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上學與虛無主義的超剋,人文主義與反人文主義的對諍,詮釋學與批判理論的論辯,這些現代歐洲思想的座標性議題,是作者多年來的辯證對象。本書追問近當代解構形上學的理由,探討形上學與實踐的關聯,關切人性論在實踐上的論述效應,並進一步從這些論域角度審視東亞思想界(現代儒學與京都學派)的迴應。
尼采、海德格和德希達對形上學的不同解構路數定下本書的主調,也決定作者對京都學派、新儒傢和佛教哲學的判釋立場。京都學派田邊元的辯證法否定自我同一的理性,強調唯有透過絕對的否定纔能獲得救贖。現代儒傢(馮友蘭、唐君毅、牟宗三)在自述中呈現異質的身分認同,卻緊守對理性主體的形上信念。關於人文主義問題,牟宗三對沙特、海德格的批判,則提供吾人從對立麵(尼采、德希達)質疑儒傢人類中心論或理體中心論的綫索。
詮釋學也是本書的重點。嘉達美和哈伯瑪斯的爭辯照明瞭哲學詮釋學的限度,呂格爾與馬剋思主義的對話正視瞭敘事的解放功能。不同於基督教和馬剋思主義的追求解放,本書則考察佛教追求解脫的詮釋學性格。
在哲學與宗教、歐美與東亞、主流與邊陲、同一與差異的眾多思想疆域中越界巡遊,本書是作者繼《空性與現代性》之後同一風格的再度錶現。
一書為國立政治大學哲學係主任林鎮國教授關注形上學與虛無主義、人文主義與反人文主義、詮釋學與批判理論,這些現代歐洲思想的座標性議題辯證與論述。
在東西方哲學之間越界巡遊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係主任林鎮國教授關注形上學與虛無主義、人文主義與反人文主義、詮釋學與批判理論,這些現代歐洲思想的座標性議題辯證與論述。
★在哲學與宗教、歐美與東亞、主流與邊陲、同一與差異的眾多思想疆域中越界巡遊,本書是作者繼《空性與現代性》之後同一風格的再度錶現。
作者:林鎮國,國立政治大學哲學係教授、美國天普大學哲學博士(宗教研究)、荷蘭萊頓大學國際亞洲研究院歐洲漢學講座(1999-2000)、美國哈佛大學研究(2000-2001)、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哲學係主任專業領域:佛教哲學 (中觀、唯識)、印度哲學、詮釋學、京都學派、中國哲學著有《空性與現代性》(立緒,1999)。
《辯證的行旅》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心靈震撼。它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次深入骨髓的自我對話。作者的文字有一種魔力,能夠輕易地穿透錶象,直抵事物的本質。我尤其欣賞書中對“變化”這一概念的獨特闡釋。我們常常習慣於將事物看作是靜態的,或者簡單地認為變化就是從A到B的直綫過程。但這本書卻以一種更為立體和動態的視角,展現瞭事物在辯證運動中不斷産生、發展、又不斷轉化的過程。那些充滿細節的描寫,那些對人性細微之處的洞察,都讓我感到無比親切和真實。仿佛我不是在閱讀一個故事,而是親身參與到這場“辯證的行旅”之中,體驗著其中的喜怒哀樂,感受著其中的蛻變與新生。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選擇,思考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決定,在辯證的河流中會激蕩齣怎樣的漣漪。
评分《辯證的行旅》這本書,就像是打開瞭我思考世界的一扇窗。它以一種極其細膩和深刻的方式,展現瞭辯證法在生活中的無處不在。我喜歡作者那種“見微知著”的寫作能力,他能夠從最微小的細節中,挖掘齣最深刻的哲理。書中對“發展”的闡釋,尤其讓我印象深刻。它不再是那種簡單的綫性前進,而是充滿瞭迂迴、反復、甚至看似退步的螺鏇式上升。這種對復雜性的尊重,讓我對生命的本質有瞭更深的理解。我記得其中有幾個章節,描述瞭作者在旅途中遇到的不同的人和事,看似毫不相乾,但作者卻能從中提煉齣共通的辯證規律,並將其巧妙地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宏大的敘事。這種“化繁為簡,以小見大”的功力,實在令人欽佩。這本書讓我覺得,辯證法並不是高高在上的哲學理論,而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去感知、去實踐的生活智慧。
评分《辯證的行旅》這本書,拿到手的時候,就被它那個沉甸甸的質感給吸引瞭。封麵設計很樸素,沒有那種花哨的插圖,但幾個大字“辯證的行旅”卻透著一股子力量,仿佛在召喚你踏上一段非凡的旅程。我一直對那種能將抽象概念具象化,又能在具體事例中提煉齣深刻哲理的寫作風格情有獨鍾,而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恰恰就是如此。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想看看作者究竟是如何展開這場“辯證的行旅”的。書中那些細緻的描寫,那些對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象的敏銳捕捉,讓我立刻沉浸其中。我開始思考,原來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那些東西,背後竟然蘊含著如此多的辯證關係。這本書似乎不是在講故事,更像是在引導你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周遭的世界,去發現那些隱藏在錶象之下的邏輯和聯係。我尤其期待書中關於“行旅”的部分,不知道作者會帶領我們去哪些地方,以怎樣的方式去體驗和理解那些“辯證”的發生。
评分讀完《辯證的行旅》之後,我腦子裏一直盤鏇著一個念頭:原來,我們每天都在經曆著辯證法。書中那種將宏大理論與微小瞬間巧妙連接的敘事方式,著實讓我拍案叫絕。它沒有枯燥的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段段細膩的觀察,將“正反閤”的辯證邏輯滲透到每一個字裏行間。我記得其中有一段描寫,作者在旅途中遇到一位老人,他們之間的一段對話,看似平淡無奇,卻在不經意間揭示瞭某種看似矛盾的事物如何相互依存,如何共同演進。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呈現方式,讓我覺得辯證法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哲學概念,而是我們生活最真實的寫照。我常常會在閱讀過程中停下來,對照自己的經曆,發現很多時候自己也曾有過類似的思考,隻是沒有像作者這樣清晰地捕捉到其中的辯證脈絡。這本書像一個智慧的嚮導,它不直接告訴你答案,而是教會你如何去提問,如何去觀察,如何去理解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
评分對於《辯證的行旅》這本書,我的感受就像是經曆瞭一場酣暢淋灕的思想洗禮。它不是那種一目十行的快餐讀物,而是需要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反復咀嚼的佳作。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獨特,他能夠將復雜的哲學概念,用極其樸實、接地氣的方式呈現齣來,讓人既能理解,又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我尤其喜歡書中對“矛盾”的探討,它沒有將矛盾視為對立和衝突,而是將其看作事物發展的內在動力。這種豁達的視角,讓我對生活中遇到的許多睏境和挑戰,都有瞭全新的認識。我開始嘗試用一種更加辯證的眼光去麵對問題,不再一味地逃避或抱怨,而是積極地去尋找其中的轉化和契機。這本書真的給瞭我太多的啓發,讓我覺得自己的思維方式得到瞭極大的拓展,看問題的角度也變得更加多元和深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