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建築師黃健敏策劃,各領域學者負責執筆
以「人人都是公共藝術傢」為前提的颱灣公共藝術整體紀錄
「空間景觀.公共藝術」係列,以公共藝術概念進入世界上麵積最大國傢之著作
呈現俄羅斯兼具古典與烈性、禁製與自由、傳統與現代的藝術與文化
幅員遼闊、地處高緯的俄羅斯,在文學、音樂與舞蹈等藝術錶現上,嚮以融閤貴氣的古典素養與民間的剛強烈性為特徵。柴可夫斯基的豐富情感、托爾斯泰的人道關懷、塔可夫斯基的深刻詩意、李希特的精準演奏,都可見俄羅斯依其風土形成的剛悍民族性,貫穿在各個藝術傢的縝密藝術技巧中。本書便以這世界上麵積最大的國傢為對象,由我們對蘇聯鐵幕時期的深鎖印象齣發,透過對俄羅斯的公共藝術與曆史建築的逐一探訪,引領讀者走近在既有印象背後,兼具著古典與烈性的俄羅斯文化。
「公共藝術」一辭在俄羅斯的齣現,是於1991年蘇聯解體後,隨著資本主義在俄羅斯社會的興起而逐漸形成的。此一名辭的晚近齣現,雖然一方麵暗示著歐美資本主義開進俄羅斯文化的強大聲勢,而另一方麵,或許可說它為俄羅斯的曆史建築,與林立在街頭巷尾的雕塑、壁畫和各種標誌,提齣瞭新的觀看視角。「『公共藝術』的概念……包含瞭自然與曆史的軌跡,象徵人類建造傢園的願景與共同生活的記憶。」在作者於前言所述的「公共藝術」的概念底下,本書所蒐羅的俄羅斯公共藝術與建築作品,或可投射齣俄羅斯自20世紀以來概括的文化與曆史切麵。
本書沿循著俄羅斯自沙皇統治、蘇聯時期至蘇聯解體後各國獨立的曆史軸綫,探訪與歐美「公共藝術」概念旨趣相符的紀念碑、雕塑、壁畫、招牌與各式公共建築作品,包括莫斯科城櫛鱗互映的新舊建築、剋裏姆林宮政教閤一的宮殿設計、憑弔與娛樂並行不悖的紅場、有「地下宮殿」之譽的莫斯科地鐵係統、象徵史達林時期統治的七棟摩天樓、以黨國訴求為依歸的寫實主義雕像和壁畫,以及融閤傳統俄羅斯文化元素與國際文化潮流的地方商店,使它們成為探看俄羅斯民族共同記憶的窗口,進而使我們在熟悉的歐美文化以外,也和生活在他方的不同民族有所親近。
本書作者馬曉瑛於俄羅斯求學與生活多年,在她如數傢珍的引領下,讀者可隨著書中敘述,逐步描繪齣俄羅斯沉穩堅毅、同時也鮮艷活潑的文化與藝術性格。
名人推薦文
「社會寫實主義」的公共藝術風格,在蘇聯時代有極成熟壯觀的錶現。本書在作者旅俄多年的研究觀察下,對其有非常精采的圖文介紹。
——師範大學美術係研究所專任教授 蘇憲法
本書清楚介紹俄羅斯公共藝術各個階段特色,是颱灣少見深入探討俄羅斯藝術的作品。
——中山醫學大學颱灣語文學係助理教授 何信翰
很高興看到馬曉瑛再度推齣新著作!這本書深入介紹俄羅斯公共藝術的錶現,是一本讓讀者拓展見聞的好書。
——交通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 陳仁姮
作者簡介
馬曉瑛
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繪畫博士。曾任國內大學藝術科係講師、藝術傢雜誌駐俄記者、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繪畫係助教,目前從事繪畫創作與寫作。
繪畫作品個展與聯展包括誠格畫廊聯展(1999)、靜宜大學藝術中心「不妥協的寫實主義人物繪畫」作品個展(2004)、世華銀行中、青輩畫傢作品聯展(2005),油畫作品「原住民係列」於2006年獲邀參加聖彼得堡藝術傢協會鞦季沙龍展。
著作包括《不妥協的寫實主義人物繪畫》(2004)、《俄羅斯聖彼得堡藝術行旅》(藝術傢,2004)、《輝煌的俄羅斯公共藝術與建築》(藝術傢,2007)。
序 人人都是公共藝術傢(編輯部)
第1章 前言——政治與藝術激盪下的火花
第2章 沙皇時期——輝煌壯闊的開始
第一節 首都莫斯科的建城規劃
莫斯科的建城曆史——河畔的放射狀城市
令人望之生畏的全國行政心髒
莫斯科——新舊閤一的綜閤奇景
第二節 最早、最完美的公共藝術——剋裏姆林宮
伊凡鍾樓
剋裏姆林宮內的教堂
教堂廣場
紅場——政治與休閑多功能的美麗廣場
列寜墓
榖姆百貨公司
第3章 蘇聯時期——極權恐怖統治
第一節 莫斯科地鐵——華麗的地下宮殿
地上與地下雙軌係統下的宮殿美學
環綫地鐵
第二節 大型雕塑紀念碑——俄羅斯寫實主義內涵
偉人紀念碑
事件紀念碑
意識型態的大型雕塑
捍衛莫斯科的精神象徵
俄國寫實主義藝術
寫實主義的內涵
第三節 鐵幕下的建築結晶——史達林時期的建築特點
蘇聯時期黨國領導的市政品味
史達林時期的建築特點
世界蘇維埃宮殿
超大國營飯店——冷戰前、中、後期的飯店建築
構成主義的建築運動
構成主義的問題與其沒落
不斷鬥爭的政治性格——赫魯雪夫式的建築
冷戰後期的蘇維埃國際形象
「黨文化」的建築作品反思
政治強暴藝術與盲從現象
第四節 重返二次世界大戰場——傷痕曆史與公共藝術
關於二次大戰的血腥記憶——史達林格勒戰役
士兵平均在前綫的壽命為一日
馬馬葉夫高地上的雕塑傑作〈祖國之母〉
成功公共藝術品的草擬與誕生
第4章 蘇聯解體後——從悲情迎嚮未來
第一節 蘇聯解體前後的公共藝術
烏托邦專製法規的正反效應
新的藝術協調問題
認同感是被創造的,不是天生的
蘇聯解體後的藝術活動
新的公共藝術
第二節 西伯利亞遠東地區的公共藝術作品
藝術帶來希望也帶來絕望∕除瞭列寜還有什麼?
敲響沉寂的自覺
關於「認同」
前言:政治與藝術激盪下的火花
「公共藝術」是近代歐美社會的産物,早期俄國並沒有這個名詞,在沙皇與蘇聯時代,一切財産都屬於沙皇或黨所有,直到一九九一年蘇聯解體,社會逐漸走嚮資本主義之後,纔有「公共空間裏的藝術品」這樣名詞的齣現,足見俄羅斯和歐美社會的文化曆程有很大不同。然而「公共藝術」的概念卻早就伴隨文明而誕生,意義廣泛的包含自然與曆史的軌跡,象徵人類建造傢園的願景與共同生活的記憶,觀察俄羅斯公共藝術品質與環境的互動,可發現三項指標:居民文化水平、主事者的執政方嚮,以及藝術傢的貢獻。
俄羅斯的曆史是戰爭、鬥爭與血淚編織而成的,承載瞭太多痛苦與悲歡離閤,因此民族性多有悲憤掙紮、頑固堅強的性格,這也是它的藝術特點及甩不掉的曆史包袱。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使這個國傢經過列寜與史達林的極權領導,二次大戰後,美、蘇進入冷戰時期,蘇聯成為西方世界口中的「鐵幕領導者」,這個時期在蘇聯政府的領導下,市政觀瞻在公共空間方麵創造瞭輝煌成就,無論是廣場紀念碑還是運輸係統,公共空間的美化,主題多呈現:歌頌軍權與神權的建築、政治領導人物的銅像、紀念兩次世界大戰或科學傢與藝術傢等之重大貢獻的綜閤性紀念廣場。
蘇聯時期興建的大型紀念碑,樹立瞭一種獨特的時代精神,「社會寫實主義」的藝術風格影響全世界由共黨領導的國傢,其中最明顯的就是中國大陸。蘇聯政府製定法規,領導(或是強迫)藝術傢用成熟的藝術語言,將社會主義內涵詮釋得淋灕盡緻,例如大部分政治人物雕像鮮少是立正呆闆的姿態,而且錶情、動態都是萬中選一,經過嚴格的篩選修正,以體現作品的藝術張力。
蘇聯解體後的十年,俄國政治與經濟體製全盤瓦解,無辜百姓的生活睏頓難捱,對人民與政府來說,維持基本的生活水平是當務之急,談不上創造與建設,未來俄羅斯的命運將往哪裏去不是本書討論之題目;但是,觀察世界的發展,筆者認為俄羅斯的文化保存經驗,確實有值得他國藉鑑之處。今日俄羅斯已被世界商業評鑑協會列為「金磚四國」之一,可見其未來的實力不容小覷。
這本書帶來的知識量非常大,而且內容組織得非常有條理。《輝煌的俄羅斯公共藝術與建築》不僅僅是一本畫冊,更是一本充滿深度和廣度的學術性讀物,隻是它用一種非常親民的方式呈現齣來。我在閱讀中,對於俄羅斯的建築風格,例如,巴洛剋、新古典主義、裝飾藝術以及構成主義等,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書中對每個時期代錶性建築的剖析,都深入淺齣,讓即使是建築領域的門外漢,也能讀懂其中的精髓。
评分《輝煌的俄羅斯公共藝術與建築》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俄羅斯。我以前對俄羅斯的印象,可能更多地停留在文學和音樂層麵,而這本書則打開瞭我對俄羅斯視覺藝術和建築藝術的全新認知。書中對於不同時期公共藝術的呈現,就像一幅幅曆史畫捲,從沙皇時代的輝煌壯麗,到蘇聯時代的激昂磅礴,再到後蘇聯時代的多元發展,都一一展現在我眼前。我尤其喜歡書中對莫斯科地鐵站的介紹,這些地下空間被賦予瞭極高的藝術價值,簡直就是一本流動的建築藝術史。
评分這本《輝煌的俄羅斯公共藝術與建築》簡直就是一本視覺饗宴,我剛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翻開,那厚重感和精美的紙質就讓人覺得物有所值。書中的圖片質量絕對是頂尖的,無論是宏偉的沙皇時期宮殿、莊嚴的東正教教堂,還是蘇聯時期那些充滿力量感的雕塑和建築,都以極其細膩的細節呈現齣來。我尤其喜歡書中對聖彼得堡滴血救世主教堂的介紹,那復雜的洋蔥頭穹頂和外部馬賽剋裝飾,在高清圖片下簡直栩栩如生,仿佛能感受到工匠們當年精益求精的精神。還有莫斯科的紅場,不僅僅是曆史的見證,更是藝術的殿堂,剋裏姆林宮的城牆、聖瓦西裏升天大教堂的色彩斑斕,以及列寜墓的肅穆,都被書中精美的照片捕捉得淋灕盡緻。
评分這本書的圖片質量之高,簡直可以用“震撼”來形容。我翻閱《輝煌的俄羅斯公共藝術與建築》時,常常被那些大尺寸、高分辨率的圖片所吸引。無論是聖彼得堡夏宮的噴泉雕塑,還是莫斯科國傢曆史博物館的外觀,都展現得淋灕盡緻。書中的文字部分也提供瞭豐富的背景信息,例如,對於聖瓦西裏升天大教堂的每一座小教堂,都有詳細的介紹,讓我們瞭解其宗教含義和建築特色。對於一些我不太熟悉的俄羅斯建築師和藝術傢,書中也提供瞭簡介,讓我能夠進一步瞭解他們的創作生涯。
评分《輝煌的俄羅斯公共藝術與建築》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俄羅斯文化的新窗口。我一直對俄羅斯民族那充滿力量的藝術風格情有獨鍾,而這本書正是滿足瞭我的好奇心。書中精選的圖片,質量極高,色彩還原度也很棒,讓我仿佛置身於現場。我特彆喜歡書中對聖彼得堡鼕宮的介紹,那宏偉的建築群,精美的內部裝飾,都讓我贊嘆不已。而書中對蘇聯時期那些充滿象徵意義的雕塑和紀念碑的解讀,也讓我對那個特殊的曆史時期有瞭更深的理解。
评分讀《輝煌的俄羅斯公共藝術與建築》,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俄羅斯的公共藝術和建築不僅僅是美學上的追求,更是其國傢曆史、政治和社會變遷的直觀體現。書中對蘇聯時期那些充滿象徵意義的雕塑和宣傳畫的解讀,讓我看到瞭那個時代人們的理想與現實。例如,那些描繪工人和農民形象的雕塑,傳遞齣一種強大的集體主義力量,而一些早期構成主義的建築設計,則充滿瞭對未來世界的樂觀想象。這種將藝術與政治緊密結閤的現象,在西方國傢並不常見,但在俄羅斯,它卻扮演瞭非常重要的角色。
评分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全麵而深入的視角,去審視俄羅斯的公共藝術與建築。《輝煌的俄羅斯公共藝術與建築》不僅僅是羅列瞭各種建築和雕塑,更重要的是,它試圖去解讀這些藝術品所承載的曆史、文化和社會意義。我被書中對那些宏偉的沙皇宮殿的描繪所吸引,也對蘇聯時期那些充滿力量和理想主義的公共建築印象深刻。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俄羅斯的公共藝術和建築,是其民族精神和曆史進程的有力見證。
评分翻閱《輝煌的俄羅斯公共藝術與建築》,我仿佛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旅行,從沙皇時代的奢華巴洛剋到蘇聯時期的前衛構成主義,俄羅斯的公共藝術和建築風格演變在此書中得到瞭生動的展現。書中的文字雖然沒有過多堆砌學術術語,但卻能清晰地勾勒齣每一件作品的時代背景、設計理念以及其背後蘊含的文化與曆史意義。比如,在解讀那些蘇聯時期充滿象徵意義的雕塑時,我纔瞭解到它們不僅僅是冰冷的石頭,更是那個時代集體主義精神、工業成就和對未來憧憬的具象化錶達。而書中對莫斯科地鐵站的設計分析,更是讓我驚嘆不已,這些地下空間被藝術傢們打造成瞭“地下宮殿”,每一座車站都有其獨特的設計主題和裝飾風格,堪稱公共交通設施的藝術典範。
评分《輝煌的俄羅斯公共藝術與建築》這本書的編排和設計都非常用心。每章節的切換都過渡得非常自然,從宏觀的曆史背景到微觀的建築細節,都處理得恰到好處。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不同建築風格的對比分析,例如,將巴洛剋風格的鼕宮與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喀山大教堂放在一起比較,能夠清晰地看齣不同時期審美情趣的演變。同時,書中也關注到瞭非莫斯科、聖彼得堡地區的公共藝術,例如,一些蘇聯時期在偏遠地區建造的工廠和文化宮,雖然規模不及首都,但同樣充滿瞭時代特色,這使得我對俄羅斯的認知更加全麵。
评分對於一個對俄羅斯曆史文化一直充滿好奇的颱灣讀者來說,《輝煌的俄羅斯公共藝術與建築》提供瞭一個絕佳的視角。我一直對俄羅斯那深沉而又充滿激情的藝術風格感到著迷,這本書正好滿足瞭我對這方麵知識的渴望。書中對俄羅斯各個時期公共建築的介紹,不僅僅是簡單的圖文展示,更像是對俄羅斯民族精神的一次深度挖掘。例如,對於那些二戰時期為紀念犧牲者而建造的紀念碑和雕塑,書中的描述讓我深刻感受到俄羅斯人民在苦難中錶現齣的堅韌和不屈。而那些充滿童話色彩的洋蔥頭穹頂,則又展現瞭俄羅斯民族浪漫而又虔誠的一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