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相爭,項羽、劉邦及各路好漢爭的是什麼?
林華德以賽局思維,剖析楚漢相爭各霸主的利弊得失,還原劉邦以一介遊俠而最終稱王的始末。
史記遊俠列傳所描述的遊俠,是遊行市井街市、棄逃鄉野的俠者。雖然行為不被公權力認同,但路見不平鋤強扶弱的義行,輕生死、重然諾的風範,卻受到民間的推崇與維護。
秦末亂世紛爭起,各路英雄揭竿起義抗暴秦。在諸多義士遊俠中,智謀、武勇、傢世優於劉邦者眾,為何劉邦有幸成為最後的勝利者,建立漢朝不朽偉業?
林華德融閤史記及其財經、國學、史識背景,輔以現代賽局思維,分析曆史人物在關鍵時刻所作的決策,為楚漢相爭曆史中的因緣際會,寫下不同的註解。
作者簡介
林華德
林華德1944年生於颱灣颱南。1967年畢業於颱灣大學經濟學係,1969年獲颱灣大學經濟碩士學位,1973年畢業於颱灣大學博士班,係颱灣本土訓練的第一位經濟學博士。
1973年起,先後擔任颱灣大學經濟學係與研究所副教授、教授之職。1995年辭颱灣大學教職,任民營國際票券金融公司董事長以迄2005年止。並於2002年颱灣開放金融控股公司設立時,任國票金控公司董事長至2005年。除擔任教職與從商之外,曾兼經濟建設委員會諮詢委員、賦稅改革委員會委員、財政部顧問、中華金融學會理事長、票券金融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證券及期貨發展基金會董事長、颱灣證交所公益董事、櫃颱買賣中心公益董事、颱灣期交所公益董事……等職。
作者已齣版財經專業書籍包括:財政理論與政策(1974年10月,東華書局)、計量經濟學導論(1978年9月,三民書局)、財政學(1978年2月,三民書局)、颱灣兩元性經濟的發展策略(1978年11月,中華書局)、經濟轉變過程中的颱灣租稅(1984年,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我國紡織工業産業政策之研究(1987年1月,颱灣經濟研究院)、中華民國的租稅製度1950~1985(1987年7月,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投資與理財(1987年12月,三民書局)、當代財政學(1988年6月,弘揚圖書公司)、財政學要義(1988年6月,弘揚圖書公司)、證券投資策略(1988年11月,鳴聯文化有限公司)、經濟學通典(1989年5月,三民書局)、颱灣的地方財政問題探源(1992年5月,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追求幸福人生:揭開現代經濟學的麵紗(2007年8月,雙葉書廊公司)等。
作者曾獲美國王安漢學奬(1986年)、颱南一中校友傑齣成就奬(1998年)、財政一等奬章(1999年)等奬項。
序
司馬遷撰著史記,寫作遊俠列傳,開宗明義就引韓子曰:「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俠者以民間力量,路見不平鋤強扶弱,匡正公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本來是政府公權力的職責,可惜公權力的行使顯現不公不義時,所謂義士就應運而生。俠義本是一體,俠者以武稱義,保護他所要保護的人。遊俠就是遊行市井街市、棄逃鄉野的俠者,他們的行為不被政府公權力所認同,然而,他們拉幫結派亦有主流價值存在其黨徒之中。
遊俠受到民間的維護,大多基於言行信守規範,重視言語承諾、強調使命必達。一言既齣,駟馬難追;遵行誠信,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輕生死、重然諾。遊俠以個人誠信威望排解紛爭,不隻是為利益,有時也因仁義挺身而齣。甚至遊俠屈居權貴門下,亦必心存知遇之恩,適時迴報。恩義是其人生核心價值。其德行往往勝過廟堂諸公隻知推諉塞責、保全官位、忘卻人情義理,怪不得要說「竊鈎者誅,竊國者侯」瞭。
遊俠是民間布衣百姓,雖是平民,因能聚眾,聲勢一旦浩大,或被政府招安,或舉起義軍而成王侯。古往今來,以匹夫之身處亂世之間而臻王侯者雖然很多,然而以遊俠自處,人過中年猶行走酒肆未取功名、未擁兵權,匆忙起兵、屢敗屢戰建立三百年皇朝基業者,隻有一人,漢開國帝王劉邦。
雖說「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閤。」機緣巧閤造就瞭劉邦的曆史功業,細讀史記的本紀、世傢、列傳,心有大誌勝過劉邦者比比皆是,智勇超過劉邦者更不乏其人。曆史傢、小說傢、文學傢對後秦始皇時代的描述汗牛充棟,或說劉邦用人唯纔,充分信任開國三傑而有帝業;或說劉邦廣結善緣,群雄擁戴而能敗楚。這些論點都有充分證據顯示,劉邦人格特質確是領袖天纔。
隻是劉邦齣身小富農傢,青少年叛逆期不再求學、不事生産,整日遊手好閑,直到中年未有婚姻,雖有私生子劉肥,亦被曹氏扶養。甚至當瞭最基層官員,娶瞭呂雉生瞭兒女,猶然遊街過市餐宿酒傢。遇到雨季,使命未達,竟放棄責任逃亡,而成政府的通緝犯。那時的劉邦會有爭奪天下的雄心嗎?劉邦的前半生是遊俠,是棄逃人,也是適應環境求生的社會邊緣人。
鴻門宴以迄鴻溝議閤的劉邦,不失遊俠性情。在項羽的威望實力下,為求生存不得不搏命逃生。此時的劉邦以戰逼和,他要的不是號令天下的帝業,而是偏安一地的王侯。形勢逼得劉邦不得不戰,也不得不且戰且逃,連劉邦本人都一再承認他不是項羽的對手。垓下戰後的劉邦已是老年人瞭,夫婦、父子、君臣都處在矛盾的緊張中,劉邦的帝業從未乾坤獨斷,而是集體領導的成果。
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刑律是統治者維持社會秩序的工具,當然也是排除異己的工具。然而律法總有未逮之處,法網恢恢疏而必漏。因此儒傢的禮治就成瞭必要的手段,用以提高漢傢威儀,以儀禮形式由外威服內心。儒法並用,「誘進以仁義,束縛以刑罰。故德厚者位尊,祿重者寵榮。」畏服儀禮、刑法,酷吏由此而生,街頭巷議都成心緋,以緻遊俠必然配閤官府,官府也必然寬容遊俠。遊俠也不再是民間弱勢者仰仗的對象。正如司馬遷所說:「法令所以導民也,刑罰所以禁姦也,文武不備,官未曾亂也,奉職循理,亦可以為治。」可惜曆朝史籍所載,竟多的是酷吏而非循吏。酷吏、循吏都稱依法行政,安撫遊俠一切也都依法啊!
年輕時喜讀史記。司馬遷的史纔史識公認是古今少有的天纔。尤其是秦漢英雄際會的人物描寫,真是栩栩如生,其生花妙筆更具戲劇張力。多次賞讀,對人物故事之敘述有些難以理解。譬如高祖本紀,記述劉邦遊俠於鄉裏,年卅七當個基層官吏,傢無恆産,竟被呂公相中招婿。呂公真能相命?託女以終身。呂雉年輕貌美,傢境優渥,呂公又與縣令熟識。論纔貌、論權勢、論門弟、論年齡,呂公作主婚姻,其心沒有盤思嗎?呂公對自己的相命術堅信執著,竟不惜以女兒幸福為賭注嗎?讀到項羽本紀,垓下四麵楚歌。項羽一世英雄,渡過烏江難道可以捲土重來嗎?烏江自刎是任性的衝動嗎?情節是悲壯動容的,難道浪漫之外,曆史人物在做重大決策時,就失去理智嗎?
再讀留侯世傢,張良本是江東項傢舊識,有恩於項伯。項傢族對張良相當敬重。張良不輔楚營,而歸漢國。當此之時,項羽勢大,劉邦萬萬比不上。就個人品格而言,項羽齣生貴族後裔,尊重士人;劉邦言語粗魯,貪杯好色。難道張良預見劉邦必勝嗎?張良心中想的是甚麼?其人生價值又是如何?更有趣的是,淮陰侯列傳描述的韓信,軍事奇纔韓信原在楚營未被重用,但他錶現瞭何種纔乾而不被擢用呢?蕭何月下追韓信,劉邦設壇拜將逐鹿中原。史記也不曾告訴我們,韓信錶現瞭何種纔乾被蕭何激賞,以緻非賦予軍事全權不可。
史記描述楚漢相爭的曆史是精彩迷人的。後人對該段曆史考據的考據,評論的評論。小說傢添加更多人物,更豐富瞭故事的戲劇性。作者對後人的努力都深感佩服,隻是對一位學經濟的人而言,想的是:這是戰爭,是智與力的爭霸。爭霸過程容有激情的成分,隻是在做重大的決策時,英雄人物更著重理性的思考。正因為如此,本書的第十二章與第廿一章完全是作者虛構的,虛構的目的在使得史記的故事更為理性化,增加故事情節的節奏感。其餘各章,多的是作者對史記本義增添的補白。附帶一提的是楚漢相爭中,韓信是極為重要人物。史記有兩位韓信,其中淮陰人韓信纔是本書取材的對象。至於另一位韓信是舊韓公子,被劉邦封為韓王。韓王韓信在漢營中雖有貢獻,並不是要角,後來投奔匈奴。因此在本書中隻字不提此人,以免讀者因同名姓而混淆。
史記文筆簡潔精鍊,世所共稱。考證注釋著作繁多。隻是戰爭,尤其是戰略決策,必有資訊的蒐集、研判,也必然要依賴糧食的供應。戰場勝負依賴的不隻是戰術與將軍的威望,經濟實力、情報運用都是關鍵的所在。本書以小說體要錶達的是:楚漢相爭,劉邦打不過項羽是軍事能力的事實,可是漢國經濟與情報方麵佔盡瞭優勢。因此,本書改以現代賽局理論(Game Theory)的思維,重述這段錯綜復雜的曆史。賽局理論乃以償付矩陣(Payoff Matrix)的資訊(Information)為基礎。決策者在最小風險的組閤?奡M求最大的獲利,因此參賽者的每一行為都要事先考慮對方的可能反應(Reaction)後,理性選擇自己的利益。兩韆多年前的曆史資料,當然不可能留下戰爭的償付矩陣,可是劉邦戰勝是事實,作者也認定史記描述的戰爭、人物也都是事實,由結果反推一序列多次重要戰役的始末。作者採用當時曆史人物的對白情節,採小說形式,試圖以賽局思維重述這段曆史。換句話說,每位曆史人物的決策都是理性的,連續性的多方理性抉擇,造就瞭一段可歌可泣的史篇。曆史是當時代人物依理性選擇的結果。每個人都在寫自己時代的曆史,但是也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決定曆史的演變。
曆史事件的産生固然會是偶發的,曆史人物的齣現也往往是時勢造成的。麵臨現實的環境,人會因情勢、職位、年齡、性格等因素,設定不同人生目標,不管目標如何,利害權衡、避凶趨吉是理性者不變的選擇,那也是人類共同的本性。權衡利害既是一種選擇,權衡必定産生取捨(Trade Off)。取捨的睏境不是人生的無奈,而是理性行為的必然。重述楚漢相爭曆史,許多事件的演變是曆史因果的必然,非關人力智慧。重述曆史正是在於尋找曆史事件的因果必然性。
在寫作本書的閉關期,多的是思索時間。沒有飯局、沒有應酬、沒有雜念,隻有專注。藉著本書抒發個人的人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