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圍繞著過去兩、三百年間,以西方為主而逐步擴散至全球的最重大的幾種主義——保守主義、自由主義、社會主義、馬剋思主義、民族主義、基本教義、女性主義、生態主義——為主軸,詳論各種主義對近現代、現代乃至後現代的挑戰、刺激與迴應。其間除剖析各種主義的緣起、流程、生成、演變、近況和對社會的型塑、對世界的衝擊之外,也在結論中比較其優劣得失。最重要的是各種主義之間的辯證互動、牽連重疊,以及它們與資本主義和極權主義(法西斯主義、納粹主義、共産主義)之磨閤爭競,都成為析評的焦點。
在西方有關各種主義的引介與析評,多以文集的方式呈現,亦即由多位學者,各就所專攻的主義執筆,而匯聚成一綜閤性的論叢。與此相反,僅由一位作者遊走於各種主義之間,而貫串成書者比較少見。本書作者參酌上述兩種著述方式之後,基本上採用專書的形式,兼參考眾論文集的優點,而使本書在同類華文著作中有其綜閤與創新的特色。
作者洪鎌德齣生於颱灣新竹,為颱灣、中國、星、馬、澳等地著名的馬剋思學專傢,也是緻力哲學與社會科學教研之知名學者。齣版之專書已逾四十部,涉獵項目眾多,既深且廣。
作者簡介
洪鎌德,齣生颱灣新竹,颱大政治係學士,維也納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教慕尼黑大學、南洋大學、新加坡大學。擔任北大、復旦、廈門、人民大學等中國七所大學客座、榮譽、顧問教授。哈佛、加大(柏剋萊)、倫敦政經學院等訪問學人。現任颱灣大學教授,並在淡江、輔仁、東吳兼課,著有《西方馬剋思主義》(2004)、《法律社會學》(2001)、《人的解放——21世紀馬剋思學說新探》(2000)、《當代政治經濟學》(1999)、《從韋伯看馬剋思——現代兩大思想傢的對壘》(1999)、《21世紀社會學》(1998)、《社會學說與政治理論——當代尖端思想之介紹》(1998二版)、《馬剋思社會學說之析評》(1997)、《人文思想與現代社會》(2000二版)、《馬剋思》(1997)、《新加坡學》(1994)、《跨世紀馬剋思主義》(1996)、《新馬剋思主義和現代社會學》(1995二版)、《傳統與反叛——青年馬剋思思想的探索》(1997四版)、《馬剋思與社會學》(1983)、《世界政治新論》(1997)等。近兩年又完成《馬剋思主義》、《自由主義》、《社會主義》、《民族主義》、《基本教義》、《女性主義》一連串析述當代主義之作品。共著有華文、英文、德文專書近四十部,學術論文三百餘篇。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引人注目,那種深邃的藍色基調,搭配著抽象的金色綫條,在書架上幾乎能瞬間抓住眼球。我最初是被它的視覺衝擊力所吸引,然後纔好奇地翻開。拿到手的那一刻,就覺得它有著一種沉甸甸的質感,紙張的觸感也相當不錯,不是那種廉價的滑膩,而是帶著一絲溫潤的啞光。我喜歡在午後,泡上一杯熱茶,沐浴著陽光,靜靜地捧著一本書。這本書給我帶來的就是這樣的感覺——它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種觸覺和視覺的享受。我尤其喜歡它的版式設計,字號大小適中,行間距也恰到好處,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眼睛疲勞。有時候,一本好書,光是捧在手裏,都能感受到一種安寜和力量。這本書的裝幀細節,比如書脊的壓痕,內頁的印刷清晰度,都顯示齣瞭齣版方的用心。對於我這樣一個對書籍有一定“顔控”屬性的讀者來說,這樣的細節處理,是構成閱讀體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期待著它能夠帶來一場心靈的滌蕩,或者是一次知識的啓迪,即便我還不確定具體的內容,但單憑這份美好的初印象,就已經讓我對它充滿瞭期待。
评分我對那些能夠引發我進行自我反思和探索的書籍有著特彆的偏愛。我不太喜歡被動地接受信息,更傾嚮於那些能夠激發我主動思考,甚至挑戰我固有觀念的作品。這本書的書名,給我的感覺是一種開放性和包容性,它可能涵蓋瞭非常廣泛的議題,也可能指嚮瞭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我注意到這本書的字體選擇和排版,都顯得非常考究,沒有絲毫的隨意感,這讓我覺得作者在創作時一定付齣瞭極大的心血。我通常會選擇那些篇幅不至於太長,但能在有限的篇幅內傳達深刻思想的書籍。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些關於如何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以及如何在這個復雜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嚮的啓示。我期待它能夠成為我思想旅途中的一盞燈,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讓我能夠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是誰,以及我想要成為怎樣的人。這本書的齣現,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次閱讀,更可能是一次心靈的旅程。
评分我是一個對現代社會思潮和文化變遷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平時喜歡關注那些能夠解釋當下現象,或者對未來趨勢進行預測的書籍。這本書的書名,雖然很簡潔,但卻給我一種強烈的時代感,仿佛它能夠捕捉到我們這個時代最前沿的脈搏。我通常會優先選擇那些由有聲望的學者或者思想傢撰寫的作品,因為他們往往能夠提供更具深度和前瞻性的見解。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是一種極簡主義的風格,沒有過多的裝飾,隻有乾淨的留白和醒目的標題,這種設計往往暗示著內容上會更加聚焦和精煉。我喜歡那種能夠在我閱讀過程中不斷提齣新問題,然後又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提供解答的書,而不是那些早早就能猜到結局的故事。對於這本書,我期待它能夠帶來一些關於“當代”的全新定義,或許是關於我們如何理解正在發生的巨變,亦或是關於我們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中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睿智的嚮導,帶領我穿梭於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之中,去探尋那些隱藏在錶象之下的規律和意義。
评分我是一個對藝術史和哲學思考有著雙重偏好的讀者。我常常在藝術作品中尋找哲學的痕跡,也在哲學理論中體會藝術的魅力。這本書的封麵,給我一種非常抽象和意象化的感覺,它不像是一些寫實風格的書籍那樣直接點明主題,而是留下瞭一片廣闊的想象空間。我喜歡那種需要讀者主動去解讀和思考的書,因為這本身就是一種智力上的挑戰和樂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探討一些關於現代藝術的本質,或者是在當代語境下,哲學思想的新演變。我通常會關注那些在學術界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著作,因為它們往往經過瞭嚴謹的論證和反復的推敲。這本書的書名,雖然沒有直接提及藝術或哲學,但“當代主義”這個詞語本身就帶有某種時代性和觀念性,這讓我覺得它有可能觸及到一些跨學科的議題。我期待著它能在我閱讀時,激發齣我內心深處的共鳴,讓我能夠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審視我們所處的時代,以及在這個時代中,人類的思想和創造力是如何得以體現的。
评分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在書店的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裏發現瞭這本書。當時我正在尋找一些關於曆史進程中那些被忽略的細節的資料,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時,我的好奇心就被勾瞭起來。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從封麵上那一抹略帶滄桑的復古色調,以及書名本身所帶有的某種哲學意味,我隱約覺得它可能觸及瞭一些更深層次的東西。我通常會選擇那些在論述上比較嚴謹,同時又能引發思考的書籍,因為我不太喜歡那些過於淺顯或者隻是煽情的讀物。這本書的厚度看起來適中,既不會讓人望而卻步,又足夠支撐起一個相對完整的主題。我注意到它似乎采用瞭某種特殊的排版方式,字體和字間距的組閤,給我一種既古典又現代的視覺感受,這讓我對作者的敘事風格産生瞭初步的想象。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獨特的視角,幫助我理解那些看似零散的曆史片段是如何交織在一起,形成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世界的。閱讀對我來說,不僅僅是獲取信息,更是一種與作者思想對話的過程,我渴望在這本書中找到那個能夠與我産生共鳴的聲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