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陳瑤蒨
畢業於東海中文係、花蓮師院民間文學研究所、現就讀於淡江中文所博士班。以文獻為主要處理對象,盡力地瞭解漢人宗教的樣態,認為「信仰」是一把理解民間文學的鑰匙。
第一章 緒論 13
第一節 十王信仰與《玉曆寶鈔》相關研究成果 63
第二節 版本說明與論文概述 153
第二章 《玉曆寶鈔》之前的十王信仰 233
第一節 唐代末年至北宋初年 243
一、十王信仰的開端:十王經3
二、十王信仰的摺射:圖像
三、小結
第二節 北宋初年至南宋末年 373
一、文人與佛教團體的反應
二、道教團體的迴應
三、大足石刻的呈現
四、小結
第三節 元、明至清代初年 523
一、寺廟道觀
二、小說、戲麯與寶捲
三、小結
第三章 《玉曆寶鈔》的內容分析(一) 653
第一節 匯集中國冥界傳統的《玉曆寶鈔》 683
一、來源之一:佛經
二、來源之二:現實中的刑罰與文學作品
三、對官衙、行刑與公正審判的承繼
四、小結
第二節 反映清代信仰文化 893
一、十殿模式與補經所的設置
二、受到規範的理想行為
三、整閤冥界論述的企圖
四、餘論
第三節 製作與傳播途徑初探 1043
一、《玉曆》與佛、道經典的內容差異
二、《玉曆》與教派寶捲的內容差異
三、從《玉曆》奬掖的價值探討目標讀者
四、小結
第四章 《玉曆寶鈔》的內容分析(二) 1233
第一節 序文 1253
一、刊行時間與傳播軌跡
二、刊印善書的動機
三、小結
第二節 感應錄 1403
一、造成形式差異與內容參差的原因
二、共同成分的意義
三、其他值得討論的現象
四、小結
第三節 神明信仰與神誕日 1623
一、三位主掌冥界救贖的重要神明
二、竈神:精準的監察者
三、神誕錶與其他神聖日期
四、小結
第五章 颱灣十王信仰與《玉曆寶鈔》之發展 1853
第一節 冥判類善書 1863
一、清末迄今《玉曆》與十殿圖的印行
二、《洞冥寶記》等續作善書
三、颱中聖賢堂的《地獄遊記》
四、小結
第二節 遊冥故事的內容 2073
一、鬍迪罵閻、何立傳語
二、唐太宗入冥
三、妙善遊冥與目連救母
四、小結
第三節 作傢文學、超薦科儀與圖像 2253
一、十殿歌與作傢文學
二、與超度亡魂有關的儀式
三、祈福儀式與圖像
四、小結
第六章 結論 243
參考書目 249
自序
死後世界是人類關注的重要課題之一,但世界上其他的民族,卻不一定像漢人一樣,把它視為審判功過與執行懲處的地方。漢人對這段經過,總名之為「地獄」。「地獄」的概念,受佛教的影響,但是佛道典籍及慕道人士的筆記等,與庶民世界廣泛流傳的善書,對於地獄的描寫有所不同,在我們眼中,這似乎意味著菁英與庶民、經典與素樸這兩個有所區隔的世界,對於地獄的想像,存在著差異。
一開始,我們以善書為處理的對象,試圖說明民國六十年代初期,《地獄遊記》在颱灣廣泛流傳的原因。誠然,纂造該書的颱中聖賢堂有關鍵性的作用,但是《地獄遊記》內容本身植基於十殿信仰的文化元素,也是不容忽視的麵嚮。就目前可見的文獻,十殿信仰至遲於十世紀初成型,隨著時間推衍,益發展現齣其對於文化細緻麵的影響,在明清以來的善書、通俗小說、俗謠歌訣中展現,十殿地獄在庶民社會中,似有其頑強的生命力。在有限的時間內,我們將焦點集中在《地獄遊記》的前身——《玉曆寶鈔》上,以說明善書在十殿信仰的發展過程中扮演的角色。
這本小書主要的部分,源於2000至2003年在民間文學研究所的學習,少數針對第五章的修改,於今年夏天完成。撰寫的過程中,我獲得許多師友所提供的資料,他們是李世偉老師、王見川老師、遊子安老師、陳登武老師、車錫倫老師與譚遠琴小姐、方鄒怡小姐。諸多方法上的啓迪和研究視野的開拓,是求學路上難能可貴的經驗,如果我在這條路上耕耘不輟,完全是因為幾位師長在我心中灑下種子的緣故。然而,兩個階段的修改留下許多不盡人意之處,部分未能釐清的論題,牽涉到其他的知識體係,盡管持續關注,卻依然無法提齣完整的報告,這是本書付梓之際,本人心頭的憾事。
2006年鞦日颱北
這本書的題目相當吸引人,它勾勒齣瞭一種既神秘又帶有某種秩序感的意象。我一直對人類社會中關於“懲罰”與“救贖”的觀念很著迷,而“地獄司法神”這個概念,恰恰觸及瞭這一點。在不同的文化中,都有關於死後審判的敘事,而颱灣地區獨特的文化融閤,又可能為這個主題帶來新的解讀。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探索,在颱灣的信仰體係中,這些“司法神”是如何被賦予生命和職能的?他們的形象是否受到佛教、道教,抑或是其他更本土化的信仰的影響?我尤其希望能瞭解,在這些神話故事背後,所摺射齣的颱灣民眾對於公平、正義以及人生價值的獨特理解。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以吸引人,濃鬱的中國傳統水墨風格,搭配上“地獄司法神”這個頗具衝擊力的詞匯,瞬間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我一直對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關於陰間審判、善惡報應的題材。這本書名讓我聯想到中國傳統文化中森嚴的地府,以及那些負責審判亡靈的判官、閻王等神祇。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這些神祇的起源、職能、以及在不同地域、不同傳說中的演變。我想瞭解他們是如何形成,他們的形象又是如何被描繪齣來的,以及他們在中國人的生死觀、道德觀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
评分我對於書中能夠闡述“地獄司法神”這一概念背後所蘊含的社會意義和文化心理非常感興趣。在許多文化中,對死亡的恐懼和對公平正義的渴望,常常會投射到對死後世界的想象中。地獄司法神,作為審判者,是否也象徵著人們對人間不公的一種反抗和期待?這本書是否會探討,在颱灣的特定曆史和社會背景下,地獄司法神的形象和故事是如何被塑造和演變的?是否會與當地的政治、經濟、社會變遷産生某種聯係?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深刻的見解,讓我不僅僅是瞭解一個神話故事,更能觸及到隱藏在故事背後的社會肌理。
评分拿到這本書,我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雖然還未深入閱讀,但從目錄和章節標題來看,它似乎涵蓋瞭非常廣闊的範圍。我尤其對那些關於“司法”的部分感到好奇。地獄的司法體係是如何運作的?是否存在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規,用來衡量人間的罪與罰?書名中的“颱灣”二字,更是讓我感到驚喜,這意味著它不僅僅是泛泛而談的中國神話,而是將視角聚焦在颱灣地區獨特的民間信仰和在地文化上。我很好奇,在颱灣,地獄司法神的概念是如何被理解和傳承的?是否有與大陸地區不同的神祇形象、審判流程,或是特殊的祭祀習俗?
评分從“颱灣的地獄司法神”這個書名,我腦海中浮現齣的是一係列充滿想象力的畫麵。也許書中會細緻描繪這些神祇的莊嚴形象,他們身穿官袍,手持法器,威風凜凜地坐在審判颱上。我期待能夠讀到關於他們審判的具體情節,比如他們如何核查亡魂的罪狀,如何權衡功過,以及最終如何做齣判決。同時,我也對“司法”二字在神話體係中的具體體現感到好奇。地獄裏的“法律”是怎樣的?是否有“刑罰”的種類和程度?這本書是否會深入剖析這些細節,讓我們一窺那個神秘的司法體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