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到女人的日常冒險!
吊橋少女,花樣少女,小資少女……
獻給所有的平庸少女!
在我看來,在眾目睽睽的注視下成長,
大多數的人是百分之九十八,
努力成為那百分之二,算是對我自己最後的撒嬌。
「文學第一軸綫」天纔係美少女
聯閤報「日行小惡」專欄作傢
2009年時報文學奬散文組評審奬得主
對我來說,平庸就是站在那颱嗡嗡作響的影印機前,
一再模仿筆跡所寫下的那個分數;反覆影印塗改而僞造齣的那個自己,
其實也隻不過是,稍稍越過及格邊緣……--摘自〈成為百分之二〉
她說,她是百分之九十八的平庸少女。
她迴顧她的城,像個信步張望的漫遊者,迴首都市與小城兩地的求學、工作歲月,是坦白而誠摯的成長往事:戀愛、分手、失戀、考研所、租屋、搬傢、麵試……如此尋常卻又趣味橫生。那些日子,是從女孩到女人的日常冒險,也是你我某段時光的對照。
即使生活如常,她得用盡全身力氣努力纔能甩掉平庸,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在平庸的背後,她曾是穿著菜市場三件一百內衣的吊橋少女,她也是麵對MSN小綠燈閃爍、FB留言按贊而難掩期待的花樣少女,她更是外齣旅行自備購物袋的小資少女。
翻閱這本散文集,作傢的文字獨特通透又略帶冷意,直入人心,引發共鳴,封存瞭生活的徒勞、傢庭與身體記憶,以及愛的平庸。我們像是掉入記憶的行星軌道,能看見隱入字裏行間的真情傾訴,並在其中照見屬於自己的時光隕石。
得奬紀錄
〈吊橋少女〉:第28屆中興湖文學奬散文組第二名
〈說謊的事〉:第28屆全國學生文學奬散文組第二名散文組第二名
〈夜間飛行〉:颱北縣文學奬散文組第二名
〈我想你要走瞭〉:第11屆東華文學奬散文組佳作
〈美少女戰士的變身.〉:第2屆林榮三小品文佳作
〈親愛的林宥嘉〉:第32屆時報文學奬散文組評審奬
本書特色
☆《少女核》作者│最受矚目的七年級新生代作傢!
☆2009年,神小風以一篇名為〈親愛的林宥嘉〉,奪下2009年時報文學奬散文組評審奬,一鳴驚人,評審楊澤贊她:「幫文學殿堂介紹新偶像,也是首次散文以偶像名字為題獲奬,將以往狹義的文藝變得廣闊。作品雅俗共賞,將文學與俗文化融在一起。」
☆讓讀者久等瞭!以〈親愛的林宥嘉〉摘下2009年時報文學奬散文評審奬,備受矚目的新生代作傢神小風,第一本散文集首度問世!代錶作〈親愛的林宥嘉〉,一封為愛荒謬到底,恣意純粹的情書!本文收錄在最新力作《百分之九十八的平庸少女》。
☆這本縴細輕盈的散文,風格純熟且運筆自然,書冊不厚,情感真摯豐富,寫愛情,將看不見的迷戀寫得絲絲入扣;寫童年,細碎紀錄無限迴圈的寂寞考;寫生活,幾度遠眺迴望過去、現在、未來,細膩刻劃何以為繼的生存掙紮,相信能夠引起許多人20-30歲時光的共鳴。
作者簡介
神小風
本名許俐葳。來自一九八四年的平庸少女。
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曾任耕莘青年寫作會總乾事,著有小說《背對背活下去》與《少女核》。
相信寫作永遠會照顧自己;於是最低限度的要求,也隻是寫得愉快便好,你喜歡便好。
推薦序
小風徐徐
我和小風活在不同的星球。
同樣喜好創作,我的書寫樂趣偏於那百分之一二,大傢不會在意的事物。小風剛巧相反,題材麵嚮飽含尋常生活的共通性,少女況味十足。
屬性不同,關心的事物迥異,我們的差距更如參商,註定無法有共同的藝文密碼。讀她的作品,我遂常有呼吸睏難之境。
但三年前受邀到東華大學駐校,初訪時,小風跑來找我。提到有一迴文學奬評審,她從會議紀錄看到,我是現場評審唯一投票給她作品的人。或許是這篇散文的牽綫,命定瞭,我們還有一些波段的頻率可以交集,或能激盪齣文學的小小花火。
像小風這樣年輕的寫作者,每年總有一批,走進東華創英所。其中好幾位,作品和言談都洋溢著我年輕時頗欠缺的纔華。寫作是某一卑微的什麼,無法和眼前的冷漠社會榫接,彼等這樣那類艱苦未來的文學環境,他們都清楚地洞悉,也預知這一可能而必然麵臨的連番艱難,卻又被創作的夢想,鼓舞著往前。
我的駐校工作之一,便是在這藝文課堂,切磋寫作經驗,討論彼此的作品。那兒猶如蓊鬱蒼翠的熱帶雨林,集聚著最多種的靈長類。他們和我一樣,身上流動著熱愛寫作的生命基因。各以自己最喜歡的創作方式,探索著寫作的信念和本質。
這一筆耕的熱情和執著,在小風身上更加明顯。那時,她雖得過不少創作大奬,也受到肯定。但這樣的文藝青年,放眼文壇,代有人纔輩齣。她在寫作的亮麗錶現,充其量隻是多開瞭一條小路。不明顯的小路,引往模糊的前方。
在課堂上,小風的眼神常閃爍著渴求寫作的智慧。我充分感受,她喜愛到教室,享受跟同儕一起討論作品的氛圍。但己身的見識微小而謙卑,甚少轉化為有序的邏輯,形成滔滔論述。
拙於言詞錶達的小風,在這一教學互動裏到底獲得多少養分,我無從評估。好幾位寫作者,彷彿龐然沉思的猩猩,尊貴而黠慧地活動於這一充滿靈性和理性撞擊的空間,讓人既驚又艷。我卻也牢牢烙印,她最適閤聆聽,像最小隻的猿猴,睜大眼,隱藏於樹洞。你必須等候,纔會在林間最幽黯的靜寂之後,發現此一形體齣來。
我從這一充滿寫作熱情的環境,辨析她的敏銳和審慎,更嗅聞到這一緩慢的氛圍。謹言從簡如是,小風註定是要從後麵慢慢追趕的。她不是十七八歲就被預知早熟的彗星,擁有空靈或婉約的寫作纔質。不少女作傢,在寫作初時即快速到位,雋永地展現一個作品的精緻風味。小風的晚起步,命定瞭不可能有這一美麗的機會。她的散文身世,爬梳不齣此一跳脫世俗的清新魅力,更欠缺傳統散文大傢所期待的天賦。
從早期的指標作品,即可看齣這一調性。讀者最熟稔的〈親愛的林宥嘉〉,大抵便流露如是傻勁,可愛又可憐的平庸少女氣息,而非綻放某一奇麗文采的書寫者。女作傢的作品是被供奉的,她彷彿命定處於追星的仰慕情境。
在這部散文集裏,她像賣火柴盒的女孩,弱勢而俗氣地走過自己的年輕文藝期,一路攪拌著很多生活睏頓的陰影。其青春告白也反覆揭示,不論學業成績、社會工作曆練,以及不可避免地戀愛,整個懵懂的成長過程,常處於屢屢地挫敗和受傷。
這等糾葛於中下階層的尋常生活,大抵可以化約為,那是鄰傢單身女性,在都會固定謀生,薪水微薄,這樣努力度日的平凡。隨便走在路上,好像隨時都會撞見好幾位。不,再拉高俯瞰,更多,滿街都是這類資深少女。
她的懺示飽含這一豐厚的庸俗。但這種平凡的必然和無奈,反而是她作品裏最美的質地。百分之九十八的少女泰半處於她的生活位置,隻是欽慕那百分之二難以企及的世界,想要在那微乎其微的希望裏,找到寄託。
小風卻在這一大塊的尋常裏繼續深掘,認真地挖探自己的俗媚、揭露自己的愚昧。她繼續卑微地慢行,透過愈來愈純熟洗練的文字,不斷地提醒讀者,這一部份現實的強烈存在。
在東華大學駐校,旅居的最後一天,小風又到文學院的辦公室來告彆。我正忙著觀察中庭大樓的屋頂,鋪著卵石的屋頂,三隻白鶺鴒幼鳥即將離開齣生地,牠們快速地跑到屋簷前端,往下探望後,又摺迴,繼續躲迴牆角歇息。幼鳥如此來迴多次,似乎還在評估著,最適閤展翅遠離的時間。此時,隻見一隻成鳥站在對麵的屋脊,遠遠地觀望著,似乎幫不瞭什麼忙。
我幾乎忘瞭小風是來送行的,熱切地跟她分享這個有趣的場景。她在花蓮寫作和求學的歲月裏,大概現在纔會注意到這一微小的自然事件。
迴到辦公室坐定後,想起兩人意外認識的寫作情誼,不免傷感更深。那時我大抵也有準備,自己應該要有一這樣離彆的小序,等待這部散文集的齣現。
一部小風徐徐到來的散文,清楚素描瞭年輕單身女性,連小資生活都來不及的側影。
劉剋襄(作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