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幽默文學作傢吳玲瑤的最新捧腹之作。幽默事吳玲瑤的生活方式。來自生活中隨手可得的幽默靈感,使得她的幽默散文獨樹一幟,創作靈感來自於她久居的美國,更來自於她血液中故鄉颱灣的巷弄,不同文化的錯落有緻,讓讀者始終處在著一種閱讀的新奇感中。
讀她的書,無時無刻會感受到的那一份讓人忍俊不住的幽默,閱讀時,你會不停地發齣笑聲,即或當你迴過頭再讀,你依然會一個勁地笑個不停,是那種必得要發齣聲音的大笑,哪怕你隻是獨自一人在讀書。
玲瑤的行文亦是樸素而平易,敘述的基調自然也是輕鬆而詼諧的。那種不著痕跡的曉暢、風趣,讓人拿起她的書,就有一種想要讀下去的願望。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個有意思的人,一個簡單的道理,一段憤憤然的感慨,哪怕,一聲莫名的嘆息,竟都能在玲瑤的筆下搖曳起來,讓讀者不知不覺地從中有所感悟。這便是吳玲瑤,以她的天性做成她的文章,她也因此而實現瞭她的諾言:把快樂帶給所有的人。
作者簡介
吳玲瑤女士
西洋文學碩士,海外華文女作傢協會會長,美國暢銷幽默作傢。
著有《美國孩子中國娘》、《女人的幽默》、《比佛利傳奇》、《幽默酷小子》、《不幽默也難》、《非常幽默男女》、《生活麻辣燙》等四十九本書。現與先生陳漢平博士及一兒一女旅居加州矽榖,陳先生為加州大學UCLA電腦博士,人稱右手設計電腦,左手寫文章的纔子。吳女士的文筆以機智幽默見長,為海外最受歡迎的暢銷女作傢,死忠讀者深入各階層,近年來她在美洲各城市的演講,頻頻打破當地演講會齣席人數的最高、笑聲最多的紀錄。她捕捉的體裁都以海外中國人的生活感觸為主題,研究這一代海外留學生的曆史,吳女士的作品是不可或缺的資料。為北美作傢協會創會者。以《化外集》一書獲海外華文著述首奬,《美國孩子中國娘》上美國中文書暢銷排行榜第一名,獲得中國文藝協會文藝奬章,為北加州北一女校友會創會理事長,曾主持美國電視颱KTSF節目,《文化麻辣燙》極受歡迎。
吳玲瑤網站
www.adwebs.com/linyao/
003 把快樂帶給所有的人∕趙玫
009 再讀綠緣同窗情∕吳玲瑤
捲一 明天會更老
020 明天會更老
023 春滿乾坤福滿門
026 生老病死
028 該吃什麼心裏沒數
030 好點好運好人生
032 老人慶生
034 自言自語
036 說話太直
038 迴顧與前膽 中年婦女 040
多老算老 042
變老的問題 044
芙蓉性格 046
思念舊情懷 048
微風往事 050
快樂之必要 052
百變帽子韆變身 054
有錢沒錢 056
058 買房置産
060 直抽到冒瞭煙
捲二 愛情過去因
068 資深美女
070 胖美眉
072 失戀的感覺
074 離婚週年慶
076 手機正在響
078 拈花惹草田園樂
080 裝飾用枕頭
082 颱灣市井的幽默
084 夫妻諜對諜
086 太太愛說話
088 急驚風與慢郎中
090 辦公室談戀愛
基本禮貌 062
由錯中來學 064
悲劇電影 092
歸與不歸間 094
兩岸用語 096
以豬為師 098
胸前迷思 100
乞討傳奇 102
徵婚隨想 104
穿衣隨想 106
人狗之間 108
移民路難 110
導遊心結 112
越來越洋氣 114
捲三 生活今世果
118 古文今對
120 炒股與賭博
122 高科技不適應
124 管理方式
126 飛行經驗
128 容易考題
130 部落格寫作
132 數學不好
134 學中文大不易
136 有趣的中有熱
138 商場經驗說
140 生意的幽默
王作睏境 142
颱商心路 144
颱商與二奶 146
寫作可遺傳? 148
寫作與生孩子 150
第一次坐飛機 152
寫作靈感 154
勸人戒賭 156 人的鞋情結 158
中國人做生意 160
旅遊文學 162
賭城去來 164
附錄 幽默迴響
168 輕鬆風趣俏皮∕王創叢
智慧通達地洞悉人生∕喬世華 186
推薦序
把快樂帶給所有的人
趙玫
春天在天津見到吳玲瑤女士,在歡迎北美洛杉磯華文作傢代錶團的座談會上,玲瑤一開口便侃侃而談,那種爽快的性格讓人一見如故。她講,在美國女人為什麼要當作傢,當作傢與全職太太之間又有著怎樣的關係。她說她這些年來怎樣寫呀寫呀,就不經意間成瞭報刊專欄的主筆,也就玉成瞭她那潑潑辣辣的四十八本書。於是玲瑤天性中的幽默便伴隨著她的文字被弘揚瞭開去,讓她一發而不可收地成為瞭海外最受歡迎的暢銷女作傢之一。
知道吳玲瑤女士是幾年前,在報紙上讀到瞭一篇評介她的文章,大概是因瞭她的那本︽美國孩子中國娘︾,文章的內容慢慢淡薄,卻記住瞭吳玲瑤這個好聽的名字。於是當寫有吳玲瑤名字的代錶團名單擺在眼前,幾乎沒有怎麼辨認就認齣瞭坐在對麵的吳玲瑤,舉手投足間的清亮與明朗,就如同她的作品的一張名片,後來被證實果然文如其人。不久後獲贈玲瑤女士寄來的兩本書,︽幽默女人麻辣燙︾和︽用幽默來拉皮︾,同樣的火辣辣的書名,讓你無法預知玲瑤在書中所扮演的,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角色。
於是讀那些來自北美的文字,對玲瑤的文章得齣的第一印象,當然就是無時不在的那一份讓人忍俊不住的幽默,閱讀時,你會不停地發齣笑聲,即或當你迴過頭再讀,你依然會一個勁地笑個不停,是那種必得要發齣聲音的大笑,哪怕你隻是獨自一人在讀書。譬如,一個警察給一個開車違規的女人開齣昂貴的罰單,女人的迴應是首先拿齣鏡子猛照自己,然後問警察,我今天看起來真的很醜嗎?再譬如,一個女人發現丈夫有外遇,於是找來私傢偵探,你們要日夜跟著我先生和那個女的,而最重要的是找齣那女人看上我先生哪一點,因為我怎麼什麼都看不齣來?又譬如,一位三十五歲依然還在尿床的先生很苦惱,於是在朋友的建議下去看心理醫生。經過六個月的治療後,朋友問他結果如何,他說太棒瞭,於是朋友欣喜,那麼你不再尿床瞭?而尿床者卻大言不慚地說,我還尿床,但我卻能以此為榮瞭!諸如此類,這樣的幽默在玲瑤的書中可謂俯拾皆是。於是你在讀著玲瑤的幽默時,怎麼能不快慰,那種快慰得淋灕盡緻的感覺,簡直不亞於聽一位大師在錶演相聲,而玲瑤卻是通過她的文字,將這無限的歡愉不動聲色地流淌瞭齣來。
後來在玲瑤的文字中,果然找到瞭一些她關於幽默寫作的心得。應當說她的幽默是性格使然,但或許更是在美國生活的三十年裏,那每時每刻耳濡目染的熏陶。她說在中西文化的衝擊中,給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西方人對幽默感的應用,已經到瞭無情趣就無以為歡的地步。人人都相信幽默的獨特魅力,幽默不僅能幫助人們應付生活中的各種挑戰,甚至還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觀。而對於那些遠離故土的中國人來說,幽默就更成為瞭一種排解異鄉寂寞日子與生活壓力的手段。於是玲瑤接受瞭這種西方的影響,決意用文字把幽默帶給讀者。
三十年前玲瑤留學赴美,在洛杉磯的加州大學讀取瞭語言學碩士。而此前她先後在颱灣獲得瞭英語學士和西洋文學史碩士的學位,所讀專業竟都是關於西方的。想來在這漫長的深造過程中,玲瑤關於西方文化的素養自是日久而彌深,但是在熟讀瞭玲瑤幽默係列的叢書後,卻發現其字裏行間浸潤的,竟然更多的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那些書中一看便知的中國人,他們是怎樣在傳統思維的定勢中,竭力去適應美國的生活,所以覺得玲瑤是在用一種中國人的視角,講述著中國人在美國的心路曆程。同時這個生活在美國的中國人,又已經不再是原先意義上的中國人瞭,在他的生命中有著中國文化的積澱,但也有著西方文化的影響和認同,便是這兩種文化的對峙與融和,給瞭作者如此得心應手的錶達方式。於是目光所及之處纔會每每看到,玲瑤在用美國方式錶達幽默的同時,卻仍始終堅守著一種中國式的操守。譬如她誓言自己無限推崇的那種蘇東坡式的豁達與雍容,譬如她固守的那種中國式的語言體係,譬如她所看重的那種文字背後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技巧,包括行文中所謂的欲言又止,以及盡在不言中的那種中國式的高級幽默。
因著吳玲瑤女士的這種多元的文化背景,便使她的文章中處處閃爍著文化比較的火花,這或者也不是玲瑤有意為之,但卻一定是她生活的境遇所使然。便是因為這種東西文化的背景,我們纔會在玲瑤的書中,意外地獲得瞭許多關於西方生活的知識,有的過去隻是道聽途說,玲瑤的講述卻讓我們感受到瞭她所生活的那個真真切切的世界。︽女人開車︾、︽婚外情︾、︽上館子︾、︽要求加薪︾、︽萬萬稅︾、︽看心理醫生︾等篇什,都嚮我們展示瞭美國生活的真實狀態,以及美國人與我們迥然不同的生活理念。譬如在我們的傳統中,工資大多以月薪為單位︵如今年薪纔開始流行︶,而薪金的多少也大多隻看數量,很少與每天的生活具體地聯係起來。而玲瑤書中的那些要求加薪的美國人,卻是以週來計算他們的收入,他們認為一週的收入夠一週用就心滿意足瞭,倘若一週的薪水不能滿足一週的生活,他們自然就會朝朝暮暮地渴望加薪,以緻不惜以罷工來實現加薪的願望。所以玲瑤這樣的身處其境的文章,是放洋數日寫就的那類遊記所不能比的,那些文章所描述的,大多是異域的浮光掠影的錶麵文章,當然也許不失新鮮的感受、銳敏的發現、超脫的視角、感人的經曆之類,但說到底終究不如玲瑤寫的來得真切與深邃,那種切膚的歡樂與悲傷,局外人是無論如何也感受不到的。
玲瑤的文章大多短小,大概因為要拿到報紙的專欄發錶的緣故,於是這便也成瞭玲瑤﹁短平快﹂的風格。而形成的這種風格,應該與玲瑤幾十年來寫作的方式與姿態相關,文章短,便讀起來輕鬆,很閤瞭這個快速運轉的社會。不過要寫好這樣的短文也絕非易事,就好比絕妙的短篇小說,寫起來有時候比中篇甚至長篇還要難。但玲瑤就是握有瞭這樣的本領,在很短的文章中將抒胸臆、錶感情、發議論、講道理這種種文章的要素都兼併瞭起來,而將這一切串起來的,則是那條自始至終的幽默絲綫。
為此玲瑤不遺餘力地採擷身邊的那些人和事,或者她並沒有刻意去窺察什麼,而是齣於作傢的一種天然敏銳。然後她將這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人世間的悲歡離閤,自己的理解和判斷,就那樣信手拈來。這類來自於生活的細節比比皆是,尤其當那細節是幽默的,並且發人深省的。在︿上館子﹀中作者上來就說:﹁經濟不景氣對餐館業多少有影響,那天無意間走過某傢飯店,門口掛著的廣告牌上寫道:請進來吃一頓吧,免得我們雙方都餓死。﹂
同樣的,在吳玲瑤的文字中還遍佈著一些遠遠近近的記憶,而這些舊事大多發生在高雄或者颱北,其中有作傢自己的某種懷舊,也有讓作傢難忘的颱灣市井小民。許多篇章讀起來令人愉悅至極,其中︿完美的怨偶﹀尤為淋灕,寫的就是小時候鄰居中的一對﹁冤傢﹂夫妻。將這些不同地域、不同時期、不同心態、不同感悟的文章組閤在一起,便拼接齣瞭吳玲瑤幽默係列叢書中的多姿多彩。於是玲瑤的文本變得格外地獨樹一幟,不同文化的錯落有緻,讓讀者始終處在著一種閱讀的新奇感中。
玲瑤的行文亦是樸素而平易,敘述的基調自然也是輕鬆而詼諧的。那種不著痕跡的曉暢、風趣,讓人拿起她的書,就有一種想要讀下去的願望。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個有意思的人,一個簡單的道理,一段憤憤然的感慨,哪怕,一聲莫名的嘆息,竟都能在玲瑤的筆下搖曳起來,讓讀者不知不覺地從中有所感悟。
這便是玲瑤,以她的天性做成她的文章,她便也因此而實現瞭她的諾言:把快樂帶給所有的人。
說實話,一開始對《明天會更老》這個書名並沒有太大的期待,覺得可能又是一本雞湯文或者心靈雞湯的套路。但當我真正捧起這本書,逐字逐句地讀下去時,我纔發現自己大錯特錯。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它不是那種一味地灌輸道理,而是用一種更像是對話、更像是分享的方式,把你帶入一個個真實的場景。我常常在閱讀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停下來,迴憶起自己過往的某些片段,那些被遺忘的細節,那些被忽略的情緒,在這個過程中被重新拾起,變得鮮活起來。書裏沒有教你如何“成功”,也沒有告訴你“如何生活”,它隻是靜靜地展現瞭“生活本來的樣子”,以及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如何去麵對那些不可避免的改變和失去。我尤其被打動的是,作者並沒有迴避生活中的苦澀和無奈,但他總能從中找到一絲希望,一種堅韌的力量,讓人在絕望中也能看到微光。這種力量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源於對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對平凡的敬畏。這本書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內心深處那些不曾宣之於口的感受,讓我更清晰地認識自己,也更懂得如何去與自己相處。
评分《明天會更老》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走進瞭一個充滿故事的舊屋,空氣中彌漫著歲月的味道,每一個角落都藏著一段被時光封存的記憶。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他捕捉到瞭生活中那些最微小的、最容易被忽視的細節,並將它們放大,讓我們看到其中蘊含的深刻意義。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時間的描繪,它不是以刻闆的年輪來衡量,而是以情感的起伏、經曆的厚度來丈量。讀著讀著,我仿佛能感受到自己的生命也在書寫著同樣的軌跡,那些曾經的快樂和悲傷,那些曾經的得與失,都在這個過程中留下瞭不可磨滅的印記。這本書並沒有給我提供什麼“人生秘籍”,也沒有給我描繪什麼“理想生活”,它隻是誠懇地與我分享,關於生命本身,關於成長,關於那些我們終將麵對的“更老”。它讓我更加珍惜當下,也讓我更加坦然地迎接未來。
评分我最近讀瞭《明天會更老》,這本書給我的衝擊是潛移默化的。它沒有那種讓人拍案叫絕的劇情,也沒有那種讓人熱血沸騰的勵誌宣言。相反,它像一陣溫柔的風,緩緩地拂過我的心田,留下瞭淡淡的痕跡。作者的語言非常樸實,但卻充滿瞭智慧。他用一種非常平靜的語調,講述著生命中的種種況味,那些喜悅、那些失落、那些迷茫、那些頓悟,都被描繪得栩栩如生。我發現,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不僅僅是在看一個故事,更像是在與作者進行一場深刻的對話。他提齣的問題,觸及到瞭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思考“成長”的定義,它不是一味地追求“年輕”,而是懂得如何與“更老”的自己和平共處,並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和意義。它讓我更加理解,生命的厚度,往往來自於經曆的深度,而那些看似平凡的時光,纔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评分我最近剛讀完《明天會更老》,腦子裏一直迴蕩著書中的那些句子。它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一個安靜的午後,捧著一杯溫熱的茶,看著窗外的落葉,心中湧起的一種淡淡的感慨。作者的文字非常有力量,但又不是那種咄咄逼人的力量,而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滲透。它沒有刻意去製造衝突,也沒有刻意去渲染情感,但就是能在不知不覺中觸動你的心弦。我喜歡它描述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方式,那種小心翼翼的試探,那種欲言又止的默契,那種細水長流的陪伴,都寫得非常真實。有時候,我甚至會覺得,我讀到的不僅僅是故事,更是我曾經經曆過的情感,是我內心深處那些難以言說的糾結。這本書讓我明白,成長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日復一日的時光裏,在一次次的嘗試與跌倒中,逐漸完成的。它讓我不再那麼害怕變老,因為我知道,即使身體會漸漸衰老,但內心的豐盈和智慧,卻可以隨著歲月的沉澱而更加醇厚。
评分《明天會更老》這本書,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在朋友的書架上看到的,當時就對這個名字産生瞭強烈的好奇。它不像很多暢銷書那樣張揚,而是帶著一種沉靜的、引人深思的氣質。翻開書頁,我就被一種溫柔而細膩的筆觸所吸引,仿佛作者是一個久未謀麵的老友,在娓娓道來那些關於人生、關於時間的、關於歲月的點點滴滴。我發現自己越來越沉浸其中,讀著讀著,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些被時間悄悄偷走的容顔,那些曾經的青澀與熱烈,那些在記憶深處泛黃的老照片。書中的描繪非常真實,沒有誇張的戲劇衝突,也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更多的是生活中那些平凡而又閃光的瞬間,是人與人之間微妙的情感交流,是內心深處不為人知的糾結與釋然。我尤其喜歡作者對於細節的刻畫,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不經意的話,都能喚起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它讓我開始審視自己的生活,思考著我所經曆的一切,那些曾經認為微不足道的,在作者的筆下,都散發齣瞭彆樣的光彩。讀完後,心裏有一種說不齣的平靜,又帶著一絲淡淡的憂傷,仿佛看見瞭另一個自己,在另一個時空裏,也同樣經曆著這樣的成長與蛻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