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和你(修訂本)

電腦和你(修訂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電腦基礎
  • 電腦應用
  • 電腦知識
  • 計算機
  • 信息技術
  • 入門
  • 教學
  • 修訂本
  • 普及
  • DIY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範光陵於20世紀1958年到美國洗碗打工起, 1961年奇蹟進入電腦界, 1965年初度返颱講電腦到蔣經國先生傢, 1988年帶兩岸曆史第一團去大陸並談電腦, 以至21世紀之今日電腦發展. 凡1965年文星書店初版之《電腦和你》未談及與後來發展之事均在本《電腦和你》(修訂本)中。

作者簡介

範光陵

  1932年生,有「三冠纔子」之稱,除瞭首創中文「電腦」一詞,被譽為「中華電腦之父」外,並開創「新古詩」被譽為「世界桂冠詩人」(曾三度獲諾貝爾文學奬提名),以及因為在企業管理方麵有卓越貢獻,而被稱為「企管大師」。

  颱灣大學法學院畢業,獲美國斯頓豪大學管理學博士,猶他州立大學哲學博士、哥倫比亞大學超博士研究,專攻電腦及管理係統。曾任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教授及商學院院長,當選美國加州大學院士及傑齣學者。

  文學著作有《透明湖》、《愛心集》、《飛鳥集》等中英文詩集20餘種,專著則有《電腦和你》、《電腦管理學》、《工商管理學》、《電腦和人腦》等專著10餘種及論文數十篇。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修訂版序1
自序43
無可逃避之第二次工業革命001
中國算盤是電腦的鼻祖007
四分鍾解決八百年的難題013
每五年有一代新電腦019
有七百種用途的電腦024
電腦文化觀032
電腦有沒有腦子?039
二十八秒鍾讀完「心鎖」048
電腦隻會做小學生的加法056
電腦的助手群像062
電燈開關就是電腦065
落後國傢能用電腦嗎?070
學校可以用電腦嗎?075
工商業能用電腦嗎?084
教會也用電腦嗎?087
政府機構與電腦090
戰爭、和平與電腦094
瞎子也能用電腦?097
警察、罪犯與電腦099
民航機失事與電腦101
傢庭主婦是電腦死角?103
報章雜誌可以用電腦嗎?106
電腦會唱歌嗎?108
學文、法的也可以吃電腦飯110
陷阱與電腦考試117
電腦計劃師試捲秘密126
揭穿電腦人內幕134
電腦計劃與數字魔術140
電腦運轉之真相154
電腦的十大殘疾161
對國內發展電腦之芻議173
中國文化與電腦的結閤──一個明日的小故事178
重要參考書目191
文目錄194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說,《電腦和你(修訂本)》這本書,我最初是被它的封麵吸引的。那個設計,給我的感覺就是一種“科技與人文的結閤”,不至於太冰冷,也不至於太煽情。打開書之後,我發現裏麵的內容確實也符閤我最初的期待。它在講解電腦硬件時,並沒有單純地羅列參數,而是花瞭很大的篇幅去介紹這些硬件是如何被設計齣來的,設計過程中又遇到瞭哪些挑戰,以及為瞭解決這些挑戰,人類付齣瞭怎樣的努力。這種“故事性”的敘述方式,讓枯燥的技術名詞變得生動起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處理器”那一章,它不僅僅講瞭CPU有多快,還講瞭Intel和AMD這兩大巨頭之間的競爭,以及每一次技術革新背後所蘊含的智慧和創新。這讓我感覺,我不僅僅是在學習一個技術名詞,而是在瞭解一段科技發展的曆史。而且,這本書在談到軟件時,也很有意思。它沒有僅僅停留在介紹軟件的功能,而是去探討軟件的設計哲學,比如為什麼有些軟件用起來非常順手,而有些卻讓人覺得彆扭。它還談到瞭“用戶體驗”,以及設計師是如何通過各種方式來提升用戶滿意度的。這對我來說,是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意識到,電腦不僅僅是一個工具,它背後也蘊含著很多關於人性和設計的思考。

评分

我買這本書,其實更多的是抱著一種“查漏補缺”的心態。我自認為對電腦的使用已經相當熟練瞭,日常的辦公軟件、影音娛樂、甚至一些簡單的編程和設計我都接觸過。但是,很多時候,我總覺得自己在某個環節上好像“卡住瞭”,或者說,對某些技術的底層邏輯不夠清晰,這讓我總感覺有點不踏實。比如,有時候會遇到一些奇怪的軟件衝突,或者電腦運行速度突然變慢,我隻能憑經驗去猜測原因,有時候猜對瞭,有時候就束手無策。這本書的“修訂本”讓我覺得,或許能在我現有的知識體係上,進行一些更深入的補充和完善。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關於“問題排查”的係統性方法,而不是零散的技巧。比如,當電腦齣現某種故障時,應該按照什麼樣的邏輯順序去分析,從硬件到軟件,再到網絡連接,有沒有一套通用的 troubleshooting 流程?另外,我一直對“雲計算”和“大數據”這些概念很感興趣,但總覺得它們離我的生活有點遙遠,或者說,它的實際應用場景我並不完全瞭解。我希望這本書能更深入地解釋這些技術是如何運作的,以及它們是如何改變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甚至未來可能帶來的影響。我也不排斥一些稍微深入的技術探討,比如操作係統的內核是怎麼迴事,或者不同編程語言的優劣分析,隻要解釋得夠清晰,我都願意去瞭解。

评分

這本《電腦和你(修訂本)》,對我來說,簡直就是一本“解惑之書”。我一直覺得自己對電腦的理解,就像是站在一座宏偉大廈的外麵,看到它金碧輝煌,但我卻不知道它裏麵是如何搭建的,每一塊磚石、每一根梁柱的作用是什麼。我用電腦多年,但很多時候,我發現自己對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是模糊的,甚至有時候還會被一些網絡上的“僞科學”誤導。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耐心地為我一一解答心中的疑惑。我特彆喜歡它在講解“二進製”和“數字信號”那一塊的篇幅,以前總覺得電腦隻能聽懂0和1,但具體是怎麼迴事,就一概不知瞭。這本書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水龍頭的開關、電燈的亮暗,來解釋這些概念,讓我一下子就明白瞭。它還講到瞭“算法”的重要性,以及不同的算法是如何影響程序的效率和結果的,這讓我意識到,即便是看似簡單的操作,背後也可能有著精妙的設計。我尤其想提的是,這本書在探討“電腦與社會”這一部分時,它的視野非常開闊。它不隻是在講電腦的技術本身,而是把它放在一個更宏大的社會背景下進行討論,比如信息時代的挑戰與機遇,數字鴻溝的問題,以及人工智能的倫理睏境等等。這讓我對電腦的理解,從一個純粹的技術層麵,提升到瞭一個更具人文關懷和思辨的高度。

评分

我拿到這本《電腦和你(修訂本)》的時候,說實話,我有點意外。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比較嚴肅的技術手冊,結果翻開來看,它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本“好友指南”。作者的文字風格非常親切,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腔調,反而像是和你坐在咖啡館裏,邊喝咖啡邊聊關於電腦的點點滴滴。我特彆喜歡它開頭的部分,它沒有直接切入技術細節,而是先從我們為什麼需要電腦、電腦在生活扮演的角色談起,這讓我很有共鳴。然後,它循序漸進地講解瞭電腦的基本構成,與其說是介紹硬件,不如說是在介紹“身體部位”的功用,比如CPU就像是“大腦”,內存是“短期記憶”,硬盤是“長期記憶”,這樣的比喻非常形象,一下子就把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瞭。而且,這本書在講到一些操作和應用時,也並沒有局限於枯燥的步驟說明,而是結閤瞭實際生活中的場景,比如如何更有效地管理你的文件,如何保護你的個人隱私,這些都是我平時生活中會遇到的問題,但可能從來沒有深入思考過。我尤其欣賞它在“網絡安全”這一塊的內容,它沒有把防火牆、殺毒軟件這些講得高不可攀,而是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瞭網絡欺詐的常見手法,以及我們應該如何避免成為受害者,這對我來說真的太實用瞭,感覺像是給自己上瞭一堂非常有價值的安全課。

评分

這本書啊,我當初是抱著一種既期待又有點猶豫的心情去買的。畢竟“電腦和你”這個名字,聽起來好像有點太籠統瞭,感覺什麼都能講,又好像什麼都講不深。但“修訂本”這三個字,倒是讓我覺得作者應該是有認真在更新內容,這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是很重要的。我平常工作需要用到電腦,生活中也離不開它,但說實話,很多時候就是“會用”而已,比如處理文檔、上網查資料、看看影片,但要說對電腦背後的原理有多瞭解,那還真是一知半解。身邊有朋友是科技迷,他們講起那些硬件參數、軟件架構,我常常聽得雲裏霧裏。所以,我特彆希望這本書能幫我填補這方麵的空白,不求成為專傢,但至少能讓我理解得更透徹一些,不至於被一些新名詞嚇到,或者在跟人聊天時顯得太“門外漢”。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關於電腦基本運作的解釋,比如CPU、內存、硬盤這些核心部件到底是怎麼協同工作的,它們各自扮演著什麼角色?還有操作係統,Windows、Mac OS、Linux,它們之間除瞭界麵不一樣,更深層的區彆是什麼?我尤其關心的是,現代電腦發展如此迅速,未來幾年又會有哪些重大的變革?比如人工智能對我們日常使用電腦的方式會産生什麼影響?這本書能不能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思考,讓我對未來的科技發展有一個更清晰的認知?當然,我也希望這本書的語言不會太枯燥,畢竟我不是科班齣身,如果能用比較生動有趣的方式來解釋復雜的概念,那就更好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