯如何轉化為可供人感知的空間序列。我們摒棄對室內動綫或房間功能的具體描繪,轉而關注結構本身所賦予空間的內在秩序。 1. 桁架、懸挑與自由平麵(Free Plan)的實現 詳細闡述亨利·凡德費爾德(Henri van de Velde)對“自由平麵”概念的初步構想,及其在勒·柯布西耶的“多米諾體係”(Dom-Ino System)中如何得到結構上的最終解放。我們將通過詳盡的結構圖示分析,展示框架結構如何使得牆體不再承擔承重功能,從而實現瞭平麵布局的靈活性——這是一種結構技術對空間自由度的徹底賦權。 2. 空間層次的構建:從入口到核心的過渡 本書將分析特定建築師(如阿爾瓦·阿爾托,Alvar Aalto)如何處理從外部環境進入內部空間的過程。我們研究的不是哪種門最適閤廚房,而是如何通過前庭、灰空間、光井和材料的微妙變化,逐步引導觀者的感知,實現從公共到私密、從喧囂到寜靜的層次過渡。特彆關注阿爾托在芬蘭派米歐療養院(Paimio Sanatorium)中,如何利用麯綫和坡道,創造齣一種富有包容性的“流動空間”。 三、 建築與城市肌理的對話:尺度與環境的整閤 本書的終極目標是將單體建築置於更宏大的城市和自然環境中進行考察,探討建築師如何通過設計應對現代化的挑戰,而非僅僅關注個體內部的舒適度。 1. 場所精神與文脈敏感性 這一部分將深入探討“文脈主義”(Contextualism)思潮的核心命題。我們分析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irling)早期作品中對曆史元素的解構與重組,以及後現代主義如何試圖迴應現代主義過度抽象化的問題。重點將放在建築如何“傾聽”其所在的城市曆史、氣候條件和現有肌理,而非強行植入一個孤立的物體。我們探討的是建築設計如何體現對周遭環境的尊重與迴應。 2. 氣候適應性與被動式設計策略 本書對可持續性的探討,聚焦於二十世紀中葉的先驅們如何利用自然條件進行氣候調節。我們將研究日本傳統建築(如伊奈式住宅中的“躚”)中智慧的通風與遮陽策略,如何被現代建築師吸收並轉化為更具係統性的被動式設計。這包括對自然采光(Daylighting)的精細計算、利用熱惰性材料進行溫度緩衝,以及通過建築形態本身的空氣動力學特性來促進自然通風。我們分析的不是最新的環保材料,而是那些經過時間檢驗的、與環境共生的設計智慧。 總結 《光影與空間的對話:現代建築的革新與實踐》提供瞭一套批判性的視角,用以理解現代建築從理想主義誕生到成熟實踐的完整曆程。它是一本關於結構、哲學、美學和場所精神的深度剖析之作,旨在培養讀者從整體、係統和曆史的維度去欣賞和評估建築藝術。本書不提供具體的“如何做”的答案,而是探討“為何如此”的深層原因。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佐川旭


  日本一級建築師。現任女子美術大學兼任講師、佐川旭建築研究所代錶。1951年齣生於福島縣,日本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畢業。擅長以「傳達」、「連結」為主題設計建築,建築實績涵蓋廣泛,從個人住宅至公共建築無所不包。目前亦活躍於生活資訊網站「All About」,擔任住宅建造的領航解說工作。他所設計建造的岩手縣紫波町立星山小學,榮獲日本文部科學省2010年度木材活用評選競賽特彆奬、趣味教育設施奬。著有《不使傢庭結構崩壞的格局隔間》、《請這樣建造獨棟建築》等著作。

譯者簡介

駱香雅


  東吳大學日文係畢業,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曾任職於知名日商公司及流通産業,目前為專職譯者,從事商業、科技、法律等領域之翻譯工作。目前譯有《門診護士的煩惱》、《懂做人到處有貴人》、《一分鍾快速記憶法》、《對癥下手輕鬆按,解決60種身心小毛病》、《說對話的技術》等書。

圖書目錄

【前言】 自己動手,打造舒適好宅!

【第1章】 打造「理想傢」,你該有的心理準備
1在思考格局之前──重新審視你的「傢庭結構」,單身小宅,還是兩人小傢庭?
2「稱呼」會決定住宅的品質──「商品」、「作品」、「物件」,你想給傢什麼名字?
3將傢人放進設計圖中──傢人紛紛提齣需求,空間不夠用,該怎麼辦?
4理解「綫條」的意義──「綫條」不隻是記號,更是格局的重要基礎
5「加法思考」與「減法思考」──以「減法」取代「加法」,就能看見更重要的事
6以立體思考取代平麵思考──以「立體視覺」規劃空間,彆隻是斤斤計較坪數!
7光綫的品質會決定格局好壞──改變「採光方式」,營造寬敞舒適的空間感受
8空間規劃也要適度「留白」──保留「用途不明的空間」,住得更舒適、安心
9注意「危險的住宅格局」──傢中沒有「聊天空間」,關係會日漸疏遠
10考量素材的特性──活用建材特性,打造充滿生命力的傢
《Column 1》 建造一間有「溝通功能」的傢

【第2章】 規劃住宅周邊環境,讓迴傢成為幸福的起點
11屋外周邊環境配置──想讓生活機能更完善,屋裏、屋外都要兼顧
12先考察地形&地基──考察「四周土地條件」,規劃理想新格局
13確認道路位置──「道路」決定建築的方位,坐北朝南不一定最好!
14管綫配置──瓦斯、水電是生活必需品,逐一確認彆怕麻煩!
15窗戶位置&防盜對策──重視門窗採光之餘,彆忽略「隱私」及「防盜」
16考量日照方嚮──觀察四季的日照方嚮,自然採光好EASY!
17外觀設計──建築外觀「穿搭術」,用小巧思打造亮眼外型
18屋頂的功能與形狀──打造防風耐雨堅固宅,全靠「屋頂設計」
19住宅高度──天花闆高度有學問,不是「越高越好」!
20庭院設計與配置──庭院不能隻是綠意盎然,採光、西曬也要列入考量
21庭院的配置──花草流水、鳥鳴啁啾,你也可以擁有夢想小花園
22齣入口通道規劃──在玄關前設置一段通道,讓「迴傢的路」更有溫度
23外部環境重點整理──室外一施工就無法改易,請確認清楚,避免鄰居紛爭
《Column 2》 用住宅實現多年理想

【第3章】從室內空間規劃中,找到「傢的味道」
24規劃室內空間之前──捕捉腦中湧齣的畫麵,一同構築「傢的意義」
25決定傢人同聚的空間──傢人能彼此談天的地方,就是最好的「團聚場所」
26掌握室內麵積──進行「分區計畫」,掌握生活的必要空間
27樓梯的位置──以玄關、樓梯為起點,決定整體空間的配置方式
28營造空間感──花些巧思,小坪數住宅也能有遼闊的「空間感」
29樓梯的高度與寬度──樓梯不能隻重外觀設計,必須兼顧「安全性」
30客廳的功能──客廳能「創造迴憶」,也是連係傢人情感的地方
31餐廳的風格──客廳是全傢的「交流空間」,餐廳纔是「生活中心」
32餐廳與客廳間的關係──連結「餐廳」與「客廳」,是室內規劃的最大課題
33餐廳與廚房間的關係──想要涇渭分明的「獨立廚房」,還是明亮開闊的「中島式」?
34廚房的空間配置──「一起在傢吃飯!」打造夢想廚房之前,先思考料理動綫
35通風與採光──少瞭「通風」與「採光」,格局再完美都是徒勞
‧室內隔間最常見的失敗案例10
36小孩房的規劃──小孩房隔間要隨「年齡改變」,讓孩子保有「私人空間」
37認識衛浴空間──考慮一傢老小的需求,打造最舒適的衛浴空間
38衛浴空間的設計問題──衛浴規劃必須配閤生活習慣,疏於思考,錯誤就跟著來!
39傢事動綫──洗衣機與曬衣場的相對位置,會決定「做傢事」的速度
40衛浴空間的配置──廁所、浴室、盥洗室,都有它們的最佳位置
41聰明收納──將「常用」、「不用」分門彆類,是居傢收納的不二法門
42房屋耐震度──備齊6大防震條件,打造「永久耐震」堅固宅
43因應將來的格局變化──因應未來傢族成員變化,裝設「方便拆除」的隔間牆
44窗戶的種類──你想看間什麼風景?慎選窗戶種類、位置,讓佳視野更開闊
45窗戶的功能──選擇好的變頻冷氣,不如換一扇「節能窗」
46地下室與頂樓的空間規劃──善用地下室和頂樓空間,發揮空間最大效益
47設備選擇──冷暖氣、按摩浴缸、電子鎖,這些設備,是奢侈還是便利?
48室內環境重點整理──先從大範圍著手,再逐步確認各項細節
《Check》室內空間規劃的主要項目

【第4章】 為全傢人打造一個充滿愛的溫暖小傢
49想像新傢的生活景象──把自己放在平麵圖上,用身體感受去未來的傢
50用住宅促進傢人情感──地闆高低差是一傢和樂的祕訣!改變視綫高度的「住宅溝通術」
51加深親子關係──小孩房佈置得太過舒適,容易養齣「尼特族」?
52勾起想傢的感受──「這裏就是我的傢!」用住宅串起「傢的記憶」
53用空間創造共同迴憶──看似毫無用處的空間,卻能創造無限迴憶
54孩子成長的空間──發揮室內格局小巧思,讓孩子的成長環境更健全
55活用土地特性──越是先天不良的建築地形,越能展現居傢設計的獨特風情
56低成本住宅──打造「低成本、高品質」住宅,20個不可不知的細節
57低成本住宅──設備、材料要取捨,大幅降低住宅成本
58活用狹小空間──2大居傢設計方式,有效改善空間狹小問題
59建造耐久宅──把握住宅的「4大壽命」,讓傢成為資産代代相傳

【第5章】 事先做好防範措施,安心遠離居傢危險
60找齣容易發生危險的地方──找齣住傢危險因子,有效預防各種事故
61樓梯與浴室──樓梯與浴室是2大危險區,謹慎規劃纔能防範未然
62門窗與高低差──被門窗夾傷或不慎跌倒,這些好發事故都可以避免
63玻璃、漏水、結露──從室外引入微風及光綫的同時,也要避免積水、結露等問題
64隔絕雜音和濕氣──室內外雜音或濕氣問題,會嚴重影響居住品質
65插座與冷氣空調──不隻是插座數量,插座位置也很重要
《Column3》 上網購材,到底好不好?

【第6章】 瞭解住宅細部規劃,打造設計師精緻傢
66確認地基──施工前先進行「地質調查」,為新傢打好穩固基礎
67設計圖確認──確認常見的「建築圖麵」,在腦中建構理想未來
68高氣密、高保溫住宅──選擇「高氣密保溫住宅」,鼕暖夏涼,節能又舒適
69照明配置──透過不同的室內照明,營造個性十足的私人空間
70傢具的尺寸──將傢具繪製於平麵圖上,就能看見未來的生活景象
71選擇裝潢材料的基準──以「反射率」選擇裝潢材料,輕鬆營造沉穩的空間感
72決定裝潢色調──裝潢的重點不是傢具,而是整體的色彩搭配
73提升空間質感──善用零碎空間,為枯燥生活帶來養分
74三層樓建築──客廳、餐廳、廚房三大空間,是三層樓建築的配置關鍵
75三代同堂的住宅──保有「恰到好處的距離」,是打造三代同堂住宅的關鍵
76和寵物一起生活──打造毛小孩也零壓力的舒適居傢空間
《Column 4》 透過住宅展現自我精神

【附錄】 嚮日本人學「細膩」,建立更有溫度的幸福傢
77透過稱呼與儀式調整心態──擺脫「齣錢是老大」的態度,調整心態纔能蓋齣好房子
78實際的場地勘查──想瞭解土地先天條件,實際走訪踏查很重要
79瞭解建造工法──想讓住宅更均衡穩固,必須先瞭解「建造工法」
80連結住宅內外的緩衝空間──以玄關、緣廊連結房屋內外,營造安穩舒適的居傢空間
81和室空間的利用──和室「怎麼用都便利」,所以更要明確使用目的
82光綫的運用──配閤四季變化活用光綫,創造淡雅的日係風格

【後記】 每一戶住宅,都是一齣動人的連續劇

圖書序言

前言

自己動手,打造舒適好宅!


  人建造傢,而傢也形塑人,傢不僅串起傢人間的緊密關係,也會深深影響居住者的性格。房子一旦建造完成,我們就得在裏麵生活數十年之久,所以對於住宅的格局設計,除瞭功能齊全、堅固耐久以外,當然也要求舒適感囉!

  然而,打造舒適的居住空間,可不隻是單純地滿足全傢人的需要,房屋的整體格局及隔間設計,還必須符閤日常生活的各項需求纔行。舉例而言,住宅設計必須兼顧生活動綫的機能性,考量四季變化等自然因素,使生活機能與空間氛圍取得平衡,透過整體的空間設計,追求心靈的安定祥和。
  
  住宅是每個傢庭的私有空間,但每當談到設計、建造時,卻很容易流於錶麵理論。因此,我會在第一章特彆介紹建築用語和基本概念,幫助各位讀者在打造自傢住宅前,先做好必要的心態調整。

  本書將以醒目的標題及各種插圖輔助說明,希望能成為各位在規劃住宅空間時的參考手冊。此外,因為本書內容不隻是錶麵資訊,而是我在許多工地現場的實際經驗及體會,因此有部分內容是我的主觀看法,還望各位多多見諒。

  從開始從事這份工作至今,我已經纍積瞭相當豐富的實務經驗,而這些實際經驗與深刻體會,也成為自信的基礎,現在的我對於住宅建築的基本概念,已經不像年輕時那麼迷惘睏惑瞭。本書介紹的各種觀念與提案,都是我多年來的經驗與收獲,如果能對打算建造自宅的各位有所幫助,這將是我無比的榮幸。

佐川旭

圖書試讀

1【心理準備】在思考格局之前
◎重新審視你的「傢庭結構」,單身小宅,還是兩人小傢庭?
●打造幸福好宅之前,先檢視自己的「人生觀」


所謂的「傢庭關係」,其實也可以說是「一起用餐」的關係。和傢人一起吃飯,可以分享彼此的想法、學習生活禮儀、加深親子關係。在過去,「大傢庭」是最主要的傢庭型態,每位傢庭成員都擔負著不同的功能,透過各自扮演的角色産生自我認同,同時也培養傢庭的共同意識與親情羈絆。

近年來,許多過去難以想像的社會事件接連發生,各種問題也相繼浮齣颱麵。有些人認為,這些社會事件的背後的遠因,就是傢庭關係的日漸薄弱,及鄰裏關係的日益疏遠。現代人的傢庭型態逐漸轉變為「核心傢庭」(又稱小傢庭),然而在此同時,被社會孤立的人數卻持續增加。

有鑑於此,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重新探索傢庭及鄰裏關係的未來樣貌,因為住宅會深深影響傢庭關係以及居住者的人格形成。人建造住宅,而住宅也是創造生命、形塑人格的地方。

未來的生活型態或許會麵臨更多變化。目前的傢庭型態當中,常見的型態包括:寄宿傢庭(Home stay),也就是暫時將孩子委由他人照顧的「契約型傢庭」,與父母同住的「摺衷傢庭」。然而,就如同前麵所說的,傢庭的樣貌仍持續變化中,未來或許還會齣現與叔叔、嬸嬸、外甥、姪子等親戚同住的「類大傢庭」也說不一定。

建造自傢住宅正是體現自我的生活方式,因此,在著手規畫格局之前,請先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觀,確認清楚後再開始規劃吧!

2【心理準備】「稱呼」會決定住宅的品質
◎「商品」、「作品」、「物件」,你想給傢什麼名字?
●住宅有「3大來源」,你會選哪一種?


獨棟住宅的來源,主要可分為下列3種:
①設計及施工全部委由建設公司負責。
②由建築師設計,工程的部分則由營造公司承包,或是設計及施工均委由營造公司負責。
③請房屋仲介公司介紹已完工的新成屋或中古屋。

選擇第一種方式的人,通常會到售屋接待中心參考樣品屋,也就是「商品」的實際樣本,在從樣品屋中選購自己喜歡的住宅。雖然實際完工的房屋與接待中心的樣品屋會有些落差,但是透過樣品屋能事先瞭解完工後的狀態,最後的成屋與當初的想像也不會有過大的差異。

至於選擇由建築師設計的人,則多半希望擁有個性化的生活,隻是在尚未完工之前,居住起來是否舒適就無從得知瞭。然而,住宅的舒適性或許就是受到這些無法掌握的部分所影響,更何況建材的質感或顔色、日照方嚮等相關細節,都不是用三言兩語就能完整說明的。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獨特,它不像傳統的教科書那樣枯燥乏味,反而充滿瞭趣味性和探索性。每一次翻閱,都能發現新的驚喜,都能獲得新的靈感。我喜歡它將復雜的住宅設計要素,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呈現齣來,仿佛建築師就在身邊,手把手地教你如何“讀懂”空間。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例如門把手的高度、開關的位置、傢具的擺放等等,在書中都得到瞭細緻的解讀,並闡述瞭它們對居住體驗的影響。我尤其被書中關於“彈性空間”的設計理念所吸引。在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根據需求調整居住空間的功能,而這本書提供瞭很多巧妙的設計思路,如何讓一個空間既可以作為書房,又可以作為客房,或者如何讓客廳在需要時變成一個臨時的活動區域。這不僅增加瞭居住的靈活性,也讓生活充滿瞭更多的可能性。總而言之,這本書讓我從一個“門外漢”變成瞭一個對住宅設計有瞭初步認識的“半個行傢”,它點燃瞭我對美好傢居生活的追求。

评分

我一直對居住空間的設計充滿好奇,但往往被那些專業的建築術語和復雜的圖紙所睏擾。《最理想的住宅格局教科書》徹底改變瞭我對這類書籍的看法。它以一種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將那些高深的建築知識“翻譯”成瞭普通讀者也能理解的語言。我喜歡它將每一個設計知識點都賦予瞭一個清晰的“理由”,讓我知道為什麼這樣設計是好的,為什麼那樣做會帶來問題。例如,書中對於“動綫”的講解,就讓我明白瞭一個流暢的動綫是如何影響居傢效率的,為什麼廚房到餐廳的距離,或者臥室到衛生間的便捷性如此重要。而且,書中的插圖並非隻是簡單的示意圖,它們充滿瞭設計感,能夠直觀地展示齣空間的比例、采光的效果以及傢具的布局。通過這些生動的圖例,我仿佛能夠“走進”那些理想的住宅,親身感受它們的美好。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一個好的住宅格局,不僅僅是為瞭好看,更是為瞭讓居住者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適和有品質。

评分

這本《最理想的「住宅格局」教科書:日本首席建築師祕藏的82個住宅知識大圖解》簡直是一場視覺與知識的雙重盛宴。翻開書頁,撲麵而來的便是清晰、精美的插圖,仿佛置身於日本那些設計精巧、充滿生活氣息的住宅之中。我特彆喜歡它將復雜的建築概念用如此直觀易懂的方式呈現齣來,就像是建築師在我耳邊娓娓道來,將那些曾經讓我望而卻步的專業術語一一化解。比如,書中對采光、通風、動綫設計、收納空間等日常生活中最關心的問題,都有非常深入且實用的解析。我曾為自傢新房裝修而煩惱,總覺得哪裏不對勁,但又說不上來。看瞭這本書,我纔恍然大悟,原來一個小小的窗戶位置調整,就能帶來截然不同的光綫感受;一個巧妙的玄關設計,就能讓進齣傢門變得更加流暢。那些被“祕藏”的82個知識點,看似零散,實則環環相扣,構建起一個完整的、以人為本的居住空間理念。我甚至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過去居住過的房屋,理解瞭為什麼有些空間讓我感到舒適,有些則不然。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格局”的書,它更像是在教導我們如何去“感受”一個傢,如何去創造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有溫度的居所。

评分

坦白說,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從未想過住宅的格局竟然能有如此多的學問。它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開始審視自己居住的空間,並思考如何纔能讓它變得更好。我最欣賞這本書的地方在於,它不是在教你如何成為一個建築師,而是教你如何成為一個更懂生活的居住者。它用82個具體的知識點,涵蓋瞭從選址、朝嚮,到室內布局、功能分區,再到采光、通風、隔音、收納等等方方麵麵。每一個知識點都配有詳盡的圖解和淺顯易懂的文字說明,即使是沒有任何建築基礎的人,也能輕鬆理解。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無用之地的利用”的章節,它提供瞭很多意想不到的創意,將那些常常被忽略的角落變成瞭實用且美觀的空間。這本書讓我明白,一個理想的住宅,並非是追求奢華的裝修,而是通過對空間的智慧運用,來提升生活的品質和幸福感。它讓我對未來的傢充滿瞭更多的期待和信心。

评分

不得不說,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並非簡單地羅列圖紙和數據,而是深入挖掘瞭日本建築師在長期實踐中積纍的寶貴經驗和哲學思考。讀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原來打造一個理想的住宅,需要考慮的遠不止是美觀和實用,更包含著對生活方式的理解、對居住者心理需求的洞察。例如,書中關於“私密性”和“社交性”空間的平衡處理,就給瞭我很大的啓發。如何在一個有限的空間內,既能滿足傢庭成員各自的獨立需求,又能創造齣增進傢人感情的公共區域?這本書提供瞭一係列富有創造性的解決方案。我尤其欣賞它在講解空間布局時,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每一個案例都像一個生動的故事,講述著建築師如何通過對空間的精心雕琢,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痛點,提升居住品質。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傢”的定義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不再是簡單的磚瓦堆砌,而是承載著生活、情感和夢想的載體。它讓我開始思考,我的傢,應該是什麼樣子?它又將如何影響我的生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