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李炎榮先生的第九本書,離上一本恰五年。本書內分三輯,加上一個附錄,收文共五十七篇。
第一輯:〈話說從前〉,是一篇記敘文的題目,是輯名也是書名。本輯收文十一篇,第一、二篇的內容皆是敘寫中興大學校長的種種,兩個校長都是博士專傢、都是由中央的部會首長下派。前者任瞭九年,到瞭依法必須退職時離校,建樹之多,使興大脫胎換骨;後者到任不到兩年,即鬧齣辭職風波事件,雖延到三年掛冠,然其事之離奇怪誕,不足與外人道。當事者有幸與不幸,亦即學校與社會之有幸與不幸,重讀不勝嘆惋。〈考事憶往〉與〈奬事憶往〉,是追敘我幾次參加檢考、高考及傢中成員公職考試就業情形。個人愛好塗鴉,經曆瞭不少的徵文競逐,幸有收獲,不次受奬,皆是許多辛勞努力始獲的小小成果,得來不易,格外珍惜。
第二輯:〈讀閱拾惙〉,也是其中一篇的題目,本輯收文十篇。它排位第七,述寫鄭振鐸於一九三二年在北平齣版他四大本六十四章的《插圖中國文學史》。讀該著一遍,文字洗鍊,行文婉麗,描繪生動,敘述評審,語匯廣博,考證細密,感情真摯豐富,評?中肯客觀,真是個大學問傢。巴金的《隨想錄》,楊絳的《我們仨》兩書中都曾述及。二○○○年諾貝爾文學奬頒給華人高行健,他以《一個人的聖經》及《靈山》二書獲奬,其書讀來感受頗深。
第三輯:〈生活素描〉,描繪生活的點點滴滴,收文二十九篇。開首的四篇:〈三峽行〉、〈梨山行〉、〈金門行〉、〈馬祖行〉,一方麵是遊記,另方麵則是作者重返故園舊址,時興今昔滄桑之感。〈寸陰是競〉、〈差用晚年〉、〈最好的禮物〉,文短情常,是作者個人的生活踐履,亦頗可為年輕人的藉鏡。
第四輯:〈附錄〉,計有〈虞美人〉、〈唐星煥彩,鬆柏迴春〉等長短不同的七首詞、詩與報導記述。寫〈返鄉〉、〈尋根之旅〉的李立璿、李易儒,是作者的孫女、孫兒,二月間農曆春節,一同迴大陸老傢過年。本書〈生活素描〉一輯倒數二、三篇,亦是統屬這方麵的報導文字。 縱括來說,全書長短不一的行文中,有百分之六十五的三十七篇是經報刊雜誌披載過的。
作者簡介
原名鬆榮,筆名木子、李夏。一九二一年農曆四月十四日酉時生於原籍廣東省信宜縣北界鎮北沖村。一九六九年政戰學校召訓班第六期畢業。
一九六八年通過考選部高等「教育行政」檢定考試,同年應國傢乙等「教育行政」特考及格。一九七二年乙等「稅務行政」特考及格。
服務部隊二十七年,以行伍士兵升至陸軍中校。在國立中興大學工作十八年,由臨時員晉至簡任級編審。
翻開《話說從前》,我的腦海裏瞬間湧現齣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但不是那種刻闆的教科書式呈現,而是充滿瞭生命力的敘述。我一直覺得,曆史最迷人的地方在於它連接瞭過去與現在,而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作者仿佛是一位魔術師,將那些沉睡在史書中的人物和事件喚醒,賦予他們新的生命。我最欣賞的是,他並沒有刻意去迴避曆史的殘酷和復雜,反而以一種相對客觀和理性的態度去呈現,讓讀者能夠更全麵地認識曆史的真相。書中的一些篇章,尤其是在描繪社會變革和動蕩時期,作者的文字充滿瞭力量,他能夠捕捉到時代洪流下個體命運的跌宕起伏,以及那些深刻影響曆史進程的微小力量。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陷入沉思,思考那些曆史人物的選擇,以及在特定環境下,我們是否會做齣同樣的選擇。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多變,有時激昂慷慨,有時又娓娓道來,但始終保持著一種令人信服的真實感。我特彆注意到,書中在描寫一些重要的曆史轉摺點時,並沒有簡單地歸結於幾個關鍵人物的決策,而是從更廣闊的社會、經濟、文化等層麵去剖析,讓讀者理解曆史發展的內在邏輯。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就像是與一位博學多纔的長者促膝長談,他用他豐富的學識和深刻的洞察力,為我打開瞭曆史的寶庫,讓我受益匪淺。
评分這本《話說從前》真是讓人一翻開就停不下來!我一嚮對曆史故事頗感興趣,但很多時候,那些厚重的史書讀起來總是讓人昏昏欲睡,不是枯燥的年代順序,就是晦澀難懂的政治鬥爭。可這本書不一樣,它就像一位技藝精湛的導遊,帶著我穿越時空,親身經曆那些鮮活的過往。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他沒有拘泥於宏大的敘事,而是善於從小人物、小事件入手,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細節,勾勒齣那個時代的風貌。比如,書中對某個朝代市井生活的描繪,那些街頭巷尾的叫賣聲、食物的香氣、人們的嬉笑怒罵,都仿佛近在眼前,讓我這個生活在現代的讀者,也能感受到那種真實的生活氣息。更難得的是,作者在講述故事的同時,並沒有迴避曆史的復雜性,他會適時地引入一些當時的社會背景、思想觀念,幫助讀者理解人物的行為動機,而不是簡單地貼上“好人”或“壞人”的標簽。這種深入淺齣的敘事方式,讓我覺得曆史不再是遙遠的過去,而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充滿人情味的故事。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曆史人物的解讀,他們不再是課本上扁平的形象,而是有血有肉、有喜怒哀樂的鮮活個體。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其中傾注的心血,他一定做瞭大量的資料搜集和考證,但又巧妙地將這些知識融入到引人入勝的故事中,一點都不顯得突兀。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那個時代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對曆史産生瞭更濃厚的興趣。
评分我必須說,《話說從前》這本書,絕對是我近年來讀過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曆史讀物之一!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獨特,他不像是在寫一本嚴肅的學術著作,而是更像一位資深的旅行傢,帶著我穿越時空,去探訪那些曾經輝煌或衰落的文明。我最欣賞的是,書中對人物的刻畫極其生動,不再是課本上扁平化的英雄或反派,而是有血有肉、有喜怒哀樂的鮮活個體。作者能夠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描繪他們的掙紮、他們的選擇,以及在曆史洪流中的命運起伏。我常常在閱讀時,會因為某個角色的遭遇而感動,或者因為某個曆史時刻的決策而感到惋惜。這種強烈的共情能力,讓我覺得曆史不再是遙遠的過去,而是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的故事。而且,書中對社會風貌、生活習俗的描寫也極其細緻,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時代,能夠感受到那個社會的脈搏。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文化碰撞和交流的描述,它讓我看到瞭人類文明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也讓我對未來的發展充滿瞭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情感的觸動,一種思維的啓迪。
评分《話說從前》這本書,著實讓我體驗到瞭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快感!我一嚮對曆史抱有濃厚的興趣,但常常苦於市麵上充斥著大量過於學術化或過於通俗化的讀物,很難找到一本既能保持曆史的嚴謹性,又能兼顧閱讀趣味性的佳作。這本書恰恰填補瞭這一空白。作者的敘事風格極其鮮活,他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親身經曆那些波瀾壯闊的曆史時刻。我特彆贊賞書中對細節的刻畫,那些對於人物服飾、飲食、居住環境以及社會風俗的細緻描寫,都仿佛真實地展現在眼前,讓我身臨其境。更讓我驚嘆的是,作者在講述故事的同時,能夠巧妙地融入深刻的曆史洞察。他不會簡單地陳述史實,而是會分析事件背後的原因,以及這些事件對曆史進程産生的深遠影響。我常常在閱讀時,會被書中的某個情節深深吸引,然後陷入沉思,思考曆史人物的抉擇,以及這些抉擇所帶來的後果。這種閱讀體驗,讓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讀一本書,更像是在參與一場宏大的曆史探索。
评分我必須說,《話說從前》這本書,簡直就是一部引人入勝的曆史“連續劇”!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吸引人,他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說書人,將一個個精彩的故事娓娓道來,讓我完全沉浸其中,忘記瞭時間的流逝。我一直對某些曆史事件的成因和發展過程感到好奇,但傳統的史書往往會把這些問題講得過於學術化、理論化,讓人望而卻步。這本書就不同瞭,它以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將那些復雜的曆史事件抽絲剝繭,呈現在讀者麵前。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爭議性曆史事件的探討,作者並沒有急於給齣定論,而是會呈現不同角度的觀點,引導讀者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斷。這種開放式的敘事,讓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一個旁觀者,更像是一個參與者,在和作者一起探索曆史的真相。書中穿插的一些引人入勝的軼事和傳說,更是為整個故事增添瞭許多趣味性,讓我在學習曆史知識的同時,也收獲瞭閱讀的樂趣。我常常會在閱讀過程中,不自覺地發齣驚嘆,或者因為某個情節而感到悲傷、激動。這種強烈的代入感,是很多曆史書籍所不具備的。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曆史的鮮活生命力,它不是靜止的,而是充滿著變化和可能性。
评分這本書《話說從前》給我帶來的震撼,是一種深層次的、對曆史理解的重塑。我一直認為,曆史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啓迪當下,而這本書正是做到瞭這一點。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史實,而是通過精妙的敘事,將那些看似獨立的事件串聯起來,展現齣曆史發展的脈絡和規律。我尤其贊賞作者在處理一些重大曆史轉摺點時的視角。他不會簡單地將原因歸結於某個英雄人物或者偶然的事件,而是會深入到社會結構、經濟基礎、文化思潮等多個層麵進行分析。這種多維度的解讀,讓我在閱讀時,能夠更清晰地看到曆史發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以及那些潛在的、影響深遠的因素。書中對不同文化、不同地域曆史的梳理,也讓我看到瞭曆史的多元性和復雜性。作者在敘述過程中,展現瞭高度的包容性和客觀性,避免瞭簡單的標簽化和價值評判。我常常在閱讀時,會對照當下的一些社會現象,感受到曆史的迴聲。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讓我對人類文明的發展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對未來充滿瞭思考。這本書的語言非常有力量,但又不失細膩,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見一斑。他能夠用簡潔而精準的語言,描繪齣宏大的曆史場景,也能夠捕捉到人物內心的微妙情感。
评分我必須承認,初次拿到《話說從前》這本書時,我並沒有抱有太高的期待,畢竟市麵上的曆史讀物良莠不齊。然而,當我翻開第一頁,便立刻被作者的文筆所吸引。他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學院派學者,而是更像一位纔華橫溢的敘事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將曆史的長河展現在我眼前。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一些關鍵曆史事件的解讀方式。作者並沒有簡單地講述“發生瞭什麼”,而是深入剖析瞭“為什麼會發生”,以及“由此帶來瞭什麼影響”。他善於從不同的角度切入,例如從社會經濟、文化思潮、甚至是個體命運等多個維度進行分析,讓讀者對曆史事件的理解更加全麵和深刻。書中對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之間交流與碰撞的描繪,也讓我看到瞭曆史的復雜性和多元性。作者展現瞭高度的客觀性和包容性,避免瞭簡單的二元對立和價值評判。我常常在閱讀時,會不由自主地將書中所述與當下的一些社會問題進行對照,從中獲得啓發。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就像是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深度對話,讓我對人類文明的發展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對未來充滿思考。
评分《話說從前》這本書,真的是一本讓我眼前一亮的“寶藏”!我一嚮喜歡閱讀一些帶有思考性的書籍,而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曆史事件,而是通過精妙的敘事,將那些看似零散的片段串聯起來,展現齣曆史發展的內在邏輯和脈絡。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一些曆史轉摺點時的視角。他不會簡單地將原因歸結於幾個關鍵人物的決策,而是會深入到社會結構、經濟基礎、文化思潮等多個層麵進行分析。這種多維度的解讀,讓我在閱讀時,能夠更清晰地看到曆史發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以及那些潛在的、影響深遠的因素。書中對不同文化、不同地域曆史的梳理,也讓我看到瞭曆史的多元性和復雜性。作者在敘述過程中,展現瞭高度的包容性和客觀性,避免瞭簡單的標簽化和價值評判。我常常在閱讀時,會對照當下的一些社會現象,感受到曆史的迴聲。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讓我對人類文明的發展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對未來充滿瞭思考。這本書的語言非常有力量,但又不失細膩,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見一斑。
评分《話說從前》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曆史原來可以這麼“好玩”!我一直對曆史抱著敬畏之心,但同時又覺得它離我的生活很遙遠。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的筆法非常獨特,他不像是在寫一本正襟危坐的曆史書,更像是在講一個精彩絕倫的故事會。我尤其喜歡他對於細節的捕捉,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卻往往能夠反映齣那個時代最真實的側麵。比如,書中對某個朝代市井生活的描寫,從人們的衣著打扮,到街頭巷尾的食物種類,再到人們日常的娛樂活動,都描繪得栩栩如生,讓我仿佛穿越到瞭那個時代,親身經曆瞭那一切。而且,作者在講述故事的時候,非常注重人物的情感刻畫,他能夠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描繪他們的喜怒哀樂,以及在曆史洪流中,他們是如何掙紮、如何選擇的。這種情感的共鳴,讓我覺得曆史人物不再是冰冷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個體。我常常在閱讀時,會因為某個角色的命運而感動,或者因為某個曆史時刻而熱血沸騰。這本書讓我明白瞭,曆史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由無數個鮮活的生命故事串聯而成的。
评分《話說從前》這本書,真的是讓我對曆史的看法徹底改觀瞭!過去總覺得曆史是屬於少數專傢學者的領域,離我普通人很遠,但這本書完全打破瞭我的這種刻闆印象。作者的筆觸非常親切,像是鄰傢大哥哥在跟你聊天一樣,把那些原本可能枯燥乏味的曆史事件,講得活靈活現,津津有味。我特彆喜歡他對於人物的刻畫,不是那種闆著臉孔的史書人物,而是有七情六欲、有自己的煩惱和睏惑的普通人。比如書中對某個古代官員的描繪,他不僅寫瞭他的政績,還寫瞭他私下裏如何為瞭兒女的婚事操心,或者是在夜深人靜時如何為國事而憂愁。這種細節的描寫,一下子就拉近瞭我們與曆史人物的距離,讓我覺得他們不再是遙遠的傳說,而是和我一樣,活在世上,有自己的生活。而且,作者在講故事的時候,經常會引用一些當時的詩詞、俗語,或者是一些有趣的民間傳說,這些都像是一顆顆璀璨的珍珠,點綴在曆史的長河中,讓整個故事更加豐富多彩,也更有味道。我發現,通過這些細微之處,我竟然能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社會氛圍、人們的生活習慣,甚至是一些被忽略的情感。這本書不是那種看完就丟的快餐讀物,而是會讓你在閤上書本之後,依然久久迴味,甚至還會主動去查閱一些相關的資料,想要瞭解更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