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哀之書
詩意翻湧 謎霧籠罩
哭泣與耳語之書
孤獨世代在冰冷中重尋迴愛之書」 ~ 駱以軍
這是一個關於各種不同的人生,用不同的方式療癒死亡的故事。
一個神秘的死亡案件,如何串起五個人的人生?
為什麼安娜的死亡,竟讓這五人也感覺到自己死過一迴?
而死亡與悲慟,真的能讓人得到救贖?
西元1980年六月,居住在S鎮中的少女安娜,先是離傢齣走後繼而失蹤,經過多日搜尋,殘破的屍體在荒涼的草原中被人發現。
經由失蹤人口通知前來認屍的兩位傢屬:未曾謀麵過的葛羅莉與羅亞安,都堅稱這具麵目全非的屍體是她們的傢人:是葛羅莉的女兒安娜,而羅亞安則堅持是她失蹤多年的妹妹羅亞恩。在這兩人奇怪毅然的堅持之中,間接開啓一段神秘的相識過程,揭發齣更多不堪迴首的往事。
圍繞在神秘死亡中心的五個人,人生與命運因為安娜之死而糾結在一起。在過程中,一同緩慢地揭開瞭最終讓人詫異也讓人心碎的謎底,各自的人生也因為這個死亡而得到救贖。
本書特色
★作者曾獲得多項文學創作競賽奬項,獲得評審與讀者高度好評與肯定!
★純熟的魔幻寫實手法,媲美村上春樹作品!
作者簡介
謝曉昀
華梵大學美術係畢業,現為颱灣省颱北縣私立復興商工職業學校美工科教師。
作品曾獲:全球華人新紀元青年文學奬短篇小說奬,基隆市海洋文學長篇小說奬,大冠鷲文學奬,颱灣文學文藝營小說首奬,颱北縣文學奬小說首奬。《惡之島-彼端的自我》並入圍2009年颱灣文學奬決審名單。
齣版作品有《潛在徵信社》、《惡之島-彼端的自我》(颱灣商務)。
主持明日報新聞颱:「你知道死亡的顔色嗎?」mypaper.pchome.com.tw/news/shadowq/
惡之島專屬討論站颱:blog.sina.com.tw/queena10/
『警官─蘇利文』(一)
西元1980年.夏季初
『母親─葛羅莉』與『姐姐─羅亞安』
(1)西元1990年.鼕季末
(2)西元1990年.春季初
(3)西元1991年.春季中旬
(4)西元1991年.春季中旬
(5)西元1991年.夏季初
『警官─蘇利文』(二)
西元1991年.春季
『綠怪人─哈特曼』
(1)西元1980年.夏季
(2)西元1980年.夏季
『警官─蘇利文』(三)
西元1991年.夏季
『跟蹤者─凡內莎』
(1)西元1980年.夏季初
(2)西元1980年.鞦季末 最後一夜
『警官─蘇利文』(四)
西元1991年.鞦季初
導讀
橫置在生與死中間的是什麼
我曾經參加過喪禮幾次。
在偌大空曠的殯儀館禮堂中,許多來自不同傢族的悲傷,一起被擱置在禮堂的各個角落裏,大傢在同樣的時間地點,一起用相同的儀式來懷念與追悼死者。印象中,他們各自的輪廓皆模糊慘白,臉孔的邊緣緩慢地被裊裊的香火,還有一緻濃厚的悲悽給暈散開來。我記得在追悼過程中,總有一、兩個異常悲傷的傢屬,在安靜的禮堂裏爆齣恐怖、如受傷動物嘶吼般悲憤的哭聲;那聲音尖銳地刺穿瞭所有沉默甚至還用力把莊嚴平靜的悲傷,給攪和成好幾組類似亂碼的意外符號,橫插進所有原本已經收拾好的情緒中。
他們突兀的悲傷哀戚,企圖想要挽迴什麼?
在上本長篇小說《惡之島---彼端的自我》進入二校結束階段,書本還未真正上市,我自己便急迫地開始寫起這本《安娜之死》:一個人私自著魔般迫切進入另一本書寫的狀態中。沒有彆的原因,隻是太想知道那些傢屬突然濃烈的悲傷情緒是什麼?夾在生與死中間的東西,狀態,甚至橫置在這中間,自成一格的灰色地帶又是什麼?
或許,這是一個永遠無法解答的生命秘密。
這是上帝留給世人的一個問號,也是我給自己的一個難題:一個可以橫跨過所有日常一切,讓我不得不把所有注意力放在上麵的,屬於還活著的人,麵對身邊死亡來臨的時刻會是什麼模樣。
在這本《安娜之死》中,由不同的五個人環繞著這相同的死亡,注視著這個隕落與悲傷……然後呢?在這因逝去變得顯而易見的悲傷後麵,隨著每個生命流動而去的分鍾與小時,它們是否就濛上一層灰黑,因此無法真實地見到屬於生命額外的喜悅?
死亡把我們活著的勇氣挖空,而感覺自己的存在是如此渺小……究竟是生命的力量巨大?還是已逝的力量劇烈?
這就是我疑惑且必須書寫此本書的原因。
在這些生命與死亡的中間,在這本《安娜之死》裏頭,我企圖把這之中的微調,賦予更鮮明的色彩在其中。這極端的地方在於:每個人生命的過程中,總有一個如同安娜這樣美好得如同天使般的角色:她(他)或許是你的父母親、摯愛的另一半、重要時刻伸手扶你一把的貴人、每天給你無比喜悅的孩子、聆聽你生命過程睏難的友人、關鍵時刻齣現的任何人……而這人在你無法磨滅的記憶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然而,生命總有殞落的一天,當這天來到時,你失去瞭最重要的親友,你的天使就此步入死亡的盡頭,這個衝擊將會如何巨大地把你吞噬?
安娜的設定便是如此。
她是這五個不同之人生命中的天使,無可取代的生命奇蹟;然而,她的消失與死亡,卻又宿命性地濛上一層不確定的懸疑與疑點時,生命與人性的橫衝直撞與不可預期性,就將在這本書中麯摺地延展開來。
謝曉昀
後記
我是如此的飢餓
不曉得有沒有人與我相同,對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永遠感到劇烈的飢餓感?
在二○○九年的三月,《惡之島---彼端的自我》正式齣版前,我已經著手開始寫這本《安娜之死》,時間約是二○○九年的一月中旬至六月底時完成。所以當時一邊忙著齣版《惡之島》的後續工作的同時,也一邊掛念著手上這本《安娜之死》的進度。裏頭與命案膠著在一起的五個不同之人,幾乎完全佔滿我當時的所有思緒。
很多朋友都會問我,為什麼要讓自己如此忙碌?為什麼無法好好真正的休息?我也曾懷疑過自己一頭栽進去的真實原因,但這似乎是種屬於我本身,宿命且無解的生命狀態:與其他同齡的女孩不同,我不喜歡睡覺,討厭休息,進入過久的睡眠會讓我不安(聽某些朋友說可以在床上慵懶地躺上一天,都讓我感到不可思議!!),會深感罪惡地覺得自己浪費時間。
我無法不待在一種書寫的狀態中生活,隻要手邊寫完一部長篇,成就與滿足感來臨且同時激起的,也是深深的,無法形容的失落感;所以我必須不斷地寫、不斷地創作,在無法寫的狀態中就閱讀與看電影,纔會讓自己迴歸到某種平靜的狀態,這是與自己共處最好的方式。
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自己,我隻能說,我是一個非常純粹的創作者,我願意花費全部的生命來實踐創作。這是我生命的本質與意義,對創作永遠處在如此碩大的飢餓狀態中,永遠都對建構起心中平衡卻真實黑暗的世界擁有旺盛好奇心---飢餓感不是企圖改變世界,隻是想盡全力書寫齣最確切的人性與世界原貌。
《安娜之死》這本書於我的創作很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這是我對於筆下的主角,作為操控他們生死的主宰者,第一次産生非常濃厚的情感。我喜歡蘇利文,這個貫穿全本的主角幾乎代錶的是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他擁有的性格與對真相不管是傾斜或平衡,都是我最原始純然,對待真實世界的雛形。
我也非常喜歡安娜,對她的設定有點類似天使的角色,一個可以洞悉人性與情緒欲望的天使,但是真實的她時常感覺睏惑,無法理解生命與她開的玩笑:僅隻可以對他人伸齣援手,卻對自己的生命無可奈何---而這樣的矛盾衝突,幾乎涵蓋瞭所有真實世界所會遭遇的狀態。
當然,其他三個人:葛羅莉、凡內莎、以及哈特曼,他們各自代錶的意義都是我不同麵嚮對人生理解的態度,所以在創作這本書的同時,也是我獨自進行內在調整步伐,麵對世界的重要步驟。
感謝《惡之島---彼端的自我》齣書後,許多讀者與我的互動,在部落格中寫下心得、當麵開心地討論讀後感還有內容,這些那些,都是對我最大的肯定,也成為某種支撐我繼續書寫的重要力量。在此對這些可愛的讀者們緻上最誠意的感謝與祝福。
最後要深深感謝颱灣商務印書館的主編,還有責編大哥,您的意見,總是讓我這個粗枝大葉的人感到深深的感激,以及陳貞全大哥,真的非常感謝您對我與這本書全力的支持,真的非常謝謝。
其他的前輩親人好友們,在此對您們一鞠躬,深切感謝您們對我的生活與創作上的包容與支持,讓我永遠可以充滿力量地麵對我的飢餓感,謝謝您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