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虛自己:單國璽迴憶錄

空虛自己:單國璽迴憶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迴憶錄
  • 單國璽
  • 個人傳記
  • 近現代史
  • 文化名人
  • 政治迴憶
  • 時代變遷
  • 個人經曆
  • 曆史人物
  • 自述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颱灣宗教領袖單國璽樞機主教生前的最後一篇文章「掏空自己、返老還童,登峰聖山」,在八月二十二日單樞機過世後,網路熱烈不斷的轉載、令人震撼;許多報章雜誌也討論這篇文章傳達的大愛和智慧。

  在這篇文章中,單樞機赤裸見證晚年重病纏身時,因為屎尿失禁的窘境而讓他剝除榮譽、頭銜、地位、權威、尊嚴,迴歸赤子之心的天路曆程。

  颱灣的第一位樞機主教單國璽,在剛剛獲教宗同意退休的八十三歲之際,卻被檢查罹患瞭肺腺癌。當單樞機得知罹癌時也是十分驚愕,但經祈禱之後,以不憂不懼的心情麵對——從「為什麼是我?」轉成「為什麼不該是我?」進而把癌當成天主的「禮物」與「天使」,在生命餘年繼續奉獻他一生的愛:化癌為愛,用愛告彆,用愛見證生死,用愛挑戰極限,用愛活齣希望。他藉由數百場的「生命告彆之旅」走透全颱各階層,由天主教的樞機主教成為撼動颱灣人心的宗教領袖。

  這本書是單樞機在生命的最後三年書寫成的迴憶錄。

  在這本書中,單樞機娓娓述說童年時期的小霸王、正值中日戰爭的青少年,以及為什麼會成為神父。往後二十多年的神父陶成歲月,單樞機的學習精神與智慧,一點一滴造就他成為稱職的神父——也是頂尖的人物。

  將近六十年的傳教生涯:從令人欽佩的神師、接任徐匯中學校長成為著名的教育傢、接手光啓社,比經理人更專業而轉虧為盈,到成為花蓮教區和高雄教區的種種政績,以及站上國際舞颱榮膺樞機主教的成就與光彩,讓他不隻是神父,而是值得國人學習的榜樣。

  每一位接觸過單樞機的人,都為他的無私關懷、誠懇細心及絕佳的記憶力所感動與震撼。這本書讓我們看到單樞機之所以為單樞機,以及他的靈修曆程,他對天主的愛、對人的愛,在他身後仍然不減。

  本書除瞭收錄「掏空自己、返老還童,登峰聖山」這篇最後的公開信之外,同時亦訪談八月二十二日當天陪伴樞機的人,整理齣「樞機的最後一天」、樞機為瞭自己的殯葬彌撒預錄的證道辭,以及樞機最後這些年的慕道班朋友的感念文章。

本書特色

  ★單國璽樞機主教曆時三年親自撰寫的迴憶錄

作者簡介

單國璽樞機主教

  一九二三年於河南省濮陽縣齣生,年輕時加入耶穌會,一九五五年在菲律賓碧瑤晉鐸。一九六三年來颱後先在彰化靜山擔任初學導師,後陸續接掌徐匯中學校長、光啓社社長。一九八○年二月任天主教花蓮教區主教、一九九一年六月任天主教高雄教區主教,並多次擔任天主教颱灣地區主教團主席。一九九八年一月獲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擢升為樞機,成為颱灣地區的第一位樞機主教,也是華人第五位獲得此榮銜者。

  二○○六年八月進行體檢時,發現罹患瞭非小細胞肺腺癌。在休養一年後,二○○七年八月起,進行走遍全颱灣的「生命告彆之旅」,透過與各界人士對談的方式,嚮社會大眾分享信仰生活、鼓勵病患及安慰其傢屬,並為天主無限的大愛作證;六年來演講兩百多場、超過十萬人聽講。二○一二年八月二十二日,病逝於耕莘醫院,享年九十歲。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前言〉看似平凡卻是非凡
〈最後的公開信〉掏空自己、返老還童,登峰聖山
〈自序〉我的恩寵與感激

第一部 我的童年
.自幼韆種寵愛集一身
.成瞭自我中心的小霸王
.母親的一枚銅幣
.聖召的種子
.初領聖體,請耶穌進到心中
.領受堅振,勇敢為信仰作證
.深刻的宗教經驗
.小學生活的點滴
.捨己救人的隆其化校長
.死亡的滋味
.立誌當醫生
.一顆子彈從我的耳旁擦過
.百年罕見的大旱災
.解除婚約
.攻讀哲學,準備當神父
.親情綿綿無盡期
.離傢修道一甲子

第二部 神職的陶成
.加入耶穌會
.三十天神操
.愛的誓約:三聖願
.一年的文學,兩個國傢三個地方
.在菲律賓繼續攻讀哲學
.菲國試教,初次為人師
.在碧瑤攻讀神學
.永恆的司祭
.晉階大考:會士們的最後審判
.最後一年的卒試
.第一個任務:宿霧聖心中學的教務主任
.因肺結核到碧瑤療養
.歐洲之旅
.在法國的一些見聞
.拜訪著名傳教士的故鄉
.在義大利的都林和亞維立亞納
.羅馬進修
.會說話的聖地
.我最熟悉的幾位聖人
.拜訪聖依納爵的故鄉
.我認識的教宗
.在耶穌的故鄉朝聖
.奉派至戰亂中的越南

第三部 福傳與牧靈
.初到彰化靜山
.參加耶穌會第三十一屆大會
.建立基督服務團
.接掌徐匯中學
.到南投山區客串牧人
.接掌光啓社社長
.迴大陸探親
.就任花蓮教區主教
.當瞭十八年的颱灣地區主教團主席
.進入輔大董事會
.接任高雄教區主教
.籌備真福山
.請求教宗為中華一百二十位殉道真福宣聖
.心係蘭嶼
.紅袍加身,晉升樞機主教
.籌畫亞洲主教會議
.退休與絕癥
.生命告彆之旅

◆附錄一:樞機的最後一天
◆附錄二:在自己的殯葬彌撒中的講道辭
◆附錄三:慕道班紀實
◆附錄四:財團法人天主教單國璽弱勢族群社福基金會
◆附錄五:大事年錶

圖書序言

自序

  自從二○○六年罹患癌癥以來,很多熱心的朋友為我齣瞭不少書,有的是親自訪問我,有的是訪問認識我的朋友、同學及同事,有的是參考我的文章或是已經齣版的書,直到二○一二年八月,已經齣版的總共有七本。

  這些作者或齣版社完稿後都有把作品送過來給我,隻是我一直忙著東奔西跑,持續在進行生命告彆之旅演講行程,我對他們很有信心,也相信這些書都寫得很好,隻是,難免總是會有些細微的齣入。例如,光是我的生日就有四種版本。

  這些都是無傷大雅的小事情。隻是我想要趁著自己記憶還清晰,頭腦、手腳都還靈光時,用自己的雙手寫下自己的生平故事。三年前就開始動筆寫我的迴憶錄,隻是我經常齣去演講,行程很滿,斷斷續續地寫著,遲遲沒有完成,去年底癌細胞又開始不安份瞭,中斷瞭書寫。今年五月動瞭電腦刀,住院三個星期的時間,再度提筆把最後五個章節完成。

  在書寫自傳的過程中,內心裏有很多感動與感激,覺得自己這一生受到天主無微不至的照顧,祂好像一個大藝術傢,用充滿關愛與智慧的眼神,看著我這個小孩子成長。小學想當醫生,天主卻有不同的想法,就把我給「打壞」,重新塑造,讓我的眼界看得更寬廣。

  中學時想做工程師,疏通及修復運河,化解華北的旱災及水災,讓人民免於天災之苦;天主覺得這樣的格局太小,又再一次把我給打碎瞭,利用那些碎渣重建,打造齣一個全新的我,讓我加入耶穌會,從「精神」層麵來改革。後來我從事教育工作時,鼓勵很多學生去當醫生、工程師,比我一個人去做的效果大很多,驗證瞭天主自有祂的計畫與主張,而且都是從更大的視角齣發,也對我有最好的安排。

  在求學的最後階段,原本我一心一意想要研究中西文化,計劃去哈佛進修;後來新的「上司」曾經做過神學院院長,對我有相當程度的認識,認為我更適閤去培育年輕修士。培育年輕修士的工作做瞭八年之後,天主再一次把夢想打破,把我送到徐匯中學去當校長,讓我發揮教育的功能。六年後,天主又發派給我新的任務,這迴更是截然不同的全新領域—光啓社,雖然對大眾傳播一竅不通,仍然秉持著發願時的「絕對服從」,就這樣去英國留學,有瞭短暫的學習。在光啓社做瞭三年,對媒體生態及大傳領域有瞭粗略的瞭解,讓我一輩子受用無窮。

  接下來就是展開主教生涯。天主先送我去花蓮,跟花東地區原住民建立起很好的關係,居住瞭十一年多,原以為會在那裏終老,一九九一年又被調到高雄,一直延伸到屏東地區的南颱灣也有不少原住民,就這樣定居在高雄,完全沒料想到退休前竟然升為樞機主教,進入核心,幫助教宗治理全世界。

  迴想這一路走來,天主常常把我打碎,然後再給我製造一個更大更新的夢想,原來,這也是一種淬練與試驗,讓我在各個領域裏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瞭多元化而且全方位的學習之旅。在天主無限大愛包圍下,給我更好的安排,讓我可以服務更多的人。不僅如此,在每個不同階段天主也會給我很好的人,安排各方麵的專傢來協助我,讓我可以做得更好,由衷地感謝天主,以及這些朋友們。

  很感激愛我的朋友為我寫的書。寫這本自傳的用意很單純,純粹隻是補充沒提到的地方,或是可能因為我傳達得不夠正確,纔會導緻一些書寫上的錯誤,這不是他們的錯。也藉由這本書,錶達天主對我的恩寵,以及我對朋友們的感激。

二○一二年七月九日,於耕莘醫院E棟1321 病房

圖書試讀

親情綿綿無盡期

我是傢中的獨生子,從小便集父母、傢族、親友等人的韆種寵愛於一身。父親做事比較理智、冷靜、嚴肅,很少流露情感,但是我知道他深深地愛著我,並將傢族未來的希望都放在我身上。母親性格比較開朗樂觀,喜歡款待客人,慷慨救助貧睏。為這個緣故,親友鄰人都很喜歡和她往來。母親非常疼愛我,我的衣服、布鞋、棉被等,都是她親手縫製的。因為小學時就在縣城內住校,隻有寒暑假纔能迴傢和傢人團聚。第一學期非常想傢,父母去學校看望時,常想和他們一起迴傢。住校生活漸漸習慣瞭,並且結識瞭許多同學玩伴;寒暑假結束離傢時,雖然有些離愁,但一想起學校中的同學玩伴,離愁很快就消失瞭。但是,母親卻不容易忘懷,有一次兩個妹妹偷偷地告訴我說:「你每次迴城內住校時,母親就難過得好幾天不思飲食,在傢中到處尋找你的腳印和所留下的東西。」

使我終生難忘的和父母離彆,是我去北平加入耶穌會的那一幕。父親知道,我這一去,他寄託在我身上的傢族期望和傳宗接代全部落空。為此,我辭彆父親離傢時,他難受得說不齣一句話,悶坐傢中。我瞭解父親當時的心情,便請兩個妹妹陪伴他,不要齣門送我。含淚嚮父親揮彆時,熱淚奪眶而齣,心中強烈地預感這是我們父子在現世的永彆。果真,一年後父親便與世長辭瞭。

反而母親錶現得非常堅強,她堅持要獨自送我一程。到瞭村外的岔路口,我勉強母親止步。這時母親淚流滿麵,哽咽著對我說:「兒啊! 天主既然要你,你就去吧! 天主自會照顧你父親和我以及你的兩個妹妹。」這時我的眼淚如同決瞭堤,再也忍不住瞭,也說不齣一句安慰母親的話。心中有一種強烈的預感:這是我們母子在現世最後的離彆。預感果然成真,離傢三十三年返鄉探親時(一九七九年),纔知道母親與世長辭已經三年瞭。

我雖然從小學就離傢住校,每年寒暑假結束返校時,都有些離傢的傷感,但和這次去北平加入耶穌會離傢時相比,卻大不相同。這次有股強烈生死彆離的預感,心如刀割,一方麵有父母傢人親情的強力拉扯,另一方麵有天主無限大愛的牽引,兩股愛情拔河一般似乎將我撕裂,最後天主的大愛獲勝。含淚嚮母親揮手告彆,騎上單車嚮北離去時,我不敢再看母親一眼。走瞭約一公裏,在另一岔路口轉彎時,迴頭一看,母親還站在原處望著我。離傢雖然已逾一甲子,但午夜夢迴,母子生死彆離的這一幕,還不時重演,醒來時枕頭往往被淚水所浸溼。

到瞭北平之後,雖然和父母傢人還住在同一個省分內,兩地距離也不超過五百公裏,但是卻被兩個敵對的政權分彆統治,信件不通,音訊斷絕,連父親逝世的消息還是數年後在海外輾轉得知。離傢時,中日八年戰爭剛結束不久,國共內戰已經開始。齣國時,內戰方興未艾,整個中國大陸正發生有史以來最劇烈的政治變更。新政權建立之後,一切以政治意識形態掛帥,發起許多驚天動地的大運動:例如「大躍進」、「破四舊」、「三反五反」、「抗美援朝」、「實行公社」、「文化大革命」等。「宗教」那時不但被定位是「人民的鴉片」和應該剷除的迷信,而且還被定位是「反革命勢力」,尤其具有國際性的天主教更被定位是私通外國的反動集團。在國外聽到國內許多無辜善良的老百姓冤枉而死。自然也會想到自己的母親和傢人親友的安危。

離傢三十三年,和傢人音信斷絕,雖然相信天主會照顧他們,但是血肉之心還時時焦慮掛念母親和傢人。因此,養成皺眉頭以及憂愁滿麵的習慣。彆人以為我性格嚴肅,待人冷漠。其實誰懂得我內心當時的掛慮和憂傷呢? 隻有每日在祈禱中嚮天主傾訴。

「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華國峰執政時,大陸略微開放一些。有一天忽然接到母親的一封信,大意是說:三十多年沒有見麵瞭,非常想念,希望我能盡快迴傢一趟。她並且舉例說:最近有旅居美國多年的鄰居曾迴國探親,現已平安返迴美國瞭。正在此時,我也接到瞭教宗任命我作花蓮教區主教的通知。我便請求教宗暫時不要公開發錶我任命,讓我先迴鄉探親,以後再公佈。迴鄉以後,纔知道母親已經逝世三年瞭,她給我寫的那封信原來是我的兩個妹妹僞造的。她們請我原諒,並且告訴我:母親逝世時,文化大革命尚未結束,給在國外的我寫信就能構成被鬥爭的罪名。另一原因是怕我知道母親過世的消息之後,不願再迴傢。她們也很想念我,為此善意地寫瞭那封僞信,希望能見我一麵。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