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書評
約瑟夫.柯內爾是當今最負盛名的自然教育傢,他所設計的自然活動,不論大人或孩子,都能從中感受到他對自然真切而深摰的愛,從而由衷懂得如何與自然相處。
本書是自然教育中的經典名著,書中的教育理念十分貼近人心,作者在訓練孩子的過程中充分運用五種感覺器官認識周遭的動植物,並從中瞭解任何生物在自然界中均有其生存的權利,值得每位老師、傢長和孩子細細分享與迴味。
作者簡介
約瑟夫.柯內爾(Joseph Cornell)
是當今世上最負盛名的自然教育傢,他從小即愛好大自然,孩提時代便經常流連、探索故鄉(北加州尤巴市)附近的沼澤、果園、山脈等。成人之後的時光也大多在戶外度過,總是熱心地嚮彆人說明自然的種種奇觀。
柯內爾秉性溫厚,對人對自然均有透徹的觀察,並抱有使命感。他有一個信念:每一個人都可以透過不同的形式,培養從大自然獲取靈感或啓示的能力。與他相處的人會被他對大地自然真切的愛所感動。
柯內爾是「生活智慧學校」運動的推廣人,一九七二年以來,他以身、心、靈、情緒的平衡訓練課程,教導過無數的年輕人。柯內爾也曾廣泛與童軍及童軍領導人閤作,為提昇童軍運動的環境教育與活動層次貢獻心力。
他早期的作品《與孩子分享自然》、《共享自然的喜悅》,不但完整地傳達瞭獨特的實證性環境教學法,尤其是強調邊做邊學及與大自然的接觸,更與童軍的宗旨相吻閤。目前全球佛光童軍團便大量採用柯內爾自然體驗相關活動方式,進行童軍活動。
颱灣許多自然教育工作者,也直接前往美國參加柯內爾的體驗課程及工作坊。柯內爾所創的「共享自然世界」,全年無休提供探查自然工作坊的課程,其在加州北部的遊憩營,更提供來自世界各國組織與個人,充分學習柯內爾的哲學與活動方式,參與者可在其中學習更深入分享自然的一切,並可運用於日後教學之用。
譯者簡介
王傢祥
曾任《颱灣時報》副刊主編七年,業餘擔任過高雄柴山自然公園促進會會長。現為自由作傢。著有《文明荒野》、《自然禱告者》、《四季的聲音》等自然寫作。曾獲時報文學奬、聯閤報文學奬、賴和文學奬、吳濁流文學奬、五四文藝奬等。
張美惠
颱大外文係畢,輔大翻譯研究所肄業。曾獲梁實鞦文學奬譯詩組佳作,譯有《德國短篇小說精選》《真實的謊言》《EQ》《美之為物》《國傢公園之父──蠻荒的繆爾》《這就是男人》《用心去活》《鏡子裏的陌生人》《我兒惠尼》等書。現從事專職翻譯。
推薦序 / 金恆鑣(林業試驗所所長)
在颱灣,喜歡貼近自然的人對約瑟夫?柯內爾必不會陌生。自一九九四年起,
柯內爾利用簡單的活動教導人可以自自然然的接近自然,用各種感官與自然溝通,從感受自然萬物中接受自然,從而由衷懂得與自然相處。
他首先要人恢復赤子之心,追迴孩童般的天真,以接納的心進入自然,則萬物無一不美、無一不完好。因此,這本書名是《與孩子分享自然》。身為成年人的他,深知有赤子之心的重要。孩童對自然的認知,眼睛並非最重要的感覺器官,他 (她) 們不會隻靠雙眼擅自對萬物下定義與談善惡或論好壞。他 (她) 們會用手觸摸,用耳傾聽,用皮膚去感觸,用鼻聞味道,認識萬物生命。柯內爾便有本事提供各類遊戲,讓孩童認識自然。柯內爾也是生態學者,他的遊戲背後的目的是教導孩童最重要的生態學知識。
他在本書中讓孩童在遊戲中學習自然保育的知識,在自然裏傳授最基本的生態學原則。每項遊戲活潑生動,易懂又能遵行的保育行動。他將分類學的邏輯與生物的發育及特徵、動物的行為與棲地生態,用到遊戲上來辨識物種。此外氣候學、環境學、保育學的知識也都納入遊戲中。
然而,本書最成功的是建立人與自然的親密關係的教育,讓孩童利用眼以外的感觸器官親近自然,從玩耍中發現自然的奧祕,並嚮自然學習萬物間相處的道理。
最後,柯內爾的自然教育重心是倫理學。本書是中外皆可採用的與自然相處的孩童教本,對成人也有啓發性的功能,我實在樂於推薦這本書給我們的教師、推動自然的教育者,以及社會大眾,讓我們的下一代能早日學習與自然相處的道理與方式。
自從讀瞭《與孩子分享自然:20週年紀念版》,我感覺自己和孩子的關係,都變得更加親密瞭。以前,我總覺得帶孩子齣去玩,就是帶他們去消耗體力,去玩遊戲。現在,我更懂得如何利用每一次的戶外活動,來和孩子進行深度的情感交流。書裏提供的一些互動方式,非常棒。比如,在徒步的過程中,鼓勵孩子去扮演“偵探”,尋找各種植物的特徵;或者在野餐的時候,讓孩子參與到食物的準備過程中,讓他們感受到勞動的樂趣。這些看似微小的改變,卻讓我們的親子時光變得更加有意義,也更加有溫度。書中的許多建議,都讓我意識到,原來與孩子分享自然,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培養孩子的品格,比如耐心、細緻、以及對生命的尊重。它讓我明白,真正的教育,是引導孩子成為一個有愛心、有責任感、熱愛生活的人。
评分坦白說,一開始我是被《與孩子分享自然:20週年紀念版》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所吸引。那是一種充滿生命力的插畫風格,讓人立刻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機。翻開書頁,更是驚喜連連。它並沒有用晦澀難懂的語言來講述關於自然的知識,而是用一種非常親切、溫暖的口吻,與讀者進行交流。書中的每一個章節,都像是一個個小小的探險故事,充滿瞭趣味性和啓發性。我特彆喜歡書裏關於“四季的秘密”的部分,它詳細介紹瞭如何在不同的季節,與孩子一同去發現大自然的變化。比如春天,我們可以觀察花草樹木的萌芽,夏天,我們可以去捕捉螢火蟲,鞦天,我們可以去收集落葉,鼕天,我們可以去觀察候鳥的遷徙。這些活動,不僅能讓孩子瞭解季節的更替,更能讓他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周而復始的規律。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也迴到瞭那個無憂無慮的童年,重新找迴瞭對世界的好奇心。
评分說實話,收到《與孩子分享自然:20週年紀念版》的時候,我還有點猶豫。畢竟我平時工作就很忙,下班迴傢已經是精疲力盡,還要再花心思帶孩子“分享自然”,聽起來就像是另一項“任務”。但當我真正翻開它,那種顧慮就煙消雲散瞭。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並沒有提齣什麼高難度或是不切實際的建議,反而是提供瞭一係列非常接地氣、充滿智慧的小方法。比如,書裏提到,與其費盡心思尋找稀有的動植物,不如先學會觀察自傢後院裏那幾隻螞蟻的忙碌;與其帶孩子去遙遠的國傢公園,不如就在傢附近的公園裏,找一片小小的草地,去發現那些容易被忽略的野花野草。這些描述,讓我有一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它教會我如何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看待身邊熟悉的環境,如何去發掘那些隱藏在日常中的趣味。書中的許多插圖也相當寫實,不是那種經過過度美化的卡通圖畫,而是真實呈現瞭自然的各種細節,讓人感覺非常親切。它讓我意識到,與孩子分享自然,其實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它不在於你“教”瞭多少知識,而在於你創造瞭多少讓孩子主動去發現、去感受的機會。
评分《與孩子分享自然:20週年紀念版》這本書,就像是一本充滿智慧的“自然百科全書”,但它並非枯燥的知識堆砌,而是將科學知識融入到充滿溫情的傢庭故事中。我特彆欣賞書中那種“寓教於樂”的理念。它提供的活動,都非常有趣,而且操作起來也很簡單,不需要太專業的設備或場地。我曾經嘗試過書裏提到的一個方法,就是帶著孩子去觀察不同昆蟲的“傢”,比如螞蟻的巢穴,蜘蛛的網。孩子對此非常著迷,他們會主動去觀察,去記錄,去提問。這種自主學習的過程,比我直接告訴他們知識要有效得多。這本書讓我明白,培養孩子對自然的興趣,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激發他們的好奇心,然後給予他們足夠的空間和支持,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自然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父母,如何與孩子建立更深厚情感連接的書。
评分第一次接觸《與孩子分享自然:20週年紀念版》,是在一個朋友的聚會上。她正在熱情地嚮大傢推薦這本書,並分享瞭她帶著孩子在自傢陽颱上種菜的有趣經曆。我聽著聽著,就覺得這本書好像是在說我自己的心聲。作為一名在城市裏長大的孩子,我一直對自然充滿瞭好奇,但總是缺乏機會去深入瞭解。現在有瞭自己的孩子,我更希望他們能從小就建立起與自然的連接,而不是像我一樣,等到成年後纔開始“補課”。這本書的內容,完全符閤我的期待。它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科普讀物,而是充滿瞭故事性和人文關懷。書中的許多例子,都非常貼近生活,比如如何利用廚房裏的果皮製作堆肥,如何在傢中設置一個小小的昆蟲旅館。這些小小的舉動,不僅能讓孩子學到知識,更能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環保意識。讀這本書,我仿佛看到瞭一個充滿愛的傢庭,他們將自然融入生活,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在探索中成長。
评分我一直認為,教育孩子,尤其是關於自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身教”。《與孩子分享自然:20週年紀念版》這本書,完美地詮釋瞭這一點。它不是一本告訴你“應該”如何做的教科書,而是通過作者親身經曆的分享,展現瞭一種生活態度,一種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哲學。我特彆喜歡其中一些片段,比如作者描述如何利用雨後積水,引導孩子觀察其中的小生命;或者如何在鞦天,帶著孩子去撿拾各種形狀和顔色的落葉,然後迴傢一起製作標本。這些場景,充滿瞭生活氣息,也充滿瞭對孩子的好奇心和創造力的尊重。我常常覺得,現在的孩子,接觸電子産品太多,反而忽略瞭身邊最真實的觸感和視覺體驗。這本書就像是一個溫柔的提醒,告訴我們,其實在大自然中,蘊藏著最豐富、最生動的學習資源。它不僅僅是關於自然知識的普及,更是關於如何培養孩子觀察力、思考力,以及對生命的敬畏之心。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也跟著迴到瞭童年,重新認識瞭那些曾經習以為常,卻又充滿奇妙的自然事物。
评分《與孩子分享自然:20週年紀念版》這本書,在我傢中,已經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傢庭成員。每次帶孩子齣門,我都會不自覺地聯想到書中的內容,思考如何將書中的智慧運用到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我曾經覺得,要讓孩子親近自然,必須去到山野之間,去到海邊,去到那些遠離塵囂的地方。但讀瞭這本書之後,我纔意識到,其實自然就在我們身邊,它藏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甚至在我們自己的傢中。書裏提供的那些觀察指南,比如如何辨認不同種類的雲,如何分辨早晨和傍晚的鳥叫聲,如何尋找土壤中的微生物,都讓我大開眼界。它不僅僅是指導孩子去“看”自然,更是引導孩子去“感受”自然,去“理解”自然。我最喜歡的一個細節是,書裏提到,當孩子對某個自然現象錶現齣強烈的好奇時,父母要做的是引導,而不是直接給齣答案,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去發現。這種教育理念,我非常贊同。
评分這本《與孩子分享自然:20週年紀念版》,光是書名就讓人心生嚮往。我是在一個飄著細雨的周末,在一傢充滿古早味的獨立書店裏偶然瞥見的。當時我正為瞭周末帶孩子去哪兒玩而傷透腦筋,城市裏的遊樂園雖然孩子們喜歡,但總覺得少瞭點什麼。翻開這本書,就像打開瞭一扇通往另一個世界的窗。書頁間散發著淡淡的紙張香氣,配上那些充滿生命力的圖片,瞬間就擊中瞭內心最柔軟的部分。我忍不住在書店裏就站著看瞭一大半,裏麵描繪的那些與孩子一起探索自然的過程,不是那種刻意安排的“親子活動”,而是真正發自內心的好奇與驚喜。我看到瞭父母如何引導孩子觀察一片落葉的紋理,如何感受泥土的溫度,如何在蟲鳴鳥叫中發現生命的奧秘。這些場景讓我意識到,原來最珍貴的親子時光,並不需要多麼昂貴的裝備或遙遠的目的地,而是隱藏在我們身邊最日常的風景裏。書中的文字,也如同娓娓道來的故事,沒有說教,隻有分享,一種對自然深深的熱愛,以及希望將這份熱愛傳遞給下一代的真摯情感。我當下就決定把它帶迴傢,相信它能為我們傢的親子時光注入一股清新的活水。
评分《與孩子分享自然:20週年紀念版》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次關於“重新發現”的旅程。我常常覺得,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對世界的感知變得越來越遲鈍,對身邊的美好也越來越麻木。這本書就像是一劑良藥,它提醒我,重新用一顆純淨的心去觀察世界,去感受生命。我記得書中有一個章節,是關於如何帶著孩子去觀察一片小小的水窪。那個水窪裏,竟然隱藏著那麼多的生命,有小蝌蚪,有水生昆蟲,還有各種微小的藻類。僅僅是觀察一片小小的水窪,就能引發孩子無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自然教育,並不在於你帶孩子去瞭多麼宏偉壯麗的地方,而在於你是否能引導孩子去發現,去欣賞身邊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美好。它鼓勵我們放慢腳步,用心去感受,去體驗,讓孩子在與自然的互動中,建立起對生命的敬畏和熱愛。
评分《與孩子分享自然:20週年紀念版》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份“親子時光的設計藍圖”。我並不是一個特彆有創意的人,每到周末,總是習慣性地問孩子“想去哪兒?”然後得到一些模糊的迴答。這本書的齣現,為我提供瞭源源不斷的靈感。它裏麵的活動建議,都非常靈活,可以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興趣,以及當下的環境進行調整。我尤其喜歡書裏提到的一些“慢”活動,比如帶著孩子靜靜地坐在一棵大樹下,觀察陽光如何在樹葉間斑駁地灑落,或者傾聽風吹過樹梢的聲音。這些看似“無所事事”的活動,恰恰是培養孩子專注力和感受力的絕佳方式。我常常覺得,現代社會太強調“效率”,卻忽略瞭“靜心”。這本書提醒我,和孩子一起,偶爾放慢腳步,去感受生活中的點滴美好,去傾聽自然的聲音,本身就是一種非常有意義的親子互動。它幫助我打破瞭“親子活動必須是熱鬧、精彩”的刻闆印象,讓我明白,細水長流的陪伴,纔是最珍貴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