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能不能成為互動思考的載體?漫畫能不能成為創意動力的開端?
作者在九格漫畫找尋位置和方嚮;以四格漫畫展現格物緻知的意圖,格的是言語和思考的圖,以及符號溝通的物。在三格漫畫中,則直接展開文字的遊戲:兩個相同的人物手插口袋,麵對麵,兩人頭上的空間,填入瞭來迴三次的對白;有的是一問一答形式,有的不是,有的發展成某種結論,有的隻是導緻更多疑問的開始。
作者自稱這是「氣泡漫畫」。因為所畫的人物頭上的對話都是些氣泡符號,以替代他們對話的內容。氣泡有大有小,有各形各式,有的像一朵雲,有的如氣球一樣,像氣球般一戳就穿。
本書作者是過去三十年來香港文化界裏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他的漫畫不是傳統的漫畫,而更接近一種藝術錶現,有超乎形式遊戲之外的豐富意蘊,「不時指涉著日常語言、人際互動、知識份子習性和政治意識型態中的種種盲點」。一方麵是「實驗藝術」,另一方麵也是作者對整個社會提問的方式。
作者簡介
榮念曾
生於上海,5歲隨傢人移居香港。先後就讀於美國加州大學柏剋萊分校建築係和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所,並獲得城市設計及城市規劃碩士學位。1979年返港,開始藝術創作,參與各種藝術活動,包括電影、漫畫、裝置、錄影、舞颱與概念藝術。
1982年創立「進念.二十麵體」,1985年起齣任其藝術總監。參與編導的舞颱作品超過150齣,包括:〈中國旅程〉係列、〈二三事〉係列、〈百年孤獨〉係列、〈中國文化深層結構〉係列等,曾於北京、柏林、布魯塞爾、倫敦、慕尼黑、紐約、新加坡、颱北及東京演齣。
1999年的裝置作品被紐約亞洲協會選齣,參與全球五十六名華人藝術傢在全美博物館巡迴展覽的Inside/Out: New Chinese Art。2000年組織瞭分彆於柏林及香港舉行、為期11週的Festival of Vision文化節,邀請一韆位來自35個亞洲及歐洲城市的藝術傢及文化工作者參與。2003年,在香港1a藝術空間舉行「樹.人」個人展覽。2007年的「天天嚮上──榮念曾概念漫畫展」在上海舉辦的香港創意産業文化交流計劃內公展。
自1987年起,發起一連串有關文化藝術政策的公開論壇及文化政策學習小組,1991年及1993年更發錶具影響力的報告〈In Search of Cultural Policy〉。此外亦成立瞭兩個舉足輕重的團體,緻力於文化政策事務。從1997年開始,協助舉辦瞭數個重要的藝術網路活動,當中包括「亞洲藝術網路」(Asia Arts Net)、「上海-香港-深圳-颱北城市文化交流會」(City to City Cultural Exchange Conference: Shanghai, Hong Kong, Shenzhen, Taipei)、「城市文化論壇及亞太區錶演藝術網路」(Asia Pacific Performing Arts Network)。
榮念曾是香港藝術發展局的創始成員,亦是其藝術教育小組創組主席,負責確立香港的藝術政策。2000年再次獲香港特彆行政區政府委任為藝展局委員。2001年,在紐約福特基金會資助下策劃成立每三年一次的世界文化論壇(World Culture Forum),並於2003年成為該活動的副主席。曾兼任香港政府中央政策小組成員,目前為香港特區政府多個有關創意工業及文化項目的政策顧問,其中包括西九龍文娛藝術區核心文化藝術設施諮詢委員會。
近年,榮念曾與聯閤國教科文組織閤作策劃藝術教育研究中心、非物資文化發展計劃;另於2006年閤作創辦香港首間創意中學。
榮念曾是新類型藝術的倡導者,香港錶演藝術界的教父級人物,也是香港及鄰近地區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傢之一。
自序
漫畫能不能成為互動思考的載體?漫畫能不能成為創意動力的開端?該試試吧。我在九格漫畫中找尋位置尋找方嚮,希望在九格中實驗環境並挑戰?事;希望實驗環境能啓發我們新觀點和新角度去戰?事。我在四格的漫畫中有格物緻知的意圖吧;格的可以是言語和思考的圖,格的可以是符號溝通的物;我倒期待這些作業,能為大傢對交流提供不同層次的意會。我在三格漫畫裏以逸待勞,直接展開文字的遊戲;練習底限形式中內容的發展,也是摩擦對話寫作的好籍口。有人說我關懷的是在「釐清定義」、「打破規範」、「建立新規則」的循環進程,也有人說,這就是另類「自說自話」。其實,創作本來就該由「自說自話」開始,隻要「天天嚮上」不要太唯心,創作本身自然會成為創意互動的平颱;這些平颱的拓展,順理成章地成為多元文化發展的集體力量。
讀完之後,我腦海中湧現的第一個念頭是,這不僅僅是一本漫畫,更像是一場精神的洗禮。榮念曾老師的“概念漫畫”形式,讓我印象深刻。他沒有選擇用大段的文字去闡述,而是用極簡的畫麵、充滿張力的留白,以及富有深意的符號,將“天天嚮上”這個概念拆解、重組、再升華。我尤其喜歡他在描繪“進步”這個概念時,所使用的那些抽象的圖形和綫條。它們既有力量感,又帶著一種流動的生命力,仿佛在訴說著一個永不停歇的進程。我記得其中有一幅畫麵,是用無數個微小的點構成的螺鏇狀上升的圖形,每一個點都在朝著更高的方嚮凝聚,那種集體嚮上、積少成多的力量感,真的讓我感到震撼。他又會將一些日常的意象,比如一棵正在生長的樹,或者一滴水滴入湖麵産生的漣漪,巧妙地融入其中,讓抽象的概念變得具象可感。這種將宏大敘事與個體體驗相融閤的藝術手法,無疑是非常高明的。我反復咀嚼著那些畫麵,試圖理解榮念曾老師想要傳達的更深層次的寓意。這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享受,因為它迫使我跳齣固有的思維模式,去用全新的視角審視“天天嚮上”這個主題。
评分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覺是,它像一位睿智的長者,用一種溫柔而有力的筆觸,引導我進行一場關於生命意義的深度對話。榮念曾老師的“概念漫畫”並非是簡單的插畫,它更像是視覺化的哲學思考。我常常會在翻閱的過程中停下來,久久地凝視著某一幅畫麵,試圖去捕捉其中蘊含的情感和思想。例如,有一組描繪“堅持”的作品,並沒有直接畫齣一個人在努力攀登,而是用一種非常寫意的方式,展現瞭時間和空間的交織,以及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點滴努力最終匯聚成巨大能量的過程。這種不直接、不直白的錶達方式,反而更能激發讀者的想象力,讓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解讀。我常常會聯想到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卻意義深遠的堅持,比如日復一日的學習,年復一年的耕耘,那些在默默無聞中積蓄力量的時刻,在這本書裏得到瞭升華。它讓我意識到,“天天嚮上”並非是一種轟轟烈烈的壯舉,而是一種潛移默化、持之以恒的生命狀態。我會在閤上書本後,依然沉浸在那些意境之中,思考著如何將這種“天天嚮上”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评分從閱讀的感受來說,《天天嚮上:榮念曾概念漫畫》是一次非常獨特且令人難忘的體驗。它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情節跌宕起伏,也沒有跌宕起伏的人物命運,但它所帶來的衝擊力,卻絲毫不亞於那些講述宏大史詩的作品。榮念曾老師的“概念漫畫”仿佛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內心深處對“成長”的認知。我會在某一幅畫麵前,看到自己曾經的某個瞬間,看到自己曾經的迷茫和堅持,看到自己曾經的進步和蛻變。例如,他可能會用一種非常簡潔的構圖,描繪瞭“突破瓶頸”的過程,那種從束縛到釋放的視覺感受,讓我感同身受。這本書沒有直接告訴我要怎麼做,而是通過這些充滿象徵意義的畫麵,去觸動我的內心,去引發我的思考。它讓我意識到,“天天嚮上”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旅程。閤上書的那一刻,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力量在心中湧動。
评分說實話,一開始我還有點擔心“概念漫畫”會過於晦澀難懂,但《天天嚮上:榮念曾概念漫畫》完全打消瞭我的顧慮。榮念曾老師的藝術手法雖然充滿創意,卻並不冰冷,反而帶著一種溫度和人文關懷。他巧妙地將一些具有普遍意義的符號和意象融入其中,讓即使是初次接觸概念漫畫的讀者,也能感受到其中的共鳴。我尤其喜歡他處理“積纍”這個概念的方式,他並沒有直接描繪堆砌,而是用一種非常巧妙的方式,展現瞭“量變引起質變”的哲學。例如,他可能會用無數微小的點,逐漸形成一個清晰的輪廓,或者用涓涓細流,最終匯聚成奔騰的江河。這些畫麵,不僅具有視覺上的美感,更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它讓我明白,任何偉大的成就,都是從點滴的努力開始的。這本書讓我對“堅持”有瞭新的理解,它不再是枯燥的重復,而是充滿希望的積澱。
评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內心世界的窗戶,然後榮念曾老師用他獨有的藝術語言,為我繪製瞭一幅幅關於成長與蛻變的圖景。他筆下的“天天嚮上”,不是那種口號式的激勵,而是滲透在每一個細節中的深刻洞察。我記得有一幅畫麵,描繪的是一粒種子在黑暗中默默積蓄力量,然後最終衝破土壤,嚮陽而生的過程。這讓我聯想到我們在麵對睏難和挑戰時,所經曆的那個艱辛而充滿希望的階段。他的“概念漫畫”並非追求視覺的華麗,而是以簡潔的畫麵傳達最深刻的思想。這種“少即是多”的藝術哲學,讓我更加專注於畫麵背後的意涵。它讓我意識到,真正的進步,往往是悄無聲息的,是積年纍月的積纍,是內心力量的覺醒。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進步”的定義,它不僅僅是外在的成就,更是一種內在的成長和自我超越。
评分我必須承認,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對“概念漫畫”這個詞並沒有一個特彆清晰的概念。但通過榮念曾老師的《天天嚮上:榮念曾概念漫畫》,我算是真正領略到瞭它的魅力。它不像傳統故事性漫畫那樣,需要我去跟隨情節發展,而更像是在進行一種思維的漫遊。每一頁,甚至每一個角落,都充滿瞭值得玩味的信息。我會在每一幅畫麵前駐足,思考它可能象徵的意義,以及它與“天天嚮上”這個主題的關聯。我特彆喜歡其中一些將自然現象與人文精神相結閤的構圖。比如,他可能用雲的流轉來比喻時光的飛逝,用雨滴的匯聚來象徵個體的力量。這種詩意的聯想,讓“天天嚮上”的主題變得更加生動和富有哲理。它教會我,在生活中,要善於從平凡中發現不平凡,從細微處感知宏大。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一種沉浸式的、內省式的體驗,它需要我的主動參與,而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信息。這種互動的閱讀方式,讓我感到自己與作品之間建立瞭一種深度的連接。
评分這本書最讓我著迷的地方在於,它能夠不斷地引發我的聯想和思考。榮念曾老師的“概念漫畫”就像一個引子,他拋齣瞭一個主題,然後用極具錶現力的畫麵,引導我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我記得有一幅作品,是用一種非常抽象的方式描繪瞭“知識的傳播”。它不是具體的老師在講課,也不是書本上的文字,而是一種能量的傳遞,一種思想的火花在空氣中跳躍。這種意象化的錶達,讓我深刻體會到知識的流動性和生命力。它讓我意識到,“天天嚮上”不僅僅是個人的追求,也包括瞭我們對知識的渴求,以及將知識傳承和發揚光大的責任。這本書的閱讀過程,更像是一場精神上的探險,我不斷地在畫麵與思考之間穿梭,每一次的停頓,都能收獲新的感悟。它讓我覺得自己不僅僅是在看一本書,而是在與藝術傢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评分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其藝術上的創新,更在於其所蘊含的深刻人生哲理。榮念曾老師的“概念漫畫”,讓我看到瞭“天天嚮上”這個主題的無限延展性。它不僅關乎個人的成長,也關乎社會的進步,甚至關乎人類文明的發展。我特彆欣賞他在處理“傳承”與“創新”關係時所展現齣的智慧。他可能用一種古老的符號,與現代的幾何圖形巧妙地結閤,既體現瞭對傳統的尊重,又展現瞭對未來的探索。這種平衡與融閤,讓我看到瞭“天天嚮上”的更高層次的意義。它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基於曆史的積澱,不斷地嚮前發展,創造齣新的可能。這本書讓我對“進步”這個詞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是一種動態的、螺鏇式上升的過程。它鼓勵我們去思考,去探索,去創造,去為世界的明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會在今後的日子裏,時常翻閱這本書,從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我瞭,那種簡潔而又有力的綫條,配閤著“天天嚮上”這四個字,瞬間就勾起瞭我對閱讀的興趣。我一直都很喜歡那些能夠觸動內心,引發思考的作品,而這本書的名字,恰恰給瞭我這樣的預感。榮念曾這個名字,我之前就有耳聞,他在藝術領域的造詣是毋庸置疑的,所以當我知道他以“概念漫畫”的形式來呈現“天天嚮上”這個主題時,我充滿瞭好奇。概念漫畫,這個詞本身就帶著一種探索和創新的意味,它不像傳統的漫畫那樣有明確的故事綫和人物關係,更注重思想的傳達和意境的營造。這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想看看榮念曾老師是如何用他的獨特視角,將“天天嚮上”這個我們耳熟能詳的詞匯,賦予全新的生命和深刻的解讀。我甚至在想,這會不會是一場關於個人成長、社會進步、甚至人類文明演進的哲學思辨之旅?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開扉頁,去探索這本書所蘊含的無限可能。我堅信,好的作品,總能在不經意間觸碰到我們內心最深處的東西,然後引領我們走嚮更廣闊的天地。這本書,從名字和封麵傳遞齣的信息來看,絕對具備這樣的潛力。
评分從藝術風格上來說,這本書絕對是獨樹一幟的。榮念曾老師的“概念漫畫”打破瞭我們對漫畫的刻闆印象,它沒有熱鬧的場景,也沒有誇張的人物錶情,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極度的剋製與留白。這種留白並非空洞,而是充滿瞭敘事性,它給瞭觀者極大的想象空間。我特彆欣賞他在色彩運用上的考究,雖然整體色調可能偏嚮沉靜,但偶爾點綴的亮色,卻能瞬間抓住視覺焦點,並傳遞齣強烈的象徵意義。比如,在描繪“突破”的概念時,他可能會用一抹鮮艷的紅色,劃破灰暗的背景,那種視覺上的衝擊力,比任何文字的描述都來得更為直接。同時,綫條的運用也是他的絕技,那些剛勁有力的綫條,或是柔美流暢的麯綫,都在無聲地訴說著故事。我常常會想象,在創作這些畫麵的時候,榮念曾老師內心一定有著極其清晰的思想脈絡和情感錶達。這本書的藝術性,讓我覺得它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它拓寬瞭我對“漫畫”的認知邊界,讓我看到瞭藝術錶達的無限可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