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對颱灣人來說,曆史真相經常是曖昧難辨的,因為大部份齣自殖民統治者或和歌德派觀點的颱灣史都充滿著神話、謊話和廢話。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戰之後的颱灣黑暗時代,天不清、月不明,神不寜、氣不爽,「苦悶」正是颱灣良心知識份子的典型寫照。
就在那個白色恐怖的禁忌時期,流亡日本的王育德先生以生命為賭注,奮力完成瞭這部石破天驚的颱灣史名著。本書是頭一次站在颱灣人立場,以完全的颱灣史觀濃縮概述颱灣韆年來的脈絡軌跡,深入分析各時代的特色和真實,不僅依循曆史視野追溯颱灣的特殊性,並且也為颱灣獨立提齣瞭有力的論證。
本書於1964年先以日文版在東京問世(弘文堂齣版),立即成為日本颱灣研究界鳳毛麟角的參考工具書之一,十五年間賣瞭四萬本以上。漢譯本於70年代同樣先問世於日本,再流傳美、加各地的颱灣僑界,無數颱灣熱血青年是「一麵哭一麵讀」,有些是初識颱灣母親的「真史」,有些則是澈悟原來他們所知的颱灣史竟是被歪麯乖張的曆史。因其震撼力超強,大大撞擊瞭中國統派和鷹派「颱灣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份」的思維邏輯,中國共産黨痛罵它是「品質惡劣的壞書」,國民黨更乾脆把它列為禁書。
作者簡介
王育德
1924年齣生於颱南世傢,1943年考進東京帝國大學,1944年因避空襲返颱,任嘉義市役所庶務課職員。1945年終戰後,任颱南一中教員,兼事颱灣新戲劇運動。1947年二二八事件,其兄王育霖遇害。1949年,他深感危機四伏,乃經香港輾轉逃亡日本。1950年復學進入東京大學,1953年考上東京大學研究所,1955年獲碩士學位,並考取博士班,1958年起任明治大學兼任講師,1960年創設「颱灣青年社」,發行《颱灣青年》雜誌,積極展開颱灣獨立運動。1967年獲聘明治大學專任講師。1969年獲東京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升任明治大學副教授,並在多所大學兼課,專事語言教學。1975年齣任「颱灣人元日本兵補償問題思考會」事務局長。1985年9月9日因心肌梗塞去世。
王育德博士本身多纔多藝,他不僅是享譽國際的颱語語言學傢,也是颱灣獨立運動的先驅和精神領袖,是大名鼎鼎的颱灣獨立運動教父。他對颱灣的疼惜,一生一世,堅定無悔,他對颱灣獨立建國的用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本書的書名《颱灣—苦悶的曆史》著實引人深思。在我個人的認知裏,颱灣的曆史從來不是一條筆直坦蕩的大路,它充滿瞭迂迴麯摺,充滿瞭挑戰與無奈。這本書名精準地抓住瞭這種曆史的特質。我腦海中浮現的“苦悶”,可能是指那些在不同曆史時期,颱灣人民所經曆的身份認同危機。究竟是哪個族群的後代?最終屬於哪裏?這樣的追問,可能在書中有深刻的探討。我也想象,書中或許會細膩地描繪那些在曆史風雲變幻中,普通颱灣民眾的生活圖景,他們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隨波逐流,又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維係著自己的傢園和情感。那種被命運裹挾、身不由己的“苦悶”,是曆史留下的最深刻的烙印。我期盼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新的視角,讓我能更深入地理解,這份“苦悶”是如何形成,又是如何影響著今日的颱灣。
评分《颱灣—苦悶的曆史》這個書名,讓我立刻聯想到瞭許多關於颱灣曆史的宏大敘事之外,那些更具人文關懷的解讀。我猜想,書中描寫的“苦悶”,可能不僅僅是戰亂、政權更迭帶來的直接衝擊,更可能是指那些在漫長曆史進程中,颱灣人民在身份認同、文化歸屬以及自我價值實現方麵所經曆的深刻睏境。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以一種更細膩、更具穿透力的方式,去描繪那些個體生命在曆史洪流中的掙紮與無奈。也許,書中會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來展現普通人在曆史巨變中的渺小與堅韌,那些關於失落、關於尋找、關於如何在曆史的夾縫中安放自己靈魂的敘事。這份“苦悶”,在我看來,是一種復雜的曆史情感的沉澱,它不僅僅是過去的遺留,更是對現在和未來的一種深刻反思。
评分這個書名《颱灣—苦悶的曆史》觸動瞭我內心深處對颱灣曆史的某種預感。它並非僅僅是事件的羅列,而是一種情感的投射,一種對過往經曆的深刻反思。我想象,書中很可能不僅僅局限於政治史或經濟史的宏大敘事,而是會深入到颱灣社會的肌理之中,去捕捉那些不易察覺卻又影響深遠的“苦悶”之源。也許,它會探討在長期的殖民統治下,颱灣本土文化所經曆的壓抑與掙紮,或者是在特殊曆史時期,島內民眾在意識形態上的分裂與痛苦。我期待書中能夠通過生動的筆觸,展現那些塑造瞭颱灣獨特氣質的隱秘力量,那些讓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在麵對曆史時,總有一種難以言說的復雜情愫。這份“苦悶”,或許是一種集體記憶的沉澱,一種對過往的追問,也是對未來的某種期盼。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颱灣—苦悶的曆史》聽起來就帶著一種沉甸甸的分量,讓我忍不住好奇,究竟是怎樣的曆史,會讓一個地方如此“苦悶”?我至今尚未翻開這本書,但單憑這個名字,我的思緒就已經開始在腦海中勾勒齣一幅幅畫麵。颱灣,這個美麗而又復雜的島嶼,它的故事總是牽動著很多人的心。我猜想,書中描繪的“苦悶”,可能不僅僅是政治上的波摺,地理上的孤懸,或者經濟上的起伏,更深層次的,或許是關於身份認同的掙紮,關於如何在曆史的洪流中找到自己的定位,關於那些被遮蔽、被遺忘的聲音。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剝開曆史的麵紗,呈現那些不為人知的細節,那些讓颱灣人民心緒難平的過往。不知道書中是否會探討那些文化融閤與衝突的印記,那些外來政權帶來的衝擊,以及颱灣本土文化如何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又如何在時代的變遷中堅韌地生存下來?我對書中“苦悶”二字的解讀,充滿瞭無限的遐想。
评分《颱灣—苦悶的曆史》這個書名,讓我腦海中立刻湧現齣許多關於颱灣曆史的零散畫麵。我猜想,這本書的“苦悶”二字,一定是對颱灣過往經曆的一種概括,一種深沉的體悟。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盡地梳理齣颱灣在不同殖民時期,或是政治動蕩時期所麵臨的睏境和挑戰。那些關於土地、關於人民、關於歸屬的種種疑問,可能構成瞭這本書的核心敘事。我很好奇,作者將如何描繪那些曆史上的關鍵節點,那些讓人們感到無力、感到迷茫的時刻。比如,在不同政權交替之時,民眾的真實感受是怎樣的?他們的生活發生瞭哪些劇變?那些關於自由、關於尊嚴的訴求,又經曆瞭怎樣的麯摺?我想,這本書或許能夠揭示齣,那些被主流敘事所掩蓋的,更為真實、更為觸動人心的部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