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精要:本書針對犯罪學的概念、犯罪學理論的發展等順序,以簡單有體係的方式為讀者介紹本科目,使讀者易於入門研讀。本書針對96年以後之考試皆有命題分析(詳見本前言之第三點),使讀者能在最短時間內瞭解本科目之重點。本書所收錄之法規皆為立法院通過、總統修正公布之最新法令,內容資料最新穎齊全。各章節結構完整、標示清楚且簡潔扼要,初學者易於理解記誦。年度試題標註,解說編排清楚,可強化讀者之記憶。
*曆屆試題與解析:蒐集至98年最新國傢考試試題,並提供試題精要解析。96年後之試題皆附有命題配分錶,藉以掌握精確之命題趨勢。
第一部分 內容精要
第 一 章 犯罪學之概念3
第 二 章 犯罪行為與社會學理論9
第 三 章 犯罪遺傳與生物學理論44
第 四 章 犯罪人格與心理學理論46
第 五 章 犯人之反社會性52
第 六 章 犯罪學理論之發展過程55
第 七 章 犯罪類型62
第 八 章 犯罪測量與預測76
第 九 章 被害人保護與補償80
第 十 章 犯罪防治與教化86
第十一章 名詞解釋匯編107
第二部分 最新相關法規條文
一、監獄行刑法131
二、監獄行刑法施行細則150
三、犯罪被害人保護法176
四、洗錢防製法187
五、組織犯罪防製條例197
六、性侵害犯罪防治法202
第三部分 相關考試曆屆試題與解析
八十五年特種考試警察人員(三等)考試「犯罪學」試題215
八十五年特種考試 第二次政風人員(四等)考試「犯罪學概要」試題219
八十六年特種考試警察人員(三等)考試「犯罪學」試題224
八十六年特種考試司法人員(四等)考試「犯罪學概要」試題229
八十六年特種考試退除役軍人轉任公務人員(四等)考試「犯罪學概要」試題233
八十七年特種考試原住民行政暨技術人員(四等)考試「犯罪學概要」試題239
八十七年特種考試警察人員(三等)考試「犯罪學」試題244
八十七年特種考試司法人員軍法官(三等)考試「犯罪學」試題249
八十七年特種考試司法人員軍法官(四等)考試「犯罪學概要」試題252
八十八年特種考試警察人員(三等)考試「犯罪學」試題256
八十八年特種考試司法人員(三等)考試「犯罪學」試題260
八十八年特種考試司法人員(四等)考試「犯罪學概要」試題263
八十九年特種考試第一次司法人員(三等)考試「犯罪學」試題268
八十九年特種考試第一次司法人員(四等)考試「犯罪學概要」試題270
八十九年特種考試第二次司法人員(三等)考試「犯罪學」試題276
八十九年特種考試第二次司法人員(四等)考試「犯罪學概要」試題278
八十九年特種考試警察人員(三等)考試「犯罪學」試題281
九 十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司法人員軍法官(三等)考試「犯罪學」試題284
九 十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司法人員軍法官(三等)考試「犯罪學」試題287
九 十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司法人員軍法官(四等)考試「犯罪學概要」試題292
九十一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司法人員(三等)考試「犯罪學」試題297
九十一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司法人員(三等)考試「犯罪學」試題300
九十一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司法人員(四等)考試「犯罪學概要」試題307
九十二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司法人員(三等)考試「犯罪學」試題310
九十二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司法人員(四等)考試「犯罪學概要」試題318
九十三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司法人員(三等)考試「犯罪學」試題327
九十三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司法人員(四等)考試「犯罪學概要」試題335
九十四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司法人員(四等)考試「犯罪學概要」試題342
九十五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司法人員(四等)考試「犯罪學概要」試題351
九十六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第一次司法人員(四等)考試「犯罪學概要」試題360
九十六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第二次司法人員(三等)考試「犯罪學」試題365
九十六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第二次司法人員(四等)考試「犯罪學概要」試題368
九十六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第二次警察人員(三等)考試「犯罪學」試題375
九十七年國軍上校以上軍官轉任公務人員考試「犯罪學」試題382
九十七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第二次司法人員(三等)考試「犯罪學」試題385
九十七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第二次司法人員(四等)考試「犯罪學概要」試題390
九十七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警察人員(三等)考試「犯罪學」試題394
九十八年國軍上校以上軍官轉任公務人員考試「犯罪學」試題401
九十八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司法人員(三等)考試「犯罪學」試題404
九十八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警察人員(三等)考試「犯罪學」試題415
九十八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司法人員(四等)考試「犯罪學概要」試題422
參考資料 431
我一直對犯罪心理學和犯罪原因論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當我在書店裏看到這本《犯罪學(含概要)(16版)》時,就毫不猶豫地把它抱迴瞭傢。這本書並沒有讓我失望。它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宏觀與微觀相結閤的視角。一方麵,它能夠從社會結構、經濟環境、文化背景等宏觀層麵分析犯罪現象的産生原因,比如,通過分析不同國傢的犯罪率差異,來揭示製度性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麵,它又能夠深入到個體層麵,探討遺傳、心理、教育等微觀因素在犯罪行為中的作用。尤其是在關於“犯罪人格”的章節,作者列舉瞭大量精神病學和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詳細闡述瞭不同心理特徵如何可能導緻個體走嚮犯罪道路。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和“衝動控製障礙”等概念的講解,結閤真實的案例,讓我對這些概念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此外,這本書在梳理犯罪學理論時,也展現瞭其曆史發展脈絡,讓讀者能夠清楚地看到不同理論是如何相互藉鑒、又如何相互批判的。這種曆史的維度,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犯罪學理論的演變和發展。總而言之,這本書在理論深度和廣度上都做得非常齣色,滿足瞭我對犯罪學各個維度的探究需求。
评分剛拿到《犯罪學(含概要)(16版)》的時候,我有點擔心內容會不會過於學術化,畢竟“犯罪學”這三個字聽起來就有點沉重,生怕讀起來像是在啃一本枯燥的教科書。但實際閱讀下來,我的這種擔憂完全是多餘的。這本書的敘述方式非常吸引人,它不僅僅是羅列理論和事實,更多的是在引導讀者進行思考。在分析每一個犯罪現象的時候,作者都會拋齣一些關鍵性的問題,比如“為什麼某些群體更容易成為犯罪的受害者?”或者“如何纔能有效地預防和控製犯罪?”這些問題,會促使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主動去尋找答案,而不是被動接受信息。書中的案例選擇也非常有代錶性,涵蓋瞭不同類型的犯罪,從街頭暴力到金融犯罪,再到網絡欺詐,幾乎涵蓋瞭現代社會中常見的犯罪形式。而且,作者在分析這些案例時,並不拘泥於單一的理論解釋,而是會從多個角度進行剖析,比如,在分析一起盜竊案時,可能會從經濟壓力、個人動機、社會環境等多個層麵進行解讀,這讓我看到瞭犯罪現象的復雜性和多麵性。另外,這本書在討論犯罪防治策略時,也給齣瞭很多具有操作性的建議,這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學術研究,更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评分這本《犯罪學(含概要)(16版)》真的是我近期閱讀體驗中的一匹黑馬,說實話,當初選擇它純粹是因為“16版”這個字眼,總覺得版本更新得越勤,內容就越紮實,越能跟得上時代。拿到書後,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翻看目錄,那種厚重感和係統性立刻就打消瞭我之前的疑慮。書的整體排版清晰,印刷質量也屬上乘,紙張摸起來很舒服,即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眼睛疲勞。內容上,我尤其喜歡它對於犯罪學理論的梳理,從經典的古典學派、實證學派,到後來的理性選擇理論、社會學習理論等等,每一個理論的介紹都詳略得當,既有理論的精髓,又有清晰的邏輯鏈條,讓我這個初學者也能循序漸進地理解。而且,書中穿插的案例分析也十分精彩,那些真實發生的案件,結閤理論進行剖析,往往能瞬間點亮我之前模糊的認知,讓我深刻體會到理論的實踐意義。比如,在講解“壓力理論”時,作者引用的那個關於經濟衰退導緻犯罪率上升的案例,就讓我印象深刻,直觀地理解瞭理論是如何解釋現實問題的。總的來說,這本書的理論框架搭建得非常紮實,為我打下瞭一個堅實的犯罪學基礎,讓我對這個學科産生瞭濃厚的興趣,也為我後續更深入的學習指明瞭方嚮。
评分說實話,我拿到這本《犯罪學(含概要)(16版)》的時候,心裏是抱著一種“學習任務”的心態去翻閱的,畢竟這個領域對我來說還是比較陌生的,而且“16版”聽起來就充滿瞭學術氣息,有點讓人望而生畏。然而,當我真正開始閱讀之後,這種顧慮很快就被拋到瞭九霄雲外。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雖然嚴謹,但並不晦澀難懂,很多地方都寫得非常生動,甚至帶點故事性,這大大降低瞭閱讀門檻。作者在處理一些復雜的概念時,非常善於運用比喻和類比,讓那些抽象的理論變得具象化,比如在解釋“犯罪的社會化過程”時,就用瞭“溫水煮青蛙”的比喻,一下子就點醒瞭我,讓我立刻明白瞭其中的機製。更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的知識點更新非常及時,很多案例和數據都引用瞭近幾年的研究成果,這對於一本學術性較強的書籍來說,是非常難得的。我尤其贊賞書中關於“網絡犯罪”和“身份盜竊”等新興犯罪現象的探討,這讓我意識到犯罪學並非隻停留在過去的時代,而是在不斷地與時俱進,應對新的社會挑戰。書中的圖錶和數據也恰到好處,既能起到輔助理解的作用,又不會顯得冗餘。整體而言,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順暢,讓我感覺像是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在娓娓道來,而不是枯燥地背誦條文。
评分作為一個對社會問題和社會科學領域一直保持關注的讀者,這本《犯罪學(含概要)(16版)》無疑是一次非常寶貴的學習機會。它的價值並不僅僅在於信息量的多少,更在於它所呈現的思維方式和分析框架。這本書最讓我欣賞的一點是,它非常注重辯證的分析。在探討犯罪原因時,它不會簡單地將責任歸咎於個體,也不會簡單地歸咎於社會,而是會深入分析個體與社會環境之間復雜的互動關係。例如,在討論“社會失範論”時,作者並沒有將社會失範簡單地視為導緻犯罪的唯一原因,而是詳細闡述瞭社會失範如何通過影響個體行為和規範,最終間接導緻犯罪率的上升。這種 nuanced 的分析,讓我能夠更全麵、更深刻地理解犯罪現象的成因。同時,書中對於犯罪學研究方法的介紹也讓我耳目一新。它不僅列舉瞭問捲調查、訪談、統計分析等傳統研究方法,還探討瞭實驗研究、田野調查等更具挑戰性的方法。這讓我認識到,犯罪學研究並非是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需要嚴謹的實證支撐。此外,這本書的理論體係也非常完整,從犯罪的定義、分類,到犯罪的測量、預測,再到犯罪的預防、控製,幾乎涵蓋瞭犯罪學的所有核心內容。這種係統性的呈現,讓我對犯罪學這個學科有瞭更清晰、更完整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