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匯漫步
虹口.盧灣往事
靜安. 長寜舊夢
黃浦風雲
75棟洋樓的滄桑故事,見證上海百年傳奇
每一個大城市都是一部大書,人多,房多,說不盡,道不完。五方雜處、華洋雜居、一市三治、藏龍臥虎的老上海,於人多、房多、事多中,更突顯名人多、聞人多、奇人多、洋樓多、名居多、要事多、趣事多、怪事多的特點。假如你徜徉在衡山路、永嘉路、復興路的梧桐樹下,漫步在徐匯區、盧灣區、靜安區的花園洋房中,不經意間,碰上三個五個轟傳海內的名人故居,踩過十個八個來自五洲四海的名人足跡,聽到一樁兩樁聞所未聞的奇聞軼事,韆萬不要大驚小怪或歡呼雀躍。這就是上海之所以為上海的地方。
-------熊月之(《上海通史》主編)
立體的上海灘百年風情畫
曆史味的文化博覽風景綫
一個河口小鎮,如何演變成國際的通商大埠,上海這個中國近現代史上的傳奇城市,五湖四海,藏龍臥虎,百年來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傳奇可述說,而那些一棟棟物是人非的洋樓則仍無聲的傳遞著一些昔時舊訊。
英國古典式、英國文藝復興式、法國古典式、法國大住宅式、巴洛剋式、東印度式、哥德式、挪威式、日本式……等各國重要的建築式樣,把她打造成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觀勝景,被譽為「萬國建築博覽會」,當代建築大師貝聿銘更把這些建築群視為重要的曆史文化資産。
若說外灘一帶的摩天大樓是上海的「大客廳」,散落在上海西區和中區的洋房彆墅便是上海的「起居室」和「後花園」;但是,這些舊時王謝--洋樓的主人哪裏去瞭?他們最後的命運如何?作者宋路霞女士讓他們從曆史中走瞭齣來,訴說闖蕩「十裏洋場」、「冒險傢樂園」的風雲故事,許多與近現代中國的發展與屈辱、繁榮與沒落、秩序與紊亂息息相關,如盛宣懷、孫中山、宋氏姊妹、馬歇爾、張學良、蔣經國、汪精衛、白崇禧、陳納德--等等。
本書共分四輯:「徐匯漫步」、「虹口.. 盧灣往事」、「靜安. 長寜舊夢」「黃浦風雲」,分區介紹75棟洋樓的滄桑史,老照片和現景對照,重現曆史,頗值吟味,是可以珍藏的史料。另附上地圖及路綫規劃,若您要探訪這一國際大都會的曆史風景,這又是一本很好的導遊參考,若您不能親訪,您仍可臥遊、珍藏。
作者簡介
宋路霞
1952年生,山東濟南人。熱中文史掌故和傳記文學的寫作,著有《百年收藏-----二十世紀中國民間收藏風雲錄》、《洋樓滄桑》、《上海近代藏書紀事詩》(與周退密先生閤作)、《百年傢族-----盛宣懷》、《上海的豪門舊夢》、《上海洋樓滄桑》等。近幾年醉心於八個昔日上海灘豪門望族史的調查與寫作。
攝影者簡介
陸輝
專業攝影師。
〈序言〉道不盡的滄桑
〈洋樓散步地圖〉
〈上海近代簡史事記〉
Ι徐匯漫步
怡和洋行潘傢愛開洋派對
張元濟上方花園校古書
榮鴻元在中國的最後豪宅
百年名園:盛宣懷舊居
邵洵美「外國弄堂」的異國情
蔣經國上海打虎住逸□
宋慶齡在這裏接待各國元首
猶太人俱樂部裏聽宣判
丁貴堂二進稅務司公館
「白宮」:法租界總董官邸
梁鴻誌的「33宋」與白公館
正廣和老屋裏的風雲人物
疑竇叢生的小樓:唐紹儀舊居
風雨不斷的周作民舊居
巨龍盤繞的丁香花園
郭棣活兩次慷慨捐豪宅
吳國楨在大陸的最後官邸
樹大招風的孫傢花園
誕生三個集郵傢的周傢花園
孔祥熙舊居裏的陰謀與愛情
馬歇爾公館的「神祕人物」
宋子文舊宅的「怪病」之客
巨樟掩映的周宗良舊居
宋美齡用心嗬護的「愛廬」
50年代首富榮德生的花園
周佛海舊居是非多
五四上海學運領袖何世楨舊居
興國路旁的老外豪宅
蔣鼕榮飛機樓裏的「貪官」
迎接過無數珍寶的老房子
並蒂的蓮花:徐傢匯天主堂
Π虹口.盧溝往事
漢奸市長葬身處:傅筱庵公館
軍艦式建築:俄羅斯領事館
董必武智定「周公館」
記錄偉人足跡的中山故居
孕育西安事變的張學良故居
傢有教堂的硃公館
跑馬賺來的馬立斯花園
三井花園停放鄧小平夫人棺材
藏匿法國「裸女」的花園飯店
III靜安.長寜舊夢
湯恩伯蒲園囚恩師陳儀
藏寶之地:寶禮堂
鬍適在大陸的最後居所
博物館般的周湘雲故居
有蛇有虎的邱傢花園
影響半個中國的宋傢花園
冒險傢的花園:馬勒舊居
暗藏金庫的劉傢花園
蔡元培故居裏的「孑民圖書館」
大理石大廈:傢道理花園
最豪華的舞廳:百樂門
漢冶萍俱樂部裏的孫寶琦葬禮
硃傢花園32個硃小開
劊子手的營地:汪僞「76號」
硃老總叫齣名的「怪屋」
沙遜為羅根花園打官司
天價彆墅的前後兩位主人
孫伯群範園拜「老頭子」
用皇帝印璽壓鹹菜的葉傢
李銘敬告老蔣「取蛋必先養雞」
冤案不斷的汪僞魔窟
嚴慶祥舊居「神仙」聚會
陳公博居傢神祕客人多
陳納德和陳香梅的蜜月小屋
IV黃埔風雲
外灘1號:亞細亞火油公司大樓
「水綫之戰」:大北電報公司
外灘「大哥大」匯豐銀行
被洋人削去17層的中國銀行大樓
洋行之王:怡和洋行大樓
「外煙」大本營:英美煙公司大樓
收藏傢辦的中國實業銀行
「金的城,銀的行」:金城銀行
寶塔「鎮邪」的大世界遊樂場
百貨之王:大新公司大樓
百年賭窟:跑馬廳大廈
〈代跋〉在上海「遊」洋樓
每一個大城市都是一部大書,人多,房多,說不盡,道不完。五方雜處、華洋雜居、一市三治、藏龍臥虎的老上海,於人多、房多、事多中,更突顯名人多、聞人多、奇人多、洋樓多、名居多、要事多、趣事多、怪事多的特點。假如你徜徉在衡山路、永嘉路、復興路的梧桐樹下,漫步在徐匯區、盧灣區、靜安區的花園洋房中,不經意間,碰上三個五個轟傳海內的名人故居,踩過十個八個來自五洲四海的名人足跡,聽到一樁兩樁聞所未聞的奇聞軼事,韆萬不要大驚小怪或歡呼雀躍。這就是上海之所以為上海的地方。
本書嚮你敘說的,就是發生在老上海洋樓名居中的名人、聞人、奇人的要事、趣事、怪事,裏麵有波譎雲詭的政治風雲,有爾虞我詐的商場較量,有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也有悲歡離閤的人生軌跡。裏麵有你熟悉的李鴻章、盛宣懷、張學良、汪精衛,也有你不一定熟悉的嘉道理、周宗良、盛七小姐、邱傢兄弟。洋樓或巍峨挺拔,或小巧玲瓏,故事或雄壯,或悲涼,或風趣,或哀婉,但都很動人。
特彆要提醒讀者的是,本書敘說的故事,不是小說,不是戲說,不是電影電視,不是街談巷議,而是真實存在的曆史。作者於浩如煙海的資料中,爬梳剔抉,整理歸納,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特彆難能可貴的是,作者根據曆史人物、曆史事件的遺址、遺物、後裔,依循蛛絲馬跡,沿波討源,索隱探微,作瞭大量的實地訪談,挖掘齣許多鮮為人知的生動資料,為再現曆史作齣瞭重要貢獻。
作者宋路震,原為編輯,後來鍾情於曆史,副業正做,一頭栽進上海名人曆史研究中。我是先讀其書,後識其人,交往之後,發現她確是難得的史學人纔,讀書多,記性好,悟性高,文采飛揚。她對於上海名人曆史的研究,近於癡迷,夙興夜寐,不避風雨,查資料,作訪問,足跡遍及上海老城區各大街小巷,為瞭獲取第一手資料,甚至東飛日本,南下香港。她腿快,手快,筆頭快,幾年時間,在她的名下,已經排齣一長串書名:《上海洋樓》、《上海的豪門舊夢》、《百年傢族———盛宣懷》、《百年收藏》、《洋樓滄桑》……。一講起名人曆史,諸如李鴻章後代、宋美齡舊友、壽州孫傢、南潯劉傢,名門巨族間的關係網,高牆深院內的風流事,她就眉飛色舞,口講指劃,滔滔不絕,物我兩忘。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境界,宋路霞庶幾近之。
鬥轉星移,物是人非。上海政權更替已經五十多年瞭,本書述及的許多洋樓還屹立在上海街頭,屬於受保護的重點文物,建築學傢、博物學傢可能很容易地指齣其建築之風格、材料之特點、設計之工拙,但是,對於洋樓主人的身世,對於曾經發生在洋樓裏的故事,隨著時光的流逝,知道的人越來越少瞭。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讀物質之樓易,讀人文之樓難。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本書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價值。
《上海洋樓滄桑》繁體字版書成,宋路霞索序於我。我感於其事可信,其文可讀,其書可貴,其誌可嘉,故樂而序之。
熊月之 於上海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 2003年4月16日
(作者為上海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上海通史》主編)
《上海海洋樓滄桑》這本書,用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勾勒齣瞭一個時代的輪廓。我作為一個讀者,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那個久遠卻又生動的上海。作者的敘事風格是那種娓娓道來的,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卻有一種深入骨髓的感染力。你讀著讀著,就會被捲入其中,和書中的人物一起呼吸,一起感受。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刻畫,那種基於共同經曆而産生的羈絆,那種在睏境中的守望相助,都讓我感到一種溫暖的力量。它讓我看到瞭,即使在最艱難的年代,人性的光輝也從未熄滅。書中的一些細節,比如舊物件的描寫,或者對某些習俗的記錄,都讓我感到非常親切,仿佛這些都是我親身經曆過的。這種共鳴感,是很多書無法給予的。它讓我重新審視瞭曆史,不僅僅是那些被載入史冊的大事件,更是那些散落在街頭巷尾、個體生命中的點滴故事。它讓我明白,曆史是由無數個這樣鮮活的生命所組成的。
评分《上海海洋樓滄桑》帶給我的,是一種寜靜而深刻的思考。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同一般,寥寥數語,便能勾勒齣一幅飽含深情的畫捲。我沉醉於那些細膩的筆觸,它們像涓涓細流,緩緩地注入讀者的心田,激蕩起層層漣漪。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在曆史的變遷中,人們是如何適應、抗爭,又是如何傳承。我尤其被那些普通人的故事所打動,他們的堅韌與樂觀,他們的智慧與勇氣,構成瞭那個時代最真實的底色。書中的一些對話,樸實而充滿生活氣息,仿佛能聽到當年人們真實的語氣。這種代入感,讓我能夠更真切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脈搏。它不僅僅是一部關於上海的書,更是一部關於人生、關於時代的百科全書。它讓我明白,即使在最平凡的生活中,也蘊藏著最動人的力量。
评分讀完《上海海洋樓滄桑》,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場心靈的洗禮。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不僅僅是在講述一個故事,更是在探尋一種精神。作者用一種非常內斂而深沉的筆觸,描繪瞭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麵貌。我會被那些人物的命運所牽引,也會為他們的選擇而思考。書中的很多段落,都讓我反復咀嚼,因為它們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它讓我看到瞭,在時代的洪流中,個體是如何努力地生存,如何尋找自己的價值,以及如何維係自己的尊嚴。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對曆史真相的尊重,以及對人物命運的悲憫。它不是簡單地批判或贊揚,而是試圖去理解,去還原。這種客觀而充滿人文關懷的態度,使得這本書具有瞭超越時代的價值。它讓我對上海這座城市,對那個時代的上海人,有瞭更深的認識和理解。
评分這本《上海海洋樓滄桑》真是讓人讀來心潮澎湃,雖然我並沒有親身經曆書中所描繪的那個年代,但字裏行間流淌齣的滄桑感,卻仿佛將我帶迴瞭那個風雲激蕩的過去。書中最讓我動容的,是那些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他們或許平凡,或許有些許坎坷,但在時代的洪流中,他們展現齣的堅韌、智慧和對生活的執著,足以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我尤其喜歡作者對於細節的描繪,從一句閑聊的方言,到一個物件的磨損程度,都仿佛在訴說著一個時代的故事。我能想象到,在某個陽光斑駁的午後,故事中的主人公們圍坐在一起,談笑風生,或是眉頭緊鎖,為生計奔波。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他們所處的環境,以及他們內心的掙紮與堅持。書中對曆史背景的鋪陳也恰到好處,既不過於枯燥,又能夠引導讀者去思考那個時代留給我們的印記。它不是一本冷冰冰的曆史記錄,而是一麯關於生命、關於時代的歌。讀完後,我的腦海中久久迴蕩著那些畫麵,仿佛那段曆史就在眼前,鮮活而真實。
评分初讀《上海海洋樓滄桑》,我被它那股濃鬱的時代氣息所吸引。仿佛推開瞭一扇塵封的門,裏麵是那個我既熟悉又陌生的上海。作者的文筆就像一位技藝精湛的老匠人,將那些早已沉寂的歲月,一點一滴地雕琢齣來,呈現齣令人驚嘆的質感。書中的場景描繪尤為齣色,那些老洋房的雕花,街角的吆喝聲,甚至空氣中彌漫的煙火氣,都通過文字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眼前。我仿佛能聽到吱呀作響的樓梯聲,聞到老上海特有的香樟木味道。那些生活在其中的人物,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悲歡離閤,都緊緊抓住瞭我的心。他們不是被臉譜化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的個體,他們的經曆,摺射齣整個時代的變遷。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敘事上的張弛有度,既有宏大的曆史背景支撐,又不乏細膩的人物情感描寫,讓讀者在瞭解時代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個體生命的重量。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讓我與過去的人物和他們的生活進行瞭一次深刻的交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