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分六篇,自先秦乃至明清,擇要介紹各時代重要的哲人與其政治思想,讓讀者能博覽諸子並掌握其思想精要。相較於其他史學著作,本書著重於政治思想,故凡思想與政治無關者均捨去不談,為讀者節省寶貴的時間。另外,本書資料豐富且完整,引文均著明齣處,詳載哪一書、哪一捲、哪一篇,便利讀者檢索原文。
作者簡介
薩孟武
一八九七─一九八四
名本炎,孟武為其字,福建福州人。日本京都帝國大學法學士,迴國後曆任上海各大學教授。1927年,任總政治部宣傳處編輯科科長,1928年任中央政治學校教官兼編輯部主任,1930年任中央政治學校普通行政係教授,越一年兼任係主任,另兼陸軍大學教官、中央學校教授。抗戰軍興,隨政校上廬山,抵芷江、入重慶。國民參政會成立,遴選為參政員。抗戰勝利後,曆任中山大學、颱灣大學法學院教授兼院長。政校復校,兼任政治係研究所教授,並曾任立法委員。著有《政治學》、《孟武自選文集》、《孟武隨筆》、《孟武續筆》等著作。
新版說明
再版序
緒論
第一篇 先秦的政治思想
第一章 儒傢的政治思想
第二章 道傢的政治思想──老子與莊子
第三章 墨傢的政治思想──墨子
第四章 法傢的政治思想
第五章 名傢的政治思想
第二篇 秦漢的政治思想
第一章 法傢思想的貢獻──李斯
第二章 漢代初年黃老思想的盛行
第三章 儒傢思想的興起
第四章 法傢思想的復興
第五章 儒傢與陰陽傢的閤流──董仲舒
第六章 各種思想的雜糅
第七章 東漢時代陰陽學說的盛行
第八章 宿命論的發生──王充
第九章 荀派儒學的掙紮
第十章 悲觀的政治論之發生──仲長統
第三篇 魏晉南北朝的政治思想
第一章 列子的玄虛思想與楊硃的快樂主義
第二章 清談派的政治思想
第三章 各種政治思想的調和
第四章 佛教與吾國固有思想的論爭
第四篇 隋唐五代的政治思想
第一章 隋代儒學的復興
第二章 唐初君臣的儒傢政論
第三章 安史亂後的儒傢政論
第四章 唐及五代的道傢政論
第五篇 宋元的政治思想
第一章 北宋進取派的政論
第二章 北宋保守派的政論
第四章 南宋反理學派的政論
第五章 元代政治思想的消沉
第六篇 明清的政治思想
第一章 方孝孺之反對專製及其民族思想
第二章 王守仁的思想解放論
第三章 李贄的傳統思想推翻論
第四章 黃梨洲與顧炎武反對專製的思想
第五章 王夫之的社會進化論及民族思想
第六章 鴉片戰爭以後政治思想的發展
第七章 思想的統一及調和
◆附錄:參考書目
這本書的語言錶達,有一種獨特的感染力,它不僅僅是在傳遞信息,更是在激發讀者的情感共鳴。我發現,作者在描述一些重要的曆史事件或思想論述時,會使用一些極具畫麵感和張力的詞匯,讓讀者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曆史的脈動。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繪那些思想傢們的內心世界時,所展現齣的細膩和深刻。他能夠捕捉到那些細微的情感變化,並將其轉化為感人至深的文字。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為那些思想傢們的執著和追求而感動,也會為他們所麵臨的睏境而唏噓。這種情感上的連接,讓我對這些曆史人物和他們的思想,産生瞭更深的認同感。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一本學術著作,更是在與一群偉大的靈魂進行心靈的交流。這種獨特的語言魅力,是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之一。
评分這本書的內容組織結構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並非簡單地按照時間順序羅列史料,而是展現齣一種更加有機的、主題性的編排方式。作者似乎有一種非凡的能力,能夠將中國政治思想史上那些看似龐雜、互不關聯的思潮,巧妙地整閤在一個清晰的框架之下。每一次章節的過渡都顯得非常自然,好像是前一章節思想的必然延伸,又或者是為下一章節做瞭精心的鋪墊。我喜歡這種循序漸進的閱讀體驗,它能夠幫助我逐步建立起對整個中國政治思想發展脈絡的清晰認識。作者在每個章節的開篇,往往會提齣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或是勾勒齣一個宏大的圖景,這能夠迅速抓住讀者的注意力,並激發進一步閱讀的興趣。而章節的結尾,則常常是對本章內容的總結和升華,或是對未來發展趨勢的展望,讓人在閤上書頁時,仍能迴味無窮,有所思考。這種結構設計,既有學術的嚴謹性,又不失文學的敘事性,讓整個閱讀過程充滿瞭探索和發現的樂趣。
评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一種非常獨特的體驗,它並非那種枯燥乏味的學術論文集,也不是市麵上隨處可見的“通俗易懂”的曆史讀物。作者的文字如同涓涓細流,時而婉約,時而激昂,但始終保持著一種清晰的邏輯和深刻的洞察力。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迴味某一句精煉的錶述,或是某一處充滿哲理的論斷。作者善於運用比喻和類比,將一些抽象的政治思想概念具象化,使得即便是對相關領域不太熟悉的讀者,也能逐漸領悟其精髓。同時,作者也毫不避諱使用一些專業的術語,但又會巧妙地將其融入上下文,使得讀者在不知不覺中便能接收和理解。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曆史事件和思想流派之間的關係時所展現齣的細膩筆觸,他能夠將看似分散的綫索巧妙地編織在一起,形成一個宏大而清晰的圖景。這種寫作風格,既保證瞭學術的嚴謹性,又不失文學的美感,讀來令人心曠神怡,收獲頗豐。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一本曆史書籍,更像是在與一位智者進行一場深入的對話,從中汲取智慧的養分,拓展思維的邊界。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就讓我眼前一亮,封麵沒有采用那種過於嚴肅或古闆的風格,而是選擇瞭一種兼具曆史厚重感和現代審美品味的設計。紙張的觸感也很舒服,不是那種粗糙的、容易弄髒的質地,翻閱起來有種愉悅感,這對一個愛書之人來說至關重要。我喜歡那種能夠讓我沉浸其中的閱讀體驗,從拿起書的那一刻起,我就感覺到作者和齣版社在細節上付齣的努力。書頁的裁切也很整齊,裝訂牢固,即使經常翻閱,也不擔心散架。內頁的排版也值得稱道,字體大小適中,行距舒適,不會讓眼睛産生疲勞感,這一點對於閱讀長篇學術著作來說尤為重要。我經常會帶著這本書去咖啡館閱讀,它的大小和重量也很閤適,不會成為負擔,反而像一個忠實的朋友,陪伴我度過閑暇時光。包裝也很用心,書在運輸過程中得到瞭很好的保護,沒有齣現任何磕碰或磨損,收到時完好無損,這一點讓我非常滿意。總而言之,這本書在外觀和手感上就已經達到瞭很高的水準,這讓我對書中內容的期待值也隨之提高,相信它一定不會讓我失望。
评分這本書的論證方式,非常具有啓發性,它不僅僅是陳述觀點,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引導讀者一同思考,並得齣自己的結論。作者在提齣某個論點時,總是能夠提供充分的證據和邏輯推理,讓讀者能夠理解其觀點的形成過程。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一些具有爭議性的曆史問題時,所展現齣的開放和包容的態度。他能夠列舉齣不同的觀點和解釋,並鼓勵讀者自行判斷。這種論證方式,避免瞭教條式的灌輸,而是激發瞭讀者的獨立思考能力。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與作者的觀點進行對話,甚至會産生一些新的想法。這種互動式的閱讀體驗,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個思維的訓練場。我從中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思考問題的方法和視角。
评分這本書在引用史料方麵,顯得格外嚴謹和審慎,讓我感受到瞭作者在學術上的嚴謹態度。我注意到,作者並非隨意引用,而是選擇那些最具代錶性、最能說明問題的原始文獻。每一次引用,都經過瞭精心的挑選和考量,並能夠恰如其分地融入到作者的論述之中。我喜歡這種有據可依的寫作方式,它能夠增強我對書中所述內容的信任感。同時,作者在引用史料時,也能夠對其進行深入的解讀和分析,而不是簡單地堆砌。他能夠解釋清楚,這些史料為何如此重要,它們又揭示瞭怎樣的思想內涵。這種對史料的運用,既體現瞭作者紮實的史學功底,也展現瞭他高超的理論分析能力。我感覺自己就像是在與一位經驗豐富的史學研究者一起,共同探尋曆史的真相。這種嚴謹的學術態度,讓我對這本書的價值深信不疑。
评分這本書的學術深度和理論高度,給我留下瞭非常深刻的印象。作者在梳理中國政治思想史的同時,能夠將其置於更為宏大的理論框架之下進行考察。我注意到,作者在分析某個具體的思想流派或人物時,總是能夠將其與更廣泛的哲學、倫理學、甚至社會學理論進行關聯。這種跨學科的視野,讓他對中國政治思想的解讀,顯得尤為深刻和全麵。我喜歡這種能夠觸及本質的分析,它幫助我理解瞭那些思想背後的深層邏輯和價值根源。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感到自己的認知邊界被不斷拓展,對中國政治思想的理解也達到瞭一個新的高度。作者能夠將那些晦澀的理論概念,以一種相對清晰的方式呈現齣來,這本身就是一種高超的學術能力。這本書無疑為我打開瞭一個更廣闊的學術視野。
评分這本書在闡釋思想發展邏輯方麵,做得尤為齣色,它不僅僅是將前人的思想進行簡單的羅列和介紹,而是深入分析瞭不同思想之間是如何相互影響、相互批判、相互藉鑒的。作者構建瞭一個動態的思想演進圖景,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新的思想是如何在繼承舊有思想的基礎上産生,又如何挑戰和修正舊有思想的。我尤其喜歡作者在分析某些思想流派的起源和發展時,所展現齣的深刻洞察力。他能夠準確地把握住那些關鍵性的轉摺點,並解釋清楚是什麼樣的曆史條件和社會需求,促使瞭思想的轉變。這種對思想邏輯的梳理,幫助我避免瞭碎片化的知識獲取,而是形成瞭一個係統性的認識。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驚嘆於作者的分析能力,他能夠從紛繁復雜的曆史材料中,提煉齣最核心的思想脈絡,並將其清晰地呈現齣來。這種能力,對於理解中國政治思想的深層結構,至關重要。
评分這本書對曆史人物的刻畫,簡直可以說是入木三分,讓我對那些曾經隻存在於課本中的名字,有瞭更加鮮活、立體的認知。作者並非簡單地將他們作為曆史事件的棋子,而是深入挖掘瞭他們的思想動機、價值取嚮,以及在特定曆史環境下所麵臨的睏境與抉擇。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描繪這些人物時,所投入的極大熱情和細膩觀察。他似乎能夠穿越時空,與這些偉大的思想傢們進行靈魂的對話,並將其感受轉化為文字。我特彆欣賞作者在分析這些人物的論述時,能夠兼顧其時代背景和思想的局限性,既肯定瞭他們的偉大貢獻,又不迴避其思想中可能存在的不足。這種客觀而又富有同情心的筆觸,讓我在閱讀時,能夠更加全麵地理解這些人物的復雜性。讀完關於某個思想傢的章節,我感覺自己就像親身經曆瞭他的思想演變過程,甚至能夠體會到他當時內心的掙紮與閃光。這種對人物深度的挖掘,是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之一。
评分這本書對於當下現實的關照,讓我感到十分驚喜。作者並沒有將中國政治思想史僅僅視為一堆已經塵封的故紙堆,而是能夠從中挖掘齣與當代社會息息相關的思想資源和現實啓示。我喜歡作者在分析某個曆史時期的政治思想時,能夠將其與當今社會麵臨的一些挑戰和問題進行巧妙的連接。他能夠清晰地展示,那些古老的思想,如何在不同的曆史時期被解讀和應用,又在今天,能夠為我們提供哪些有益的藉鑒。這種超越時空的分析,讓這本書的閱讀價值得到瞭極大的提升。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學習曆史,更是在探索如何從曆史中汲取智慧,以應對現實世界的復雜挑戰。這種理論與現實的結閤,讓這本書充滿瞭生命力和現實意義,也讓我對未來的思考有瞭更深的層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