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不屬於人間,來到這裏,無能存活,但 一顆愛慕的心,如繭自縛,遂有瞭今日的結局,此乃情魔之劫,非關人力可以改變……
《聊齋》集中國誌怪小說想像力之大成,文字裏的亡魂世界,所反映齣的人性麵貌,往往比現實更具有力量。《幽冥物語》擷取此一經典的精神,藉附現代風貌,以傳說眾雜的北投山區為故事舞颱,再現永恆的生命主題。〈愛慕〉裏的蛇精因羨慕少女的美麗,來到人類社會,卻終被眾人辜負;〈房間〉暗夜裏的聲響,是擺脫不去的前塵往事,幢幢魅影夜半孤遊;〈夜遊〉本是為瞭找迴失去的自由而進行的飆速探險,卻意外碰見過去被辜負的友情亡魂……這些故事還保留著現世的溫度,穿越瞭陰陽的界綫,訴說一節節慾望糾纏的人鬼故事。
作者簡介
郝譽翔
一九六九年生。颱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東華大學中文係副教授。曾獲聯閤文學小說新人奬、時報文學奬、颱北文學奬、中央日報文學奬、全國大專學生文學奬、行政院新聞局優良劇本奬等奬項。著有短篇小說集《洗》、《逆旅》、《初戀安妮》,長篇小說《那年夏天,最寜靜的海》,論著《目連戲中庶民文化之研究》、《情慾世紀末》,劇本《鬆鼠自殺事件》等書。
【自序】
愛慕
身體
房間
夜遊
祕密
漩渦
瓶子
(附錄)招魂
小說寫完瞭,似乎就應該留給讀者自己去詮釋,但關於這本書,我仍忍不住想要交代它的由來。我以為,中文現代小說要走齣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那麼,非得要迴到被我們所遺忘瞭的傳統不可。然而,中文小說的傳統又是什麼呢?誌怪,正是我以為中文古典小說中最有趣的一環,但很可惜的是,現代小說卻殊少能從中汲取滋養。
所以我花瞭很多的時間,仔細反覆閱讀《聊齋》。《聊齋》乃是集中國誌怪小說想像力之大成,故我從《聊齋》中汲取精粹,放入這本現代風貌的短篇小說中。小說的人名,如阿綉、鴉頭、珊瑚、阿瑣、嬰寜、阿縴、青鳳……,皆是齣於《聊齋》,一來是為瞭趣味,一來則是,《聊齋》多以人為篇名,而人,實乃誌怪小說中最為重要的元素,也最值得我們去剖析其中蘊含的象徵意義。至於《聊齋》的故事主題,則被我加以濃縮變形,置諸小說當中,在此我不一一點齣,希望可以留下更多想像的空間。
有瞭故事,有瞭人,就必須有場景。於是我想起瞭我的故鄉,北投。
我在北投長大,成人,我幾乎閉著眼睛,就能繪齣那裏街道的走嚮,街邊的風景。而北投,在我的成長過程之中,竟也不隻是一座樸素之城,反倒更像是一個充滿瞭魔幻想像的詭譎溫泉之地。它的古老,它的破落,它的滄桑,一直縈繞在我的腦際。故它就成為我這本現代誌怪小說的場景。這樣的北投或許不被多數人認可,但對我而言,它卻是無比真實的,與我生命密切糾葛在一起的,屬於我的北投。
為這本小說集取名為《幽冥物語》,則有兩個原因。一是:誌怪小說必涉亡魂的世界,故幽冥反倒往往比現實更具有力量。二是,我素喜讀日本的物語,而日本物語中多為誌怪小說,與中國早期古典小說極為相似,而我又特彆偏愛「物語」二字,望文生義,彷彿是萬物在夜裏默默地說著話似的,很能說齣我在寫這一係列小說時的心境。
這本小說附有〈招魂〉一篇,則為我小時候的親身經驗,至今仍是曆曆如繪。故我不免思及物語小說的精神,乃是「物之哀」,而我這本書,也可說是在誌怪想像之中,包裹著一個「物之哀」的心與迴憶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