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塔尼達的著作對於美國當代反璞歸真的思潮具有莫大的影響,同時也打破瞭西方文化對於原住民印第安人文化的歧視與偏見。使廣大讀者,能一窺這個具有悠久曆史的文化傳統裏奇妙的智慧。從書中可知,印第安人的巫術文化,與所有追求內在精神超越的示教或思想,都有不謀而閤,甚至更為簡潔真接的觀點和態度。而書中的主人翁──老巫士唐望,不僅具備超卓的人格與智慧,也擁有對現實透徹瞭悟後的神奇力量。
透過唐望不尋常的教誨,及卡氏充滿懷疑的智性報導,我們可以知道,在使人類沉迷的現代文明,與圈囿於自我心靈的偏執之外,其實存在著一個充滿神奇奧妙的世界,隻是我們視而不見罷瞭。
~作者簡介~
卡羅斯.卡斯塔尼達(Carlos Castaneda)於一九六一年攻讀人類學學位時,為瞭畢業論文,在沙漠小鎮上結識一位被他尊稱為唐望的老印第安巫士。原來隻是為瞭完成學業而蒐集資料的企圖,演變延續至今的門徒生涯。從一九六八年起,他己陸續齣版瞭九本關於師事唐望經過的書。卡氏現居住在美國西南部及墨西哥,專事著作及繼續他的知識之旅。
譯 序
自 序
古典的巫士與「做夢」
做夢的第一道關口
做夢的第二道關口
集閤點的定著
無機生物的世界
陰影的世界
藍色斥候
做夢的第三道關口
新境界的探險
潛獵者的被潛獵
租藉者
教堂中的女人
乘著意願之翼飛翔
在最近的二十年中,我寫瞭一係列的書,有關我事師於一個墨西哥亞奎族(YAQUI)印第安巫士,做他門徒的經過。
這位巫士名叫望.馬特斯(Juan Matus),我尊稱他為唐望(註一)。在這些書中我解釋說他傳授我巫術,但這並不是我們日常世界中所瞭解的巫術,像用超自然能力去影響他人,或用咒語儀式召請精靈來行異蹟。對唐望而言,巫術是於自然及塑造這宇宙的知覺有著一種特彆的瞭解,包括理論與實際上的應用。
照著唐望的建議,我避免使用(註二)這個字來代錶他的知識,雖然在人類學上這是適當的術語,我一直都用他自己所用的稱呼:巫術(sorcery),然而經過考量,我發現稱之為巫術隻會使他在教導中所展現的神祕現象變得更為曖昧。
在人類學上,shamanism是用來形容一種信仰係統,主要是亞洲北部的原居民,但也包括美洲某些印第安部落。他們相信在我們四周存在著一個看不見的世界,充滿著原始神靈的力量,有正也有邪,這些力量可以透過某些行術者而被召請控製,這些人是處於自然與超自然之間的媒介。
唐望的確是日世界與那看不見的世界之間的媒介,他不稱那世界為超自然,而稱之為第二注意力(second attention),他身為老師的角色是使這種係統能被我掌握。我在先前的書中描述過他的方法,以及他要我練習的巫術技巧,其中最重要的被他稱為「做夢的藝術」。
唐望說我們所認為獨一無二的世界,其實隻是一連串世界中的一個,就像洋蔥韆層皮中的一層。他說雖我們被強力製約成隻能知覺目前這個世界,但我們仍有能力進入其他的世界,那是與我們自己的世界同樣真實、獨特、絕對,而且吸引人的世界。
唐望告訴我,要知覺這些其他的世界,我們不僅要有此意願,還要有足夠的能量抓住它們。這些世界的存在是恆久而獨立於我們的知覺之外的,但能否進入這些世界完全決定於我們的能量狀況。換句話說,正是由於這種能量狀況的影響,使我們被迫接受這個日常世界是唯一可能的世界。
我們的能量狀況是可改變的,唐望說遠古時代的巫士發展齣一套能量狀況的練習,會增進我們的知覺,那些巫士把這種練習稱為「做夢的藝術」。
經過這些年的學習,我現在明白唐望把「做夢」稱為「通往永恆的入口」是最適當的說法。但當時他如此說時,我嚮他錶示這替喻對我沒有意義。
「那麼就不用隱喻,」他說,「我們可以說『做夢』是巫士把平常的夢加以利用的實際方法。」
「平常的夢如何利用?」我問。
「我們總是被文字所誤導。」他說,「以我為例,我的老師試圖嚮我描述『做夢』時,說這是巫士嚮世界道晚安的方式。當然,他這麼說是為瞭能配閤我的心智,我並你也是一樣。」
在另一個場閤唐望告訴我:「『做夢』隻能被體驗,『做夢』不隻是有夢,也不是白日夢或思亂想。透過『做夢』我們能知覺其他的世界,我們可以描述這些世界,雖然我們無法描述我們如何知覺它們。不過我們可以感覺『做夢』如何打開那些世界,『做夢』似乎是一種感知,一種身體中的思考過程,一種心靈中的感官。」
在他的教導過程中,唐望詳細地解釋「做夢」這門藝術中的原則、理論及實際練習。他的教導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關於做夢的程序,另一部分是對於這些程序的純粹抽象的解釋。他的教導方法包括以做夢的抽象原則來吸引我理智上的興趣,以及引導我從練習中滿足這種興趣。
我盡可能仔細地在其他書中描述瞭這些經過,我也描述瞭唐望為瞭教導我而使我進入的巫士世界。在巫士世界中的接觸對我而言十分特殊,因為它完全發生在第二注意力之中,我在其中與十個女的和五個男的交往,他們都是唐望的同輩,另外還有四個年輕男人及四個年輕女人,是 唐望的門徒。
就在我進入唐望的世界之後,他立刻召集瞭他的門徒們,他使我明白這些門徒組成一個傳統的巫士團體,就像他自己的那一群,而我將來要領導他們。然而,經過交往後,他發現我與他所期待的有點齣入。
他用巫士纔能看到的能量配置關係來說明我的不同。我不像他一樣擁有四個能量區域,我隻有三個。他把如此的配置錯認為是可以更正的缺陷,結果是我完全無法勝任接觸及領導另外八個門徒的責任,唐望不得不另外組織一個能量配置與我相似的團體。
這些事件我都曾經詳加描述,但我從未提及第二個門徒團體;唐望不準我如此做。他說那是完全屬於我的領域,而我與他約定過隻寫有關他的領域的事,不是我的領域。
第二個門徒團體非常小,隻有三個成員月:一個做夢者,佛琳達.吉兒;一個潛獵者,塔夏莎.阿貝拉;一個女nagual(註三),卡蘿.提格。
我們之間的接觸完全發生在第二注意力,而在日常世界裏,我們彼此根本不認識,但對唐望的關係則非常清楚。他費瞭極大的努力訓練我們,然而,到瞭末期,唐望的時間接近終瞭時,他的離去所帶來的心理壓力開始摧毀堅固的第二注意力,結果是我們的交往開始與正常世界重疊。於是我們見瞭麵,卻彷彿素昧平生似的。
在意識上,我們沒有一個知道彼此在第二注意力中的密切關係。由於我們都在從事學術性研究,當我們發現彼此已經有過接觸時,所受到的震撼是無與倫比的。當然,理智上我們無法接受這是事實。但我們知道這完全是在我們的經驗之中。因此,我們隻能戰戰兢兢地承認,人類的心靈是遠比我們日常或學術性的思維所相信的要更深奧復雜。
有一次我們一起請唐望來指點迷津。他說他有兩解釋可選擇,一種是照顧我們受傷的理性,把它包紮好。把第二注意力說成是一種虛幻的知覺狀態,就像大象會飛一樣,我們在那狀態中所經驗的隻是催眠下的暗示。另一替釋則是巫士夢者所瞭解的,第二注意力是一種知覺的能量配置狀況。
然而,在我試著達成做夢的過程時,第二注意力的界限並未改變,每次當我進入「做夢」時,我同時也進入瞭第二注意力,而從夢中醒來並不代錶脫離瞭第二注意力。有許多年來我隻記得些許做夢的經驗,大部分的經驗對我而言在能量上是我無法接觸的。經過十五年不斷的努力,從一九七三到一九八八,我纔儲存足夠的能量來重新安排我腦海中的記憶,那時我纔記得瞭一連串有順序的「做夢」經驗,我終於能夠填補一些似乎遺失的記憶。在這種狀況下,我捕捉到唐望對於「做夢」的傳授中的連貫性。由於他使我穿梭於日常知覺與第二注意力的知覺之間,以緻於這種連貫性原本對我而言一直是陌生的,這本書便是經過這種重新安排記憶之後的結果。
由於我擁有唐望對於做夢藝術的大部分知識,我想要在下一本書中描述他的最後四個門徒的狀況與心態。這四個門徒也就是佛琳達.吉兒、塔夏莎.阿貝拉、卡蘿.提格及我自己。但在我描述說明唐望的教導對我們的影響時,我必須要以我目前的領悟,迴顧唐望在做夢的傳授上我以前所無力觸及的部分。
然而這本書的最終意義是卡蘿.提格所建議的。她相信對>唐望所贈予我們的世界加以解釋,是我們對他所能錶達的最深感激,和對他追尋所能做齣的最大奉獻。
註一:唐望(Don Juan)是西班牙文「望先生」的音譯。Juan是非常普通的西班牙姓,就如同英文中的約翰(John)一樣。
註二:乃巫醫、藥師之義。
註三:是西班牙文,音近似「那瓜」,在南美神話中的解釋是某種具有神祕力量的精靈或守護神,多半令人畏懼。在此處有雙重意義,在抽象上象徵力量、真理、最終的不可知,而在具象上則代錶巫士團體的領導者。為瞭避免以詞限意,原書作者保留其西班牙原文不加英譯,譯者在此也尊重原書精神,不加以中譯或音譯。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清新,用詞遣句都恰到好處,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也沒有過多的華麗辭藻。讀起來就像在和一位老朋友聊天,那種親切感油然而生。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在描寫景物時所展現齣的功力,寥寥幾筆,就能勾勒齣一幅生動的畫麵,讓人身臨其境。無論是風吹過樹葉的沙沙聲,還是陽光穿透雲層的微光,都仿佛觸手可及。而且,作者在錶達情感時,也十分內斂,不會大張旗鼓地宣泄,而是用一種含蓄而又深刻的方式,讓讀者自己去體會。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寫作手法,是我非常喜歡的。我相信,這本書的內容,一定也秉持著這樣一種質樸而又動人的風格,它不會用轟轟烈烈的情節來吸引人,而是用那些細微之處,觸動人內心最柔軟的部分。
评分我最近在讀一本名為《做夢的藝術》的書,雖然還沒完全讀透,但它的文字風格已經深深地吸引瞭我。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仿佛是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用一種緩慢而又不失力量的語調,娓娓道來。字裏行間流淌著一種濃鬱的文學氣息,有時候會突然冒齣幾句充滿哲理的話,讓你停下來思考很久。我特彆喜歡其中對人物內心情感的細膩刻畫,那種微妙的轉變,那種隱藏在平靜錶麵下的暗流湧動,都寫得非常到位。讀這本書,感覺就像是在品一杯陳年的老酒,需要慢慢地品味,纔能體會到其中的醇厚與迴甘。我甚至能想象齣書中人物的每一個錶情,每一個眼神,仿佛他們就站在我麵前,真實地生活著。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次心靈的對話,一次與書中靈魂的深度交流。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故事接下來的發展,想知道主人公最終會走嚮何方,他們所追求的“藝術”又會以何種形式呈現。
评分初讀《做夢的藝術》,我被書中傳遞齣的某種氛圍所吸引。那是一種介於現實與虛幻之間的奇妙感覺,仿佛置身於一個半夢半醒的狀態。作者似乎對人性的幽微之處有著深刻的洞察,他筆下的人物,即使是在最平凡的生活中,也流露著一種難以言喻的詩意。我猜想,這本書或許是在探討,如何在日復一日的平淡生活中,保持內心的敏感與活力,不被瑣碎磨平棱角,不被現實禁錮想象。那種“做夢的藝術”,也許就是一種保持對生活的熱愛與好奇,一種不放棄內心深處對美好事物的追求的能力。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些啓發,讓我重新找到那份久違的童真與純粹,讓我明白,即使身處喧囂,我們依然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那片寜靜的天空,在那裏,我們可以肆意地“做夢”。
评分不得不說,《做夢的藝術》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我通常不太喜歡那些章節之間跳躍性太大的書,但這本書卻做到瞭在看似獨立的幾個部分之間,卻又能找到一種隱秘的聯係。一開始讀的時候,我以為作者是想講述幾個毫不相乾的故事,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驚喜地發現,原來這些看似零散的片段,都在為同一個主題服務,都在層層遞進地展現“做夢的藝術”的內在邏輯。這種“散點式”的敘事,反而給讀者留下瞭更多的想象空間,也讓整個閱讀過程充滿瞭探索的樂趣。有時候,我會覺得自己在解謎,在拼湊這些碎片,試圖勾勒齣作者想要傳達的完整畫麵。我覺得,這本身就是一種“做夢的藝術”的體現,它鼓勵我們用一種非綫性的、更加感性的方式去理解和接受信息。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帶著一種淡淡的憂傷,色彩偏暗,但又不是那種壓抑的黑,而是帶著一絲絲迷離的紫和藍,像是在黃昏時分,天空即將墜入夜幕前的那一刻。我拿到它的時候,正值一個多雨的季節,窗外淅淅瀝瀝的雨聲,配上封麵給我的感覺,總覺得它會講述一個關於等待、關於失落、關於遙不可及的夢想的故事。翻開扉頁,沒有作者介紹,隻有一個簡單的書名“做夢的藝術”。這更增添瞭一層神秘感。我猜想,這“藝術”二字,或許不僅僅是指夢境本身的美妙,也可能是一種與夢境共處、甚至於在現實生活中也能夠堅持某種理想與信念的生活態度。我想,這本書的內容,很可能是在探討如何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裏,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寜靜之地,在那裏,我們可以不受外界的乾擾,自由地馳騁於想象的海洋,收集那些閃閃發光的碎片,編織齣屬於自己的色彩斑斕的夢。我期待著,它能帶我走進一個與眾不同的內心世界,讓我重新審視那些曾經被遺忘的,或是被現實磨礪掉的,那些最純粹的渴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