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奬記錄:
1999年聯閤報讀書人最佳童書《讀物類》
2000年行政院新聞局第五屆小太陽奬《科學類》
「榮獲行政院新聞局第5屆科學類小太陽奬」
「獲選聯閤報讀書人1999年最佳童書」
這本書由60個生態故事組成,每一篇都有一種生物的行為、適應、演化或生態的問題,是作者在颱灣海域十多年的研究心得及成果。故事固然有趣且富知識性,但背後的生物適應與演化的問題,往往是大自然的通則,或是生態學的重要觀念,更加值得深思。
作者簡介
趙世民
1960年生於颱灣桃園,東海大學生物係畢業,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碩士,東海大學生物研究所博士。
目前任職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組,並兼教於東海大學及靜宜大學。
專長為無脊椎動物生殖生態,喜愛大自然及田野研究工作。
我是學生物學的,喜歡爬山、露營、遊泳、潛水,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自然人。又在自然科學博物館擔任蒐藏與研究的工作,探索生物的生活史及生態,經常到野外實地勘察,對颱灣本土生物有多年的觀察及心得。
這幾年來,除瞭埋首在自己的專業學術研究之外,也有很多機會對中、小學師生及社會的各階層人士演講,把研究與觀察的結果和心得,用很簡單的語言配閤幻燈片介紹給大傢,讓沒學過自然科學的人,也能瞭解颱灣本土生物的特殊行為、生態與重要性,也時常得到意想不到的迴響。聽眾經常問我:「為什麼不把這些精彩的內容寫成書與大傢分享?」我的迴答總是:「等以後年紀大一點、資曆更深、經驗更豐富的時候,少作一些學術研究,撥一些時間來寫書。」
後來,在圖書館裏,我常不經意地流覽自然科學方麵的通俗書刊,特彆是適閤中、小學程度的書籍。發現幾乎都是翻譯書,而且大多介紹颱灣沒有的生物。因此,我開始每天抽空整理資料並寫作。不知不覺地,竟然纍積到可以齣書瞭!
這本書把我十多年來作過的研究、讀到的有趣資料、或觀察到的現象、拍攝到的幻燈片,用比較簡單的文字,把颱灣的生物介紹給大傢,文章裏麵有很多有趣的生物故事。透過生物的行為及生態,也有值得我們深思和警惕的問題。
為瞭能適閤小學三年級以上的人閱讀,文字盡可能淺顯。希望能引導讀者對大自然有更敏銳的觀察力,誘導孩子們跳脫傳統記憶式的學習模式,在觀察中進一步練習思考及發問。
要成為一個自然科學傢,除瞭能夠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還必須具備敏銳的觀察力。這本書是我一係列生態研究書籍的第一本,我期許自己在專業研究之餘,對社會教育也能有一點貢獻。
《無脊椎真奇妙》這本書,哇,我真的不得不說,光是書名就勾起瞭我無限的好奇心!“無脊椎”,聽起來就充滿神秘感,好像是藏在海底深處、或者潛伏在土壤裏的秘密生物。我從小就對那些沒有骨骼的生物特彆著迷,像是水母那飄逸的身姿,或者蝸牛緩慢卻又執著的爬行,總讓我覺得它們擁有著一種與眾不同的生命哲學。想象一下,沒有堅硬的骨架支撐,它們是如何維持形態,又是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繁衍的?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窗口,讓我得以一窺這些“柔軟”生命體的奇妙世界。我最期待的是,作者能否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將這些平時難以觀察到的生物,變得鮮活起來,讓我在文字間就能感受到它們的觸感、它們的運動方式,甚至它們的生活習性。我希望書中能夠有很多令人驚嘆的細節,比如章魚的僞裝能力,蜘蛛吐絲的精巧,或者珊瑚礁裏那些微小生物的共生關係。畢竟,我們常常隻關注那些體型巨大、結構復雜的動物,卻忽略瞭那些數量龐大、在生態係統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的無脊椎動物。它們或許沒有耀眼的外錶,但它們的存在,卻深刻地影響著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這本書,或許能讓我重新審視生命的多樣性,並且更加珍視那些默默無聞卻又至關重要的生命。我迫不及待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如此龐雜的無脊椎生物世界,梳理得清晰又引人入勝的。
评分拿到《無脊椎真奇妙》這本書,我第一眼就被它那種“不一樣”的氣質吸引住瞭。通常的科普書,可能更多的是介紹一些大傢耳熟能詳的動物,比如獅子老虎、大象長頸鹿。但“無脊椎”,這個詞本身就充滿瞭探索未知的感覺。我一直覺得,那些沒有“骨頭”的生物,它們的世界一定是我們難以想象的。這本書,我最希望看到的是作者能夠用一種非常“親民”的方式,把那些復雜的生物學知識轉化為容易理解的語言。我不是專業的生物學傢,但我對自然界充滿瞭好奇。比如,我一直對海星的再生能力感到不可思議,斷瞭一條腕足竟然還能重新長齣來,這在我們人類身上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這本書,能不能詳細地解釋一下海星的再生機製?還有,像水母那樣柔軟的身體,它們是如何在海水中保持漂浮,又如何捕食的?我期待書中能夠有大量的插圖或者照片,能夠清晰地展示這些無脊椎動物的外形特徵和生活場景。畢竟,很多時候,我們隻有看到,纔能真正地去理解和喜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感受到,即使是沒有骨骼,生命也可以如此頑強,如此富有創造力。它或許能讓我對那些平時容易被忽視的生物,産生一種新的敬畏之心。
评分《無脊椎真奇妙》這本書,光是書名就讓我聯想到無數的畫麵:色彩斑斕的海底珊瑚礁,岩石縫隙中蠕動的軟體動物,甚至是夜晚草叢中閃爍的螢火蟲。我一直對那些沒有骨骼的生物充滿瞭好奇,因為它們的存在,打破瞭我對“生命”的固有認知。這本書,我最期待的是,作者能夠帶領我領略無脊椎動物的“美學”。我希望書中能夠展現齣它們獨特而優雅的形態,比如水母如同夢幻般漂浮的姿態,或者蝴蝶翅膀上精妙絕倫的紋路。我不僅想瞭解它們的外形,更想知道這些形態背後的功能。比如,為什麼海參的身體會如此柔軟?它們又是如何通過改變身體的形狀來適應不同的環境?我希望書中能夠有高質量的攝影作品,或者精美的插畫,能夠將這些生物的美麗展現得淋灕盡緻。同時,我也希望作者能夠講述一些關於這些生物的有趣故事,比如它們之間的共生關係,或者它們在生態係統中的奇特角色。這本書,我相信它不僅僅是科普,更是一種對自然之美的贊頌,讓我能夠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欣賞和理解這個世界。
评分《無脊椎真奇妙》這本書,從書名上就給我一種“探索未知”的興奮感。我一直覺得,我們人類對世界的認知,很大一部分都來自於對那些宏大、顯眼事物的關注,但真正構成世界基礎的,往往是那些微小而隱秘的存在。無脊椎動物,恰恰是這樣一群被低估的生命。這本書,我最期待的是,作者能夠帶領我深入到無脊椎動物的“社會”。我說的“社會”,不僅僅是它們個體的生存,更是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比如,螞蟻的社會結構有多麼復雜?它們是如何協同閤作,建立起龐大的蟻群?又比如,蜜蜂是如何通過舞蹈來傳遞信息,協調蜂群的工作?我希望書中能夠有關於這些社會性無脊椎動物的詳細案例分析,讓我瞭解到,即使是沒有大腦的人類,它們也能展現齣令人驚嘆的集體智慧和組織能力。我期待書中能夠有關於這些生物社會行為的科學解釋,讓我能夠從一個全新的角度理解“生命”和“群體”的概念。這本書,我相信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生物的書,更是一次關於社會組織和集體力量的深刻洞察。
评分我一直覺得,自然科學的書籍,最能打動人的往往是那些隱藏在日常觀察之下的深刻原理,以及那些顛覆我們固有認知的發現。《無脊椎真奇妙》這本書,從它的名字就可以預見,它將帶我進入一個完全不同的生物學領域。我們通常會把“神奇”這個詞用在那些巨大的恐龍或者會飛的鳥類身上,但其實,在我們腳下、在我們身邊,那些看似平凡的無脊椎動物,纔真正是演化史上的奇跡。這本書,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羅列各種無脊椎動物的名稱和特徵,更重要的是,它能夠解釋“為什麼”這些生物會長成那個樣子,它們是如何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發展齣如此多樣的生存策略。比如,為什麼有的無脊椎動物能夠再生斷肢?為什麼它們對環境的變化如此敏感?甚至,它們在維持地球生態平衡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我希望作者能夠從演化的角度,深入淺齣地剖析這些問題,讓讀者在驚嘆於生物多樣性的同時,也能對生命的演化過程産生更深的理解。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有關於那些“默默無聞”的無脊椎動物的介紹,比如土壤中的蚯蚓,它們看似不起眼,但對土壤的肥沃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又或者是那些生活在深海的奇特生物,它們如何在極端環境下生存?這本書,我相信它會拓展我的視野,讓我對“生命”這個概念有更深刻的認識。
评分《無脊椎真奇妙》這本書,光是聽名字就讓我腦洞大開。我從小就很喜歡觀察身邊的小生物,比如螞蟻搬傢、蝸牛爬行,但對於它們為什麼沒有骨頭,又怎麼能做齣各種各樣的事情,一直以來都隻是模糊的概念。《無脊椎真奇妙》這本書,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像一個神奇的放大鏡,帶我深入到這些無脊椎動物的微觀世界。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它們獨特的身體結構,比如軟體動物的“足”,節肢動物的“外骨骼”,以及它們是如何通過這些結構來完成運動、捕食和防禦的。我特彆好奇,為什麼有些無脊椎動物,比如蚯蚓,它們的身體可以如此柔軟 yet 充滿力量?它們又是如何通過身體的收縮和舒張來移動的?我希望作者能用生動形象的比喻,解釋這些生物力學上的奧秘。此外,我也期待書中能有關於這些生物的繁殖方式的介紹,很多無脊椎動物的繁殖方式都非常奇特,比如孤雌生殖、體內受精等等,這對我來說簡直是充滿瞭科幻色彩。這本書,我相信它不僅僅是一本知識性的讀物,更是一次奇幻的探索之旅,讓我重新認識到生命形式的無限可能。
评分我一直覺得,自然界裏最令人著迷的,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雄偉生物,而是那些默默存在於我們身邊,卻擁有著驚人智慧和適應能力的微小生命。《無脊椎真奇妙》這本書,完美地契閤瞭我對這類生物的期待。我腦海中浮現齣無數的疑問:為什麼那些沒有脊椎的生物,能夠如此多樣地存在於地球的每一個角落?它們又是如何演化齣如此令人驚嘆的生存策略的?我特彆好奇,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無脊椎動物的“感官世界”。比如,蜘蛛如何感知空氣中的微弱震動來捕捉獵物?昆蟲又是如何通過觸角來識彆氣味和進行交流?我希望作者能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這些生物的感官係統是如何運作的,以及它們是如何利用這些感官來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我期待書中能夠有大量的細節描寫,讓我仿佛置身於它們的生存環境中,去體驗它們的世界。比如說,觀察一隻螞蟻如何協同閤作搬運食物,或者一隻蜜蜂如何通過舞蹈來傳遞信息,這些都是非常瞭不起的生物行為。這本書,我相信它不僅僅是關於生物的介紹,更是一種關於生存智慧的啓迪,讓我重新審視那些看似渺小的生命,其實蘊含著無限的生命力。
评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變身”的生物特彆著迷,而《無脊椎真奇妙》這本書,無疑將帶我進入一個充滿蛻變與重生的奇幻世界。我所說的“變身”,指的是那些無脊椎動物的生命周期中,那些令人驚嘆的形態轉變。比如,毛毛蟲如何化繭成蝶,又或者蝌蚪如何變成青蛙。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地闡述這些生物的“變態”過程,不僅僅是描述變化,更重要的是解釋背後的生物學原理。為什麼它們需要經曆這樣的轉變?這個過程是如何進行的?它們在不同階段的生存策略又有什麼不同?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有關於昆蟲幼蟲和成蟲之間巨大差異的對比描寫,這對我來說,就像是看著不同生命體在同一具身體裏上演著截然不同的故事。同時,我也想瞭解,除瞭昆蟲,是否還有其他無脊椎動物也擁有如此神奇的生命周期。這本書,我相信它能夠讓我對生命的成長和演化有更深刻的認識,並且更加敬畏那些在微觀世界裏默默發生的巨大變革。
评分《無脊椎真奇妙》這本書,光是名字就讓我聯想到一個充滿想象力的世界,一個沒有骨骼束縛,卻能展現齣無限可能的世界。我一直對那些能夠“適應”的生物特彆著迷,而無脊椎動物,無疑是生物界中最具代錶性的“適應者”。這本書,我最期待的是,作者能夠深入探討無脊椎動物的“生存智慧”。我說的“生存智慧”,是指它們是如何在嚴酷的環境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比如,沙漠中的甲蟲如何收集露水?深海裏的生物又是如何適應黑暗和高壓?我希望書中能夠有大量的實例,展示這些無脊椎動物為瞭生存而發展齣的各種奇特技能。例如,一些昆蟲的擬態能力,它們能夠模仿其他生物的形態,以達到僞裝或者威懾的目的,這對我來說簡直是充滿瞭驚奇。同時,我也希望作者能夠解釋這些適應性特徵是如何在演化過程中形成的,以及它們對整個生態係統的影響。這本書,我相信它不僅僅是科普,更是一次關於生命韌性和智慧的歌頌,讓我能夠重新認識到,即使是看似渺小的生命,也能展現齣令人驚嘆的生命力。
评分《無脊椎真奇妙》這本書,從書名就散發齣一種“神秘”的氣息,讓我對那些隱藏在我們生活角落裏的生物充滿瞭好奇。我一直覺得,那些沒有脊椎的生物,它們的世界一定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充滿瞭奇特和驚喜。這本書,我最期待的是,作者能夠帶領我走進無脊椎動物的“武器庫”。我說的“武器庫”,是指它們為瞭生存而發展齣的各種各樣奇特的“裝備”和“技能”。比如,蚊子的吸血口器有多麼精巧?蜜蜂的毒刺又是如何運作的?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地介紹這些生物的“攻擊”和“防禦”機製,讓我瞭解到,即使沒有鋒利的爪牙,它們也能通過各種方式來保護自己和獲取食物。我尤其對那些能夠分泌毒液或者製造陷阱的無脊椎動物感到好奇,它們的這些能力是如何演化而來的?又對它們自身的生存和捕食起著怎樣的作用?這本書,我相信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生物的介紹,更是一次對生命“生存法則”的探索,讓我能夠更加敬畏那些在微觀世界裏默默進行的生存鬥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