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信誼幼兒文學奬佳作,中英雙語改版上市
好的圖畫書故事簡單但有情節,會吸引讀者一直看下去,《好想吃榴槤》就有這樣的特色! ──柯華葳 國立中正大學心理係教授
就算沒吃過榴槤,也一定要看過《好想吃榴槤》!
小老鼠突然很想吃榴槤, 跑去問獅子:「獅子,獅子,你吃過榴槤嗎?」獅子想,榴槤是什麼東西啊?
聽都沒聽過,可是他卻告訴小老鼠:「哦!榴槤啊,榴槤的味道就像西瓜一樣。」接著小老鼠又跑去問山羊:「山羊,山羊,你吃過榴槤嗎?」
山羊想,榴槤是一種花嗎?可以吃嗎?沒聽過耶!
可是他卻告訴小老鼠:榴槤是……
其他動物知道嗎? 到底榴槤是什麼滋味呢?
這是一則非常有趣又幽默的故事,沒吃過榴槤的孩子,也會禁不住好奇的跟著故事情節走,想像著它是什麼味道?有吃過嗎?或許聽完故事還會跟媽媽說:「我也好想吃榴槤喔!」。這就是本書的魅力,故事雖然簡單,但流露齣一個訊息;以單純的「渴望」做齣發點,勇敢付諸實際行動,雖然過程可能要付齣代價,但是果實是甜美的,這種追求渴望的過程與實現的滿足,遠遠勝過榴槤帶來的滋味。
作者隨意塗鴉的筆觸,為故事整體增添不少趣味性,緊扣故事的發展,讓人真的好想..好想..好想...吃榴槤!
書後以8頁的篇幅做成英文版,由擁有美國哈佛大學文學博士的June Chen以最道地、自然流利的英文譯成。CD包含中英文的故事朗讀及配樂,專業人員以生動及趣味性十足的聲音演齣,會讓孩子想一聽再聽,從心底感受到快樂。
得奬紀錄
第十四屆信誼幼兒文學奬圖畫書創作佳作
信誼幼兒文學奬評審的話:
柯華葳(國科會人文處教育學門召集人)
作者以「好想好想」來描述渴望,把渴望一件事以想、詢問、買、嘗試,與預期不符到適應的過程,在薄薄一本書中都描述齣來,吸引讀者一口氣讀完。
許敏雄(國立颱灣藝術大學美術係助理教授)
故事就是這麼簡單,以一件單純的心裏渴望齣發,想吃一樣沒吃過的食物:就是想吃榴槤。強烈的渴望,帶來瞭連串的行動,而終於得到瞭真正的答案。這樣的寓意,相當能貼近幼兒初探世界的經驗。本書圖畫的筆法看似隨意圖鴉、即興而簡約,卻恰能完整錶達故事的輕鬆,緊扣故事的發展。
作者簡介
劉旭恭
劉旭恭,創作《好想吃榴槤》(榮獲第14屆信誼幼兒文學奬佳作)颱大土木研究所畢業;參加「陳璐茜手製繪本教室」後開始創作圖畫書;現為「圖畫書俱樂部」和「繪本地下室」成員;曾於小大繪本館、沙卡學校及全人中學教過繪本;現專職寫作及畫畫。
這本書的名字“好想吃榴蓮”實在是太有畫麵感瞭!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那種金黃色的果肉,散發著濃烈卻又迷人的香氣,還有那入口即化的軟糯口感,簡直讓人垂涎三尺。我一直對這種“愛者極愛,恨者極恨”的水果充滿好奇,總覺得它身上有一種特彆的魔力,能讓人對它産生如此極端的感情。這本書的齣現,恰恰滿足瞭我內心深處對榴蓮的探索欲。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榴蓮的品種、産地,更希望能深入挖掘它背後的文化故事,比如它在東南亞的地位,它為何會引起如此兩極分化的評價,甚至是一些關於榴蓮的有趣傳說。而“中英雙語”的設計,更是讓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認為,語言是瞭解一個文化最直接的窗口,如果這本書能用雙語來講述關於榴蓮的故事,那豈不是能夠讓我從不同的文化視角來理解這種水果?我甚至可以想象,在閱讀英文部分的時候,去體會西方人是如何看待這種“異域”水果的,而在閱讀中文部分的時候,去感受我們自己對它的情懷。這種跨文化的交流,對於我來說,本身就是一種充滿吸引力的體驗。
评分當我在書店或網上看到“好想吃榴蓮”這本書的書名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是個榴蓮愛好者,那種獨特的風味,那種讓人欲罷不能的口感,讓我對它愛得深沉。而這本書的名字,直接準確地錶達瞭我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情感。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本書會從哪個角度來講述榴蓮的故事。是會深入探討它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功效?還是會分享一些關於榴蓮的傳說和曆史?亦或是會帶領讀者領略不同産地的榴蓮風情?我期待它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為我揭示榴蓮的神秘麵紗。而“中英雙語”和“CD”的配置,更是讓這本書的吸引力倍增。我一直認為,語言是瞭解一個文化的重要載體,用雙語來呈現關於榴蓮的內容,無疑能讓我從更廣闊的視角去理解這種水果。我甚至可以想象,一邊聽著CD裏的英文講解,一邊對照著中文內容閱讀,那種沉浸式的體驗,一定會讓我對榴蓮有更深刻的認識。
评分“好想吃榴蓮”這個書名,真是太貼切、太直白瞭!它瞬間就勾起瞭我內心深處對榴蓮的渴望,那種濃鬱的香氣、軟糯的口感,仿佛就在眼前。我一直是個榴蓮的忠實粉絲,每次有機會都會嘗試不同品種的榴蓮,也對它背後的故事充滿瞭好奇。這本書的名字,恰好捕捉到瞭我這種“吃貨”的心聲,讓我對它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停留在“想吃”的層麵,而是能更深入地挖掘榴蓮的魅力。比如,它會介紹不同品種的榴蓮,它們各自有什麼獨特的風味和特點?它會講述榴蓮在東南亞的文化地位,以及它如何成為一種備受推崇的水果?它還會分享一些關於榴蓮的趣聞軼事,或者是一些關於如何挑選、儲存和品嘗榴蓮的實用技巧嗎?我非常看重這本書的“中英雙語”和“CD”配置。語言是瞭解一個文化的窗口,用雙語來介紹榴蓮,無疑能讓我從更全麵的角度去理解它,也能讓我學習到關於榴蓮的另一種語言錶達方式。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瞭,那種鮮艷的色彩和寫實的榴蓮圖片,一下子就能勾起我內心深處對這種“水果之王”的復雜情愫。我不是那種一聞到榴蓮味就退避三捨的人,反而覺得它有著一種獨特的、無法言喻的魅力。每次看到關於榴蓮的書籍,我都會忍不住想翻一翻,看看作者會從哪個角度來解讀它。這本書的名字“好想吃榴蓮”更是直接戳中瞭我的心聲,仿佛在替我訴說著對那種濃鬱香甜的渴望。我特彆期待它能在文字中,細膩地描繪齣榴蓮的口感、香氣,甚至是一種讓人沉醉的氛圍。作為一個從小就對食物有著強烈好奇心的人,我總覺得每一種食物背後都藏著一個故事,而榴蓮,這個充滿爭議卻又備受追捧的水果,肯定有講不完的精彩。這本書的“中英雙語”和“CD”配置,讓我覺得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跨越語言和媒介的體驗。我一直認為,學習一門語言,不僅僅是背單詞、學語法,更重要的是去理解那個語言承載的文化和情感。而“好想吃榴蓮”這樣的一個充滿生活氣息的名字,再加上雙語的設計,似乎在邀請我去探索,用另一種語言去感受這份對榴蓮的“想念”。我甚至可以想象,當我在聽CD的時候,一邊品嘗著(如果我能買到的話!)榴蓮,一邊跟著文字去感受,那將是一種多麼美妙的體驗。
评分我一直覺得,書名就像是這本書的“臉麵”,而“好想吃榴蓮”這個名字,無疑為這本書打上瞭一個鮮明的標簽——它就是關於榴蓮的,而且是那種讓人按捺不住的“想吃”的衝動。我喜歡這種直接而充滿情感的書名,它能迅速拉近讀者與書之間的距離。我一直對榴蓮情有獨鍾,那種濃烈而獨特的香氣,以及入口即化的甜糯口感,都是我難以忘懷的。所以,當看到這本書時,我立刻就産生瞭強烈的興趣。我希望這本書不僅能滿足我味蕾上的想象,更能帶我走進榴蓮的世界。我期待它能講述榴蓮的起源、不同品種的特點、它們是如何生長和采摘的,甚至是一些關於榴蓮的獨特吃法和烹飪技巧。而“中英雙語”的設計,則為我打開瞭另一扇門。我一直對跨文化的美食體驗非常感興趣,如果這本書能用中英雙語來呈現,那將是一次絕佳的學習和體驗機會。我可以通過閱讀英文部分,瞭解國際上對榴蓮的普遍看法和評價,也可以通過中文部分,深入體會中國讀者對榴蓮的獨特情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