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網際網路(第六版)(附部分內容光碟)

電腦網際網路(第六版)(附部分內容光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電腦網絡
  • 互聯網
  • 計算機網絡
  • 網絡技術
  • TCP/IP
  • 第六版
  • 教材
  • 通信
  • 數據通信
  • 網絡原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這本書是提供給計算機網路的入門課程使用。它可以供計算機科學係或電機工程係使用。就程式語言上的設定來說,本書隻假設同學們有撰寫過C、C++或Java的經驗(即使如此,我們也隻在少數幾個地方有做如此的假設)。雖然本書比其他許多計算機網路的基礎教科書更為嚴謹也更具分析性,但是我們幾乎沒有使用任何高中未曾教授過的數學概念。我們特意地避免使用任何進階的微積分、機率、或隨機程序的概念(雖然我們有為具有這些進階背景的同學們提供瞭一些作業習題)。因此,這本書很適用於大學部或研究所第一年的「電腦網路」、「計算機網路」課程。本書對於電信業界的從業人員,應當也極有幫助。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另一本假設圖書的詳細簡介,該書並非您提到的《電腦網際網路(第六版)(附部分內容光碟)》。 --- 現代信息係統架構與集成實踐:構建高效能企業解決方案 作者: 李明                                                            齣版社: 科技前沿齣版社 版次: 第二版(全新修訂) 頁數: 780頁 開本: 16開 --- 內容概述 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企業對信息係統的需求已不再局限於基礎的數據存儲和應用部署,而是轉嚮對彈性、安全、可擴展和高度集成的架構的追求。本書《現代信息係統架構與集成實踐》正是為應對這一復雜挑戰而編寫的權威指南。它全麵深入地剖析瞭當代企業級信息係統的設計哲學、關鍵技術棧以及落地實施策略,重點關注如何將分散的係統組件整閤成一個統一、高效的運營實體。 本書並非專注於介紹特定的操作係統、網絡協議棧的底層原理(例如TCP/IP的詳細工作機製或某特定操作係統內核的結構),而是聚焦於如何利用成熟的架構模式(如微服務、事件驅動、雲原生)來組織和管理這些底層技術之上構建的復雜應用。 核心章節詳解 第一部分:現代信息係統設計哲學與基礎模型 本部分奠定瞭理解現代係統的理論基礎,強調從瀑布式開發思維嚮敏捷、迭代式架構演進的重要性。 1.1 從單體到分布式係統的演變路徑: 探討瞭傳統企業資源規劃(ERP)和客戶關係管理(CRM)係統在應對業務快速變化時所暴露的局限性。重點分析瞭服務拆分(Decomposition)的原則、限界上下文(Bounded Context)的界定,以及如何選擇閤適的拆分粒度。 1.2 核心架構範式深度解析: 詳細對比瞭微服務架構(MSA)、麵嚮服務架構(SOA)以及最新的服務網格(Service Mesh)的優缺點與適用場景。著重講解瞭如何通過領域驅動設計(DDD)指導微服務的邊界劃分,而非僅僅是技術的簡單堆砌。 1.3 數據一緻性與事務處理新範式: 區彆於傳統數據庫的ACID事務模型,本書深入講解瞭Saga模式、事件溯源(Event Sourcing)和物化視圖在分布式環境下的數據一緻性保證策略。這部分內容著重於業務流程層麵的數據協調,而非數據庫引擎本身的優化。 第二部分:雲原生與基礎設施抽象 本部分聚焦於支撐現代應用運行的基石——雲平颱,以及如何實現基礎設施的自動化和彈性伸縮。 2.1 雲計算模型與混閤雲策略: 全麵評估瞭IaaS、PaaS、Serverless的業務價值。本書著重於多雲環境下的策略製定,例如如何設計一套兼容主流公有雲和私有雲的部署藍圖,以避免供應商鎖定(Vendor Lock-in)。 2.2 容器化與編排技術棧: 詳細闡述瞭容器化(以Docker為代錶)如何實現應用環境的標準化和隔離。隨後,重點解析瞭Kubernetes(K8s)作為下一代基礎設施控製平麵的核心功能,包括聲明式配置、資源調度、健康檢查與自愈機製。本書的側重點在於如何高效地管理和運維這些容器化集群,而非編寫低級彆的K8s API資源定義。 2.3 基礎設施即代碼(IaC)實踐: 介紹使用Terraform和Ansible等工具,實現基礎設施的自動化部署和版本控製。強調 IaC 如何提高環境的可重復性和審計能力。 第三部分:係統集成與數據流動 係統的價值往往體現在它們之間高效協作的能力上。本部分專注於實現跨係統、跨組織邊界的數據與業務流程集成。 3.1 API 治理與管理(API Gateway與GraphQL): 討論瞭API作為係統間“契約”的重要性。詳細介紹瞭API網關在流量控製、安全認證和協議轉換中的作用。此外,對GraphQL在復雜查詢場景下的優勢進行瞭深入分析,展示瞭如何通過統一的接入層簡化前端對後端服務的調用。 3.2 事件驅動架構(EDA)的實施: EDA是實現係統間鬆耦閤的關鍵。本書詳細介紹瞭消息隊列(如Kafka、RabbitMQ)在企業級應用中的定位,重點講解瞭“發布-訂閱”模型、消息的持久化、順序保證以及如何構建可靠的消費者組。 3.3 數據集成模式:ETL到數據管道(Data Pipelines): 區彆於傳統的批處理ETL,本書側重於實時或近實時的數據管道構建。涵蓋瞭變更數據捕獲(CDC)技術,以及如何利用流處理框架(如Spark Streaming或Flink的原理概述)實現數據的實時轉換和分發。 第四部分:係統可靠性、安全與運維(DevOps/SRE) 構建高效係統必須確保其在生産環境中的健壯性。本部分結閤瞭運維實踐與架構設計。 4.1 可靠性工程與SLO/SLA的量化: 引入服務等級目標(SLO)的概念,指導團隊如何定義可接受的係統性能和可用性指標。探討瞭故障注入(Chaos Engineering)作為主動發現係統弱點的方法。 4.2 現代可觀測性(Observability)體係: 深入剖析瞭現代係統監控的三大支柱:Metrics(指標)、Logs(日誌)和Traces(追蹤)。重點講解瞭分布式追蹤係統(如OpenTelemetry的應用原理)如何幫助診斷跨越多個微服務的請求延遲問題。 4.3 安全性左移(Shift-Left Security): 討論瞭如何在開發生命周期的早期集成安全檢查。內容涉及容器鏡像的漏洞掃描、Secret管理(如Vault的應用),以及在CI/CD流水綫中嵌入安全門禁的實踐。 本書特點 實踐導嚮強於理論推導: 書中包含大量的架構決策圖、集成流程示意圖,以及對主流開源組件(如Istio、Prometheus、Kubernetes)在企業集成中的應用案例分析,而非停留在計算機科學的數學證明。 麵嚮集成與協作: 明確區分瞭“構建”單個應用與“集成”整個信息生態係統的差異,為係統架構師、解決方案設計師和高級開發人員提供瞭整閤視角。 覆蓋全生命周期: 涵蓋瞭從架構設計、基礎設施選型、數據治理到生産運維和可靠性保障的全棧視角,幫助讀者建立完整的係統思維模型。 適用讀者 本書適閤具有一定基礎的IT專業人士,包括:係統架構師、企業解決方案工程師、高級軟件開發人員、DevOps/SRE工程師,以及對構建下一代企業級雲原生應用感興趣的IT管理人員。閱讀本書前,建議讀者對基礎的操作係統原理和常見的網絡通信概念有所瞭解,但無需深入研究特定網絡協議棧的詳細實現細節。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本書第 1.7、2.7-2.8(6e Python)、7-9章、參考資料之內容,均收錄於隨書光碟中)

第1 章計算機網路和網際網路1 - 1
1.1 什麼是網際網路? 1 - 2
1.1.1 關於基本元素的描述 1 - 2
1.1.2 關於服務的描述 1 - 5
1.1.3 什麼是協定? 1 - 6
1.2 網路邊際 1 - 8
1.2.1 連綫網路 1 - 10
1.2.2 實體媒介 1 - 17
1.3 網路核心 1 - 20
1.3.1 封包交換 1 - 21
1.3.2 電路交換 1 - 24
1.3.3 一群網路的網路 1 - 29
1.4 封包交換網路的延遲、遺失與産齣率 1 - 32
1.4.1 綜觀封包交換網路中的延遲 1 - 32
1.4.2 佇列延遲與封包遺失 1 - 36
1.4.3 端點到端點延遲 1 - 38
1.4.4 計算機網路的産齣率 1 - 40
1.5 協定層級與其服務模型 1 - 43
1.5.1 分層式架構 1 - 43
1.5.2 封裝 1 - 48
1.6 麵臨攻擊的網路 1 - 50
1.7 計算機網路和網際網路的曆史(註:本節內容置於附書光碟中) 1 - 54
1.8 總結 1 - 54

第2 章應用層2 - 1
2.1 網路應用的原理 2 - 2
2.1.1 網路應用程式架構 2 - 2
2.1.2 行程通訊 2 - 5
2.1.3 應用程式可使用的傳輸服務 2 - 8
2.1.4 網際網路所提供的傳輸服務 2 - 10
2.1.5 應用層協定 2 - 13
2.1.6 本書所涵蓋的網路應用 2 - 14
2.2 資訊網和HTTP 2 - 14
2.2.1 HTTP 的概觀 2 - 15
2.2.2 非永久性與永久性連綫 2 - 17
2.2.3 HTTP 的訊息格式 2 - 20
2.2.4 使用者與伺服器的互動:Cookie 2 - 24
2.2.5 網頁快取 2 - 26
2.2.6 有條件的GET 2 - 30
2.3 檔案傳輸:FTP 2 - 31
2.3.1 FTP 命令與迴覆 2 - 33
2.4 網際網路電子郵件 2 - 33
2.4.1 SMTP 2 - 35
2.4.2 與HTTP 的比較 2 - 38
2.4.3 郵件訊息格式 2 - 39
2.4.4 郵件存取協定 2 - 40
2.5 DNS—網際網路目錄服務 2 - 44
2.5.1 DNS 所提供的服務 2 - 45
2.5.2 綜觀DNS 如何運作 2 - 47
2.5.3 DNS 記錄與訊息 2 - 52
2.6 點對點應用 2 - 57
2.6.1 P2P 檔案傳布 2 - 58
2.6.2 分散式雜湊錶(DHT) 2 - 63
2.7 使用TCP 的Socket 程式設計 2 - 69
2.7.1 使用TCP 的Socket 程式設計 2 - 70
2.7.2 某個Java 的用戶端–– 伺服端應用範例 2 - 72
2.8 使用UDP 的Socket 程式設計 2 - 78
2.9 總結 2 - 86

第3 章傳輸層3 - 1
3.1 導言與傳輸層服務 3 - 1
3.1.1 傳輸層與網路層之間的關係 3 - 2
3.1.2 網際網路傳輸層的概觀 3 - 5
3.2 多工與解多工 3 - 6
3.3 無連綫的傳輸:UDP 3 - 13
3.3.1 UDP 區段的結構 3 - 16
3.3.2 UDP 檢查和 3 - 17
3.4 可靠資料傳輸的原理 3 - 18
3.4.1 建立可靠的資料傳輸協定 3 - 20
3.4.2 管綫化的可靠資料傳輸協定 3 - 29
3.4.3 迴溯N (GBN) 3 - 32
3.4.4 選擇性重復(SR) 3 - 36
3-5 連綫導嚮傳輸:TCP 3 - 42
3.5.1 TCP 連綫 3 - 42
3.5.2 TCP 區段的結構 3 - 45
3.5.3 來迴時間的的評估與逾時 3 - 49
3.5.4 可靠資料傳輸 3 - 52
3.5.5 流量控製 3 - 59
3.5.6 TCP 連綫管理 3 - 61
3.6 壅塞控製的原理 3 - 67
3.6.1 壅塞的成因與代價 3 - 68
3.6.2 壅塞控製的方法 3 - 73
3.6.3 網路協助的壅塞控製範例:ATM ABR 壅塞控製 3 - 74
3.7 TCP 壅塞控製 3 - 76
3.7.1 公平性 3 - 86
3.8 總結 3 - 88

第4 章網路層4 - 1
4.1 導言 4 - 2
4.1.1 轉送與繞送 4 - 2
4.1.2 網路服務模型 4 - 6
4.2 虛擬迴路與資料報網路 4 - 8
4.2.1 虛擬迴路網路 4 - 9
4.2.2 資料報網路 4 - 11
4.2.3 VC 與資料報網路的起源 4 - 13
4.3 路由器的內部有什麼? 4 - 14
4.3.1 輸入處理 4 - 17
4.3.2 交換 4 - 18
4.3.3 輸齣處理 4 - 20
4.3.4 佇列會在哪裏産生? 4 - 20
4.3.5 繞送控製平麵 4 - 24
4.4 網際網路協定(IP):網際網路的轉送與定址 4 - 25
4.4.1 資料報格式 4 - 25
4.4.2 IPv4 定址 4 - 31
4.4.3 網際網路控製訊息協定(ICMP) 4 - 44
4.4.4 IPv6 4 - 47
4.4.5 關於IP 安全性的簡短討論 4 - 53
4.5 繞送演算法 4 - 54
4.5.1 連結狀態(LS) 繞送演算法 4 - 57
4.5.2 距離嚮量(DV) 繞送演算法 4 - 61
4.5.3 階層式繞送 4 - 69
4.6 網際網路的繞送 4 - 72
4.6.1 網際網路的AS 內部繞送:RIP 4 - 72
4.6.2 網際網路的AS 內部繞送:OSPF 4 - 76
4.6.3 跨AS 繞送:BGP 4 - 79
4.7 廣播與群播繞送 4 - 88
4.7.1 廣播繞送演算法 4 - 88
4.7.2 群播 4 - 93
4.8 總結 4 - 100

第5 章連結層: 連結、連綫網路和區域網路5 - 1
5.1 連結層:導言 5 - 2
5.1.1 連結層所提供的服務 5 - 3
5.1.2 連結層實作於何處? 5 - 4
5.2 錯誤偵測與更正技術 5 - 5
5.2.1 同位檢查 5 - 7
5.2.2 檢查和方法 5 - 9
5.2.3 循環冗餘檢查 5 - 9
5.3 多重存取連結與協定 5 - 11
5.3.1 通道分割協定 5 - 14
5.3.2 隨機存取協定 5 - 15
5.3.3 輪流存取協定 5 - 24
5.3.4 DOCSIS: 纜綫網際網路連綫的連結層協定 5 - 25
5.4 交換式區域網路 5 - 26
5.4.1 連結層定址和ARP 5 - 27
5.4.2 乙太網路 5 - 33
5.4.3 連結層交換器 5 - 39
5.4.4 虛擬區域網路(VLAN) 5 - 45
5.5 連結虛擬化:將網路視為連結層 5 - 48
5.5.1 多重協定標簽交換(MPLS) 5 - 49
5.6 資料中心網路連綫 5 - 52
5.7 迴顧:網頁查詢生活的一天 5 - 57
5.7.1 起步:DHCP、UDP、IP 和乙太網路 5 - 58
5.7.2 仍在起步:DNS 和ARP 5 - 59
5.7.3 仍在起步:網域內部繞送到DNS 伺服器 5 - 60
5.7.4 資訊網的用戶端- 伺服端互動:TCP 與HTTP 5 - 61
5.8 總結. 5 - 62

第6 章無綫與行動網路6 - 1
6.1 簡介 6 - 2
6.2 無綫連結與網路特性 6 - 6
6.2.1 CDMA 6 - 8
6.3 WiFi:802.11 無綫LAN 6 - 12
6.3.1 802.11 架構 6 - 13
6.3.2 802.11 的MAC 協定 6 - 16
6.3.3 IEEE 802.11 訊框 6 - 21
6.3.4 在同個IP 子網路中的行動性 6 - 24
6.3.5 802.11 的進階特性 6 - 25
6.3.6 個人區域網路:藍芽和Zigbee 6 - 27
6.4 行動電話網際網路連綫 6 - 29
6.4.1 行動電話網路的架構概觀 6 - 30
6.4.2 3G 行動電話數據網路:將網際網路延伸至行動電話用戶 6 - 32
6.4.3 邁嚮4G:LTE 6 - 35
6.5 行動性管理:原理 6 - 36
6.5.1 定址 6 - 39
6.5.2 繞送往行動節點 6 - 40
6.6 行動IP 6 - 45
6.7 管理行動電話網路的行動性 6 - 48
6.7.1 將通話繞送到行動使用者 6 - 50
6.7.2 GSM 的換手 6 - 51
6.8 無綫與行動性:對於較高層協定的影響 6 - 54
6.9 總結 6 - 56

第7 章多媒體網路(註:本章內容置於附書光碟中)7 - 1
7.1 多媒體網路應用 7 - 2
7.1.1 視訊的特性 7 - 2
7.1.2 音訊的特性 7 - 3
7.1.3 多媒體網路應用的類型 7 - 4
7.2 串流預儲視訊 7 - 7
7.2.1 UDP 串流 7 - 8
7.2.2 HTTP 串流 7 - 9
7.2.3 適應性串流和DASH 7 - 13
7.2.4 內容散布網路 7 - 14
7.2.5 案例研究:Netflix、YouTube 和康康 7 - 20
7.3 IP 電話 7 - 24
7.3.1 盡力而為IP 服務的限製 7 - 24
7.3.2 在接收端移除音訊的時基誤差 7 - 26
7.3.3 從封包遺失中迴復 7 - 29
7.3.4 案例研究:使用Skype 的VoIP 7 - 32
7.4 即時互動性應用的協定 7 - 35
7.4.1 RTP 7 - 35
7.4.2 SIP 7 - 38
7.5 多媒體的網路支援 7 - 43
7.5.1 規劃盡力而為網路 7 - 44
7.5.2 提供多種服務等級 7 - 46
7.5.3 Diffserv 7 - 56
7.5.4 每一連綫服務品質(QoS) 保證:資源保留和通話許可 7 - 59
7.6 總結 7 - 62

第8 章計算機網路的安全性(註:本章內容置於附書光碟中) 8 - 1
8.1 何謂網路安全? 8 - 2
8.2 密碼學原理 8 - 4
8.2.1 對稱式金鑰密碼學 8 - 5
8.2.2 公開金鑰加密 8 - 11
8.3 訊息完整性與數位簽章 8 - 17
8.3.1 密碼學雜湊函數 8 - 18
8.3.2 訊息認證碼 8 - 19
8.3.3 數位簽章 8 - 21
8.4 端點認證 8 - 27
8.4.1 認證協定ap1.0 8 - 28
8.4.2 認證協定ap2.0 8 - 29
8.4.3 認證協定ap3.0 8 - 29
8.4.4 認證協定ap3.1 8 - 30
8.4.5 認證協定ap4.0 8 - 31
8.5 安全的電子郵件 8 - 32
8.5.1 安全的電子郵件 8 - 33
8.5.2 PGP 8 - 36
8.6 安全的TCP 連綫:SSL 8 - 38
8.6.1 概觀 8 - 39
8.6.2 較完整的觀點 8 - 42
8.7 網路層的安全性:IPsec 與虛擬私人網路 8 - 44
8.7.1 IPsec 與虛擬私人網路(VPN) 8 - 44
8.7.2 AH 與ESP 協定 8 - 46
8.7.3 安全性係閤 8 - 46
8.7.4 IPsec 資料報 8 - 47
8.7.5 IKE:IPsec 的金鑰管理 8 - 51
8.8 提供無綫LAN 的安全性 8 - 52
8.8.1 有綫等效私密性(WEP) 8 - 52
8.8.2 IEEE 802.11i 8 - 54
8.9 作業安全性:防火牆與入侵偵測係統 8 - 56
8.9.1 防火牆 8 - 57
8.9.2 入侵偵測係統 8 - 64
8.10 總結 8 - 67

第9 章網路管理(註:本章內容置於附書光碟中) 9 - 1
9.1 什麼是網路管理? 9 - 1
9.2 網路管理的基礎設施 9 - 5
9.3 網際網路標準管理框架 9 - 7
9.3.1 管理資訊結構:SMI 9 - 10
9.3.2 管理資訊庫:MIB 9 - 13
9.3.3 SNMP 協定的運作以及傳輸層的對應 9 - 17
9.3.4 安全性與管理 9 - 19
9.4 ASN.1 9 - 21
9.5 結語 9 - 26

參考資料(註:本單元置於附書光碟中) 參- 1
【隨書光碟:本書第 1.7、2.7-2.8(6e Python)、7-9章、參考資料之內容,均收錄於隨書光碟中】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版式設計,在視覺上給人一種非常舒適和有序的感覺。紙張的觸感細膩,印刷清晰,即使是較小的字體也能輕鬆閱讀,不會感到眼睛疲勞。封麵上的主色調,那種沉靜的藍色,恰到好處地烘托瞭“網絡”這一主題,既有科技感,又不失沉穩。當我看到“電腦網際網絡(第六版)”這個書名時,我首先想到的是它涵蓋的內容之廣泛,以及在不斷發展的技術浪潮中,它如何保持其核心價值並融入新的知識。這本書並非一本簡單的入門指南,而更像是一次對網絡世界深度探索的邀請。“第六版”的齣現,意味著它已經經曆瞭多次的修訂和完善,能夠更全麵、更準確地反映當前的網絡技術現狀和發展趨勢。而“附部分內容光碟”這一點,更是讓我感到驚喜。在學習技術類書籍時,理論結閤實踐至關重要,而光碟的附贈,極大地降低瞭這種實踐的門檻,讓我能夠更直觀地去理解和掌握書本上的概念。這就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不僅傳授知識,還提供瞭實踐的工具,讓我能夠事半功倍。

评分

這本書的書脊設計,在書架上靜靜地矗立著,散發齣一種低調卻不容忽視的專業氣質。它的厚度適中,不會顯得過於臃腫,也不會顯得過於單薄,恰到好處地暗示瞭其內容的豐富程度。封麵上“電腦網際網絡”幾個大字,雖然簡潔,卻蘊含著龐大的信息量,它不僅僅是連接全球的通信方式,更是現代社會運作的基石。而“第六版”的標識,則為這本書增添瞭一層可靠性,在快速發展的科技領域,版本的更新換代至關重要,這說明作者團隊一直在努力保持知識的與時俱進,不會讓讀者陷入過時的理論海洋。最吸引我目光的還是“附部分內容光碟”這句話,這在如今電子文檔盛行的時代,顯得格外突齣。它不僅僅是一個附件,更是一種承諾,承諾著這本書將提供更直觀、更具操作性的學習體驗。我甚至可以想象,光碟裏可能包含著各種網絡配置的演示、軟件操作的教程,甚至是模擬的網絡環境,這些都將極大地幫助我理解書本上的抽象概念。拿到這本書,就像拿到瞭一把開啓網絡世界大門的鑰匙,讓我對未來的探索充滿無限遐想,期待它能為我打開一個更廣闊的視野,讓我更好地理解這個互聯互通的時代。

评分

這本書在我的書架上占據瞭一個顯眼的位置,它的厚度適中,拿在手裏很有分量,傳遞齣一種知識沉甸甸的感覺。封麵設計相當大氣,以深邃的藍色為主調,點綴著抽象的網絡連接綫條,仿佛將整個互聯網的宏偉圖景濃縮在瞭這小小的封麵之上。“電腦網際網絡”這幾個字,勾勒齣瞭一個我渴望深入瞭解的世界,它不僅僅是關於電腦,更是關於連接,關於信息,關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第六版”的標記,讓我看到瞭它的生命力,它不是一本陳舊的教輔,而是一本與時俱進的教材,能夠引領我跟上技術發展的腳步。更令人興奮的是,“附部分內容光碟”這個信息,簡直是為我這樣的實踐型學習者量身定做的。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光碟裏究竟蘊含瞭哪些寶藏,是關於網絡安全防護的實例,還是關於搭建小型網絡的指導?這不僅僅是知識的獲取,更是一種能力的培養,一種動手實踐的機會。這本書,在我眼中,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書籍,更是一張通往未知領域的導航圖,讓我充滿好奇與期待,想要立刻啓程,去探索那片屬於我的網絡海洋。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有一種樸實卻又不失專業的感覺,那種淡淡的藍色背景,搭配上銀灰色的字體,瞬間就營造齣一種關於信息技術、關於連接世界的專業氛圍。當我第一次拿到它的時候,就能感受到它紮實的紙質,不是那種輕飄飄的印刷品,而是沉甸甸的,仿佛裏麵承載著厚重的知識。翻開扉頁,書名《電腦網際網絡(第六版)》映入眼簾,雖然隻是一本書的書名,但它喚起瞭我對網絡世界的好奇心,特彆是“第六版”這個字眼,暗示著它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不斷更新迭代,力求為讀者提供最前沿的信息。而“附部分內容光碟”更是讓我眼前一亮,在數字化的今天,這種附贈光碟的方式,雖然有些復古,但卻顯得格外貼心,仿佛在告訴我,這本書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還包含著實際的操作演示,這對於初學者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我甚至可以想象,當我深入閱讀之後,會迫不及待地去探索光碟裏的內容,去親手實踐書中所講的理論知識。這本書的整體感覺,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帶著一絲不苟的態度,準備將他畢生所學傾囊相授,而我,就是那個渴望知識的學生,準備好接受這場知識的洗禮。它讓我對即將展開的學習旅程充滿瞭期待,仿佛已經看到瞭自己一步步揭開網絡神秘麵紗的場景,那種成就感,是語言難以形容的。

评分

這本書的書脊,在書架上安靜地展示著,它的設計簡潔而富有現代感。深邃的藍色背景,搭配銀色的字體,營造齣一種科技、信息、連接的氛圍。“電腦網際網絡”幾個字,精準地概括瞭其核心內容,也勾勒齣瞭一個我渴望瞭解和掌握的領域。而“第六版”的字樣,則暗示瞭這本書的成熟度與權威性,它經曆瞭幾代的更新與迭代,必然承載瞭大量經過驗證和優化的知識。“附部分內容光碟”的標注,更是讓我眼前一亮。在如今普遍依賴在綫資源的環境下,能夠附贈實體光盤,無疑是一種貼心的設計,它提供瞭更加穩定、獨立且易於訪問的學習輔助材料。我可以想象,光盤中可能包含著各種網絡配置的演示視頻、實用的網絡工具軟件,甚至是模擬實驗環境,這些都將大大提升我對抽象網絡概念的理解深度和實踐能力。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書籍,更是一扇通往廣闊網絡世界的窗口,充滿著探索的魅力。

评分

初次捧起這本書,一股淡淡的書墨香撲鼻而來,這種傳統的氣息與書中“電腦網際網絡”的現代主題形成瞭一種有趣的對比,仿佛在訴說著技術發展中不變的知識傳承。封麵上的設計,簡潔而不失莊重,那柔和的色彩搭配,讓我感到一種專業且易於親近的氛圍。書名“電腦網際網絡”本身就蘊含著廣闊的領域,它是我理解現代社會運行機製的一扇窗口。“第六版”的標識,更是讓我對其內容的時效性充滿瞭信心,我知道,在快速變化的科技領域,一本不斷更新的書籍,是多麼的珍貴。它意味著作者團隊對知識的嚴謹態度,以及對讀者負責的精神。“附部分內容光碟”這一附加信息,更是讓我感到驚喜連連。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能夠獲得包含實際操作內容的輔助材料,無疑是一種極大的便利。我甚至可以想象,光碟裏可能包含著各種網絡協議的模擬演示,或者是一些實用的網絡工具的介紹,這些都將是我學習過程中的寶貴財富。這本書,給我一種踏實的感覺,仿佛它是一本經過深思熟慮、精心打磨的百科全書,等待我去發掘其中的奧秘。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透露齣一種低調的專業感。沒有花哨的圖案,隻有沉穩的色調和清晰的字體,給人一種值得信賴的感覺。“電腦網際網絡”這個書名,簡潔有力,直接指齣瞭書本的核心內容,也勾起瞭我對互聯網世界的好奇心,它是如何構建的?又是如何運作的?“第六版”的標識,則讓我看到瞭這本書的生命力,它並非一本僵化的教科書,而是一本與時俱進、不斷完善的知識寶庫。在快速發展的IT領域,版本的更新至關重要,這足以證明作者的嚴謹和對新知識的追求。“附部分內容光碟”更是讓我感到驚喜,在如今電子化閱讀盛行的時代,實體的光盤依然被附贈,這錶明作者希望提供最全麵、最直觀的學習體驗。我期待光盤中包含著各種實際的網絡配置教程,或者是一些重要的網絡協議的模擬演示,這對於我這樣希望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的學習者來說,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以其簡約卻不失深度的風格,瞬間抓住瞭我的眼球。那是一種沉靜的、富有質感的色彩搭配,沒有浮誇的裝飾,卻散發齣一種知識的厚重感。“電腦網際網絡”這幾個字,簡潔明瞭,卻承載著一個龐大且復雜的概念,激發瞭我想要一探究竟的欲望。而“第六版”的標誌,則如同一塊金字招牌,嚮我保證瞭這本書的權威性和前沿性。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知識的更新迭代是常態,一本能夠不斷更新到第六版的書籍,其價值可見一斑。更讓我眼前一亮的是“附部分內容光碟”這一說明,這在當前的電子閱讀時代,顯得尤為珍貴。這意味著書中不僅僅是理論知識的闡述,更提供瞭實際操作的輔助材料,能夠幫助我更直觀地理解和掌握復雜的網絡技術。我甚至可以想象,光碟裏可能包含著各種網絡設備的模擬配置過程,或者是一些網絡故障排除的演示視頻,這些都將是我學習旅程中不可或缺的助力。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正準備將他畢生的智慧傳授給我,而我,已迫不及待地準備好傾聽。

评分

這本書的整體視覺呈現,給人的第一感覺是專業、嚴謹,又帶著一絲親和力。封麵上的藍色調,總能讓人聯想到廣闊無垠的互聯網空間,而銀白色的字體,則顯得乾淨利落,不失科技感。“電腦網際網絡”幾個字,直接點明瞭本書的主題,也勾勒齣瞭一個我渴望深入探索的領域。當我注意到“第六版”這個字樣時,我立刻感受到瞭一種曆史的沉澱和內容的可靠性。一本能夠不斷更新到第六版的教材,必然經過瞭市場的檢驗和讀者的反饋,其知識體係的完整性和實用性毋庸置疑。“附部分內容光碟”更是讓我眼前一亮,在純文字的學習方式之外,這種多媒體的學習模式,極大地提升瞭學習的效率和趣味性。我猜想,光碟中可能包含著一些互動式的學習內容,比如網絡命令行的實操演練,或者是一些網絡安全案例的分析,這些都將幫助我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論知識,並將其轉化為實際操作能力。

评分

當我看到這本書的封麵時,第一印象是它的專業感和信息量。封麵上“電腦網際網絡”幾個字,字體清晰,排列得體,給人一種穩定可靠的感覺。色彩的運用也恰到好處,沒有過於花哨,而是選擇瞭一種沉靜的藍色,這往往與科技、理性聯係在一起。更重要的是“第六版”這個字眼,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版本的更新代錶著知識的鮮活性和時效性。這讓我相信,這本書的內容一定緊隨時代步伐,能夠讓我學到最新、最實用的網絡知識,避免被落伍的信息誤導。“附部分內容光碟”這個附加信息,更是為我這樣的初學者提供瞭極大的便利。在學習抽象的網絡概念時,直觀的演示和實踐操作往往比純粹的文字說明更有效。我能想象,光碟中可能包含著各種網絡拓撲圖的動態展示,或者是一些關鍵網絡命令的實際操作錄屏,這些都將極大地加深我對書本內容的理解。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他不僅能用清晰的語言講解復雜的原理,還能提供親手的實踐機會,讓我能夠從理論走嚮實踐,真正掌握網絡技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